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瀟



摘 要:在音樂中,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樂曲結構的基本素材,可以說節奏就是音樂的骨架,是音樂的生命,是音樂的源泉。每一首音樂作品里都有節奏的存在,沒有節奏的音樂不能稱之為音樂。而人的音樂節奏感是感受音樂的一種能力,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創造音樂的前提條件。培養良好的音樂節奏感是學習音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過程。
關鍵詞:音樂;樂理知識;節奏訓練;課堂實踐
一、初識節奏,獲取音樂感知
(一)音符“初體驗”
遵循節奏各拍子的強弱規律,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便形成節奏型。不同的節奏型有不同的結構和不同的打法。學生在熟悉各種節奏型之前,需要初步了解和學習基本的樂理知識,即音符和休止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進行的符號叫做音符。用以記錄不同長短的音的間斷的符號叫做休止符(簡譜中休止符從四分休止符開始)。構成節奏的一部分是指各音在進行時的長短關系,簡單來說就是音符時值。音樂理論中的記譜法分為五線譜和簡譜兩種,在義務教育教科書中所采用的是簡譜教學,并且一個班里大部分學生是沒有音樂基礎的,所以用簡譜形式進行教學對他們來說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圖:
(二)音值組合法
學生通過對各音符的學習,對常見的音符形式、名稱和時值都熟記下來,把各音符用不同形式組合在一起,就成了音樂理論中的音值組合法。把所學的音符用時值劃分出來,做簡單的音值組合法。如圖:
金字塔圖示
通過金字塔型的圖示,學生直觀感受到音符個數的變化。把這些音符組合在一起,用簡單的音值組合法計算各個音符時值,讓學生能夠更加理解音符時值的意義。如圖:
(三)組合關系的鮮明對比
構成節奏的其中一部分是指各音在進行時的強弱組合,其中包括重音、節拍、拍子、小節等。要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就必須弄清楚節奏中強弱組合之間的關系,即清楚鮮明地區分音樂節奏中的重音、節拍、單位拍、拍子、拍號。
1.重音:在一首音樂作品中,和周圍的音相比,在音的強度上比較突出的音,叫做重音。重音分實在的(即物理上存在的,如音符)和想象的(如休止符)兩種,重音用記號“>”和小節線“|”來表示。如圖:
2.節拍:有重音的及無重音的同樣時間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環重復,叫做節拍。節拍是用強弱關系來組織音樂的。為了構成節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節拍重音,節拍重音多半是有規律地循環出現的,如隔一拍、隔兩拍等。如圖:
3.單位拍及強弱拍:用來構成節拍的每一時間片段,叫做一個單位拍。有重音的單位拍叫做強拍,無重音的單位拍叫做弱拍。如圖:
4.拍子和拍號:在樂曲中,節拍單位用固定的音符來代表,叫做拍子。表示拍子的記號,叫做拍號。如圖:
二、條分縷析,感知音樂節奏
(一)肢體語言的律動性
拍一拍:雙手擊拍(合與分)。用雙手擊拍來代表音符時值,拍手動作由兩部分組成:合起來、再分開。合起來是半拍(一個八分音符),分開來是半拍(一個八分音符),拍一下是一拍(一個四分音符),拍兩下是兩拍(一個二分音符),拍四下是全音符(一個全音符)。
(二)音樂語言的多樣化
唱一唱:唱出音符時值。結合雙手擊拍,唱出每個音符,用嘴唱“da”或“ta”代表音符,用手擊拍代表時值。例如:拍一下唱一個音“da”或“ta”是一拍一個四分音符,拍一下唱兩個音“da da”或“ta ta”是一拍兩個八分音符,拍一下唱四個音“da da da da”或“ta ta ta ta”是一拍四個十六分音符等。如圖:
(三)圖形模式的形象感
看一看:看圓圈圖形譜打節奏。在第一階段的教學中,我加入了一種圓圈圖形譜表示音符時值,一個圓圈是一拍,雙手擊拍代替了單位拍,唱出圓圈中所出現的音符,不僅能夠感受到節奏上時間的長短、快慢,也能夠準確地唱出不同的節奏型。如圖:
圓圈圖形譜對應的節奏型
(四)節奏組合的規律式
想一想:組合式節奏型。在有固定單位拍的音樂中,每一拍都表示一種節奏型,一拍的單位拍有不同的節奏型,如:一拍一個(X)、一拍兩個(XX)、一拍四個( )等,把單位拍里的每個節奏型組合起來,一變二,二變三,循序漸進地遞增節奏型,一條節奏就出現了。如:
三、目標明確,轉變節奏意識
(一)看譜唱拍的巧妙轉換
為了讓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音樂節奏感,在學習一首歌曲或樂曲之前,我都會讓學生把旋律換成節奏,并熟練地用擊拍唱拍的方法唱出整首歌曲或樂曲的節奏。例如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片段)。
旋律如下:
節奏如下:(用“da”唱節奏)
(二)引詞入拍的靈活運用
在熟練地掌握并打出歌曲的節奏之后,加入歌詞,用準確的節奏模式朗讀歌詞。例如:
(三)由拍成曲的熟練連接
當學生能夠跟著節奏讀歌詞之后,學唱歌曲的過程已經完成了一半,接著反過去再把節奏帶入旋律中,然后再加入歌詞(學唱過程中手上的擊拍不能停),這樣就能準確把握歌曲的節奏型,并能夠準確地跟著伴奏或鋼琴演唱歌曲了。
通過音樂課堂上的節奏訓練,培養良好的音樂節奏,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實踐不斷地學習和感受。通過節奏訓練的音樂課堂實踐,用“活動的教學”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親自參與活動,在“一拍、二唱、三看、四想”的節奏活動中感受音樂、學習音樂、創造音樂,在樂于學的積極情緒中學好節奏,打好節奏基礎,更好地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創作能力,為更深一步地學習音樂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學習音樂的同時又能享受音樂世界中的美妙。
參考文獻:
[1]李重光.音樂理論基礎[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張浩.節奏訓練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