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亞娟 同磊芳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期間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隨機抽取我院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組進行研究,采用單雙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研究組,42例/組,對比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及護理總有效率。結果 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研究組(2.38%)顯著低于對照組(28.57%),護理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5.71%),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期間采用循證護理進行干預,不僅能降低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還能切實改善患者癥狀及體征,從而提高其預后效果。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循證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的心肌壞死病癥,我院采用循證護理對患者進行干預,獲得了滿意效果,其不僅保證護理過程的連續性、整體性和規范性,還能全面提高患者預后效果。現將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組進行研究(研究起始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單雙號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單號為對照組,雙號為研究組,42例/組,研究組19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年齡分布:41~76歲,平均年齡(59.28±2.23)歲,發病時間:1~24 h,平均時間(10.35±1.28)h;對照組20例女性、22例男性,患者年齡分布:42~75歲,平均年齡(59.30±2.21)歲,上述一般資料對比,兩組間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后續研究對比有意義。
1.2 ?方法
采用常規護理措施對對照組患者干預。采用循證護理對研究組患者干預,現代臨床提出了循證護理理念,其是一種遵循證據的護理,也就是說循證護理是一種嚴格按照具體護理流程和遵循患者心理、生理及病情等相關指標參數制定的規范化護理方案,其要求護理人員開展護理工作前,全面考慮患者的實際護理需求和可能存在的問題,再盡快能地滿足其合理的護理需求和給其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這樣不僅能使患者獲得最優質的護理服務,同時還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臨床救治效果和降低其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率[1]。①日常護理,患者進行搶救前,需快速為其準備相關搶救藥物設備;介入溶栓治療術后需密切做好心電圖、穿刺部位監測,發現異常需及時處理;②心理護理,受疾病致殘率和致死率均較高的影響,發病后常易導致患者出現過分擔心自身病情、害怕拖累家人而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又會對其預后造成不利影響。③臥床指導護理,急性期需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一般來說急性心肌梗死壞死心肌初步愈合需2周,基本愈合需4周。④飲食護理,發病初期需給患者進食流質食物,一周后可改為半流質食物,并指導患者飲食需以清淡、易消化和無刺激性的食物為主,禁煙酒和限制鈉的攝入[2]。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心律失常發生率及護理總有效率,按以下標準判定護理療效:顯效:經護理,患者壓榨性胸痛、瀕死感等癥狀消失,體征恢復正常;有效:經護理,患者壓榨性胸痛、瀕死感等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但未達到正常標準;無效:經護理,患者壓榨性胸痛、瀕死感等癥狀及體征均無明顯改善,以顯效加有效例數占總例數百分比計算總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文章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 結 果
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顯著高于對照組,組間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本研究中,分別采用循證護理及常規護理對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發現,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研究組(2.38%)顯著低于對照組(28.57%),護理總有效率對比,研究組(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85.71%),與姚藍[3]研究報告得出的心律失常發生率對比,循證護理組(3.33%)顯著低于常規護理組(33.33%)結論基本一致,說明循證護理干預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期間采用循證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媛媛.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06):212.
[2] 章梅云,馮志仙,邵樂文,等.循證護理團隊培訓方案的制訂及應用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04):446-44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