陳銀山 毛立強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信息化素養成為教師素質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結合自身學習及對本校教師的調研,論述了教師信息化素養的理解。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日益成為一種比物質和能量更為重要的資源,對教育而言,直接引起了教育的信息化,影響到了教育系統的各個方面。教師作為教育系統的一分子,也受到信息化這一大環境的沖擊,直接表現為對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要求。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教師信息化素養;培育
一、教師信息化素養培育的前景分析
當前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受到了廣泛關注,作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經取得一定成果,特別是教學平臺的建立、遠程教學的實施等,不但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教育系統的一部分,教師也受到信息環境的影響,這直接體現在對教師信息素養和能力的要求上。培育教師信息化素養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信息化社會要求教師必須要用知識信息和信息技術武裝自己。
二、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概述
教師信息化素養指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不斷開發教學資源,使教學過程具有多樣化特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科綜合素養,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種綜合素養。
通過對教學資源進行深入開發,最大限度利用課外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逐漸形成創新能力,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促進教育現代化的一種綜合素養。
從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概念方面來看,其特點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主旨是通過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教學內容的優化,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自身及本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現狀分析
1.教師對信息化缺乏全面認識
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作用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催生了新的教學模式。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育環境中,各種教學活動更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省教育相對于發達地區還是比較滯后的,筆者對學校部分教師進行調研發現,我校多數教師對信息化素養缺乏全面認識。大多數教師認為信息化就是利用電腦制作課件上課,沒有意識到信息化還包括資源共享、線上線下學習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
2.教師信息化水平不足
一方面信息技能的提高取決于自己的想法和情緒,另一方面也取決于相關的環境。我省經濟發展較為落后,部分學校硬件設施比較薄弱,師資力量匱乏,嚴重制約著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育與提升。我校教學硬件設施基本齊全,每間教室都配有教學一體機及其網絡,但是多數教師計算機應用能力不足,教師只是使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課件、書寫教案及出試題等,教師的信息技能停留在計算機的基本操作階段,教師的信息化水平能力不足導致學科理論與信息技術不能很好地相互融合。
3.信息技術的教學利用不容樂觀
目前,不論是在平時的教學中,還是參加競賽課等授課競賽活動中,信息技術的使用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準。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對教學的重要性,大多數教師對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有著共同的認識。然而,從實際教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大多數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需要大量的準備時間,包括課件制作、教學素材的搜集等。多數教師并不能將這種共同認識轉化為教學行為,信息技術的教學利用不容樂觀。
四、培育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途徑
1.樹立正確的觀念
針對教師信息化素養觀念缺乏的問題,應對觀念進行整合。缺乏正確的教學觀念,即使其他要素都具備,也不利于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因此,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充分發揮觀念的引導作用。第一,明確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總體目標和范圍,加強教師對教育信息化的認識。第二,教師應仔細研究新課標、課改,根據地區特點、學科特點以及教學需求,對學科教育信息化進行正確認識。第三,為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的認識,可通過到示范學校觀摩聽課、網絡學習及閱讀文獻資料,學習先進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獲得更好的教學體驗。
2.提高教師的信息化水平
教師應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掀起學習計算機、提高信息素養的熱潮。教師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材施教、學以致用的原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下,應用信息化優化課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組合方法進行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并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模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結合素質教育的目標,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隨著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受益的是受教育者。
參考文獻:
[1]王康.西部邊遠地區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
[2]翁國秀.論信息時代的教師信息化素養及其培養[J].自然科學,2010(2).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自籌課題結題文章,課題立項號:GS[2018]GHB3630。
責任編輯 尹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