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瓊 易長華 韋麗麗
【摘要】目的 探討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于2018年03月~2019年03月本院接收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撸瑸楸敬窝芯坑^察對象,通過電腦隨機法,實施分組對照,常規組36例行常規化護理,研究組36例行循證護理。結果 研究組住院時間短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研究組并發癥少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撸訌娧C護理的應用,不僅可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出院,而且還可以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護理效果顯著,值得大力推薦。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心肌梗;心律失常;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6..02
急性心肌梗死在臨床中比較常見,患者多為老年人,病情嚴重、變化迅速、發展快,該病的發生是因為冠脈突然完全阻塞,使得心肌局部血供不足而損傷、壞死[1]。大約有75%左右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癥狀,對患者的安全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盡快診斷、盡快治療,臨床意義重大[2]。循證護理是一種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護理操作時,有計劃的結合護理實踐與護理研究,使各項操作有據可行、有章可依[2]。鑒于此,本文以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邽橛^察對象,著重探討了循證護理的應用,以供臨床參考?,F做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觀察對象為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接收的時間均為2018年03月~2019年03月,通過電腦隨機法,實施分組對照,常規組36例、研究組36例。研究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0例,女性觀察對象16例,年齡31~75歲,平均(50.5±3.3)歲;9例前壁梗死,7例后壁梗死,8例下壁梗死,5例側壁梗死,7例其他。常規組中男性觀察對象21例,女性觀察對象15例,年齡30~77歲,平均(50.7±3.5)歲;10例前壁梗死,7例后壁梗死,9例下壁梗死,6例側壁梗死,4例其他。兩組臨床資料P值>0.05,均衡一致,可分組探討。均知曉本次研究意義,已經簽署過同意書;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符合WHO提出的診斷標準;發病48 h內入院。排除臨床資料不全、精神異?;蛞庾R障礙、認知障礙、無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1.2 方法
常規組行常規化護理,即病情觀察、遵醫囑為患者合理用藥等等,研究組則在常規化護理的同時加強循證護理,即(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并對小組成員展開相關培訓,要求每位成員都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循證護理理念、操作方法、護理要點等等,考核合格之后方可上崗。(2)圍繞患者具體病情,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循證問題。急性心梗后72 h內為心律失常發生率最高的階段,應當囑咐患者在急性心梗后臥床靜養,禁止排便用力過度,以防治心律失常。(3)在知網、萬方等數據苦檢索相關文獻資料,或者是通過查閱書籍,收集最新研究結果,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全面預測、評估。(4)護理人員熱情接待患者入院,予以持續心電監護,記錄患者心率、血壓、呼吸、脈搏等體征,隨時準備好急救藥物、搶救設備,以便于及時應對異常情況。(5)及時與患者、患者家屬交流,主動溝通,為患者及其家屬普及急性心梗、心律失常知識,包括疾病發生原因、護理要點、注意事項等等,讓患者、患者家屬對疾病有一個大概了解,以減輕其焦慮不安、抑郁等負面情緒,為患者樹立治愈的信念。若有必要,可遵醫囑為患者進行鎮靜處理。護理人員及時發現、解決問題,通過相關文獻資料查閱,詳細分析患者發生負面情緒的具體原因,匯總相關資料后,與高年資護理人員深刻探討,征求意見,總結出一套適用于患者的護理操作方案,并對患者加強護理。(6)根據患者飲食喜好,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膳食方案,以均衡患者機體營養水平,每日飲食盡量清淡一些,禁止高脂、高鹽、辛辣、生冷等食物的攝入,多吃一些綠色果蔬,多喝水,保證排便順暢。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所有患者的住院時間;(2)統計所有患者有無并發癥以及并發癥類型,比如心室顫動、心動過速等等。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兩組研究數據,例(%)描述計數資料,予以x2檢驗;(x±s)描述計量資料,予以t檢驗。P值<0.05提示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 果
2.1 兩組住院時間對比
研究組住院時間為(7.1±3.3)d,常規組住院時間為(12.5±3.5)d,兩組對比發現,研究組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t=15.753,P<0.05)。
2.2 兩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少于常規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情見表1。
3 討 論
相較于常規化護理模式而言,循證護理模式的差異性十分明顯,它并非以被動操作為主,而是通過科學模式、科學觀念對患者實施護理操作,而不是單純的憑借護理經驗[4]。循證護理模式下,可以圍繞患者實際情況,查找可靠的、科學的護理依據,讓所有護理操作更具科學性、規劃性,使臨床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加快患者康復進程[5]。為急性心梗后心律失?;颊邔嵤┭C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全方位掌握患者具體情況,并圍繞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的護理方案;耐心指導患者康復;確?;颊哂辛己玫乃哔|量以及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患者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需及時向臨床醫師報告,積極對癥處理[6]。以科學為基礎的循證護理模式,讓護理人員的工作更加規范、科學、有效,避免了護理工作的盲目性、隨意性,大大提高了臨床護理質量。
慶笑春,王小鋒,楊瑞瑞[7]報道中以124例急性心梗后心律失?;颊咦鳛橛^察對象,通過對照分析,發現干預組心律失常幾率4.84%低于常規組,而且臥床時間(3.7±1.5)d、住院時間(6.8±2.4)d短于常規組(5.1±1.7)d、(11.5±3.4)d,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循證護理的應用不僅可以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還可以顯著減輕患者臨床癥狀,加快其早日康復。劉曉敏,房立麗,于大利[8]對照分析了1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發現:觀察組臨床護理效果達到了95.38%,明顯高于對照組84.62%,而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85%也顯著高于對照組83.08%,組間差異顯著(P<0.05)。認為循證護理干預急性心梗后心律失?;颊叩男Ч_切。
而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對照發現研究組住院時間(7.1±3.3)d短于常規組(12.5±3.5)d,另外心室顫動、心動過速等并發癥的總發生率2.78%明顯低于常規組25.00%,組間差異顯著(P<0.05)。說明循證護理有效、可靠。這是因為基于循證醫學的循證護理模式,遵循“以人為本”護理理念,與最新科研結論、護理實踐相結合,以患者早日康復為目標,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操作,同時也保證了臨床各項護理操作的科學性、合理性。故而患者康復快、并發癥少。
總而言之,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撸訌娧C護理的應用,效果確切,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薦。
參考文獻
[1] 盧 文.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06):180-181.
[2] 何國珍,陳健紅,申 健.循證護理在可達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8,8(24):131-133+163.
[3] 李麗霞,劉海霞.研究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12):59.
[4] 甘仙雯,曾 艷,周朝虹,等.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肹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2):352-354.
[5] 張先枝,趙 華,黨 丹.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锰接慬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6,14(06):124-125.
[6] 王秀鳳,呂美玲.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锰接慬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3):284-285.
[7] 慶笑春,王小鋒,楊瑞瑞.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醚芯縖J].中國農村衛生,2016(14):57-58.
[8] 劉曉敏,房立麗,于大利,等.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颊咧械膽锰接慬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9):211-212.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