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學習歷程案”是指教師在班級教學的背景下,基于學生立場,圍繞某一相對獨立的學習單位,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專業化預設的方案。借助學習歷程案,教師把學生的學習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學生沿著一定的路徑可以自主探究要學習的內容。然而,學習歷程案有別于其他教學研究的是,它的評價設計也是有講究的。學習歷程案中的評價,可以是一道練習題,可以是一個實際問題,更可以是一個活動。評價形式的不唯一,評價所指向的學生的能力要求自然也是多層次的。
一、學習歷程案中評價的特點
什么是學習歷程案的評價?學習歷程案的評價又有什么樣的特點呢?下面借助幾個課例,談談學習歷程案評價的特點。
1.評價緊扣驅動問題
學習歷程案中評價的設計,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驅動問題,完成了學習目標,因此,我們設計的評價必須緊扣驅動問題。以“認識人民幣”為例(如圖1),評價1:它指向的驅動問題是“你認識人民幣嗎?”老師們想一想,這個評價,能反映學生對人民幣的掌握情況嗎?要想解決這道評價題,學生必須要認識人民幣,還要會進行簡單的人民幣計算。而且這道題目中,涉及的面值比較豐富,除了1元紙幣外,其余面值的人民幣都有了。因此,評價1是考查學生是否認識了人民幣。
2.評價有較強的綜合性
《認識人民幣》一課,原先,我們設計的評價是一道多個問題多個信息的實際問題(如圖2),但是,這樣的評價不能讓學生經歷購物的過程,所以,我們回看教材,有兩道題考查學生購物和付幣的掌握情況(如圖3),于是對評價進行了修改。活動形式的評價(如圖4),不僅要求學生在開放的、真實的情境中經歷購物過程,還需要學生能夠掌握不同情況的付幣,綜合性比較高。
3.評價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
評價的綜合性強,但我們老師也不能一味地求難,而是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認識人民幣”的評價2中(如圖4),學生已經認識了人民幣,會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會付1元人民幣,因此,學生是完全可以獨立完成這個活動的。然而學習歷程案的評價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但又不能拘泥于現有水平,所以我們還期望學生在經歷評價的過程中有所提升,或者是有新的收獲,因此,這個活動還可以讓學生經歷購物的過程,學會付幾角、甚至是幾元幾角。
二、學習歷程案中評價的設計
從“認識人民幣”和“24時記時法”兩節課,我們對學習歷程案中的評價設計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這些評價是怎么設計出來的呢?下面選取低年段的5節課例談一談。回想一下,剛剛兩節課的評價設計遇到困惑時,我們怎么辦的?是的,翻開書本,研讀教材,有時候,甚至要通讀幾個版本的教材。當教材中習題評價點類似的時候我們要做減法,評價點不同的時候做加法,甚至有時候還需要根據評價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發創造性的新評價。
1.評價點類似做減法
“認識分數”中,指向“比較分數大小”的評價,教材中安排了這樣的兩道題:
這兩道題都是要求學生在同一個圖形中表示出不同的幾分之一,根據涂色部分的面積大小,比較出分數的大小。然而書上的指向性太明確,學生不太能夠感受到,為什么要在同一個圖形里表示不同的分數,再進行比較。因此,我們把這兩道習題整合成了一個問題:“你能想辦法比較出它們(前面學生想了幾個幾分之一)的大小嗎?你是怎樣比較的?”期望學生在自主經歷想辦法比較分數大小的過程中,感知解決問題的策略,學會數學思考。我們在理解分數含義的時候,學生要在不同圖形中表示同一個分數,把握分數含義的本質;而在比較分數大小時,為了好比,我們必須統一單位“1”,因此要在同一個圖形里表示出不同的分數,這樣就能一眼看出大小。通過這兩個課例,我們發現,評價點類似的時候,我們對習題進行整合,做減法,可以合理利用課堂時間,但是達到的效果遠比兩道題的效果好。
2.評價點不同做加法
在平時的習題中,為了培養學生的四基,我們不僅需要整合評價點類似的習題,評價點不同時也需要整合。在“認識線段”一課中,教材中的第1題指向線段的簡單識別,第3題指向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這兩道題的評價點不同,但是評價方式比較單一,難度較低,因此,我們把這兩道題進行了整合,評價改成:
學習歷程案中的評價變成了一個實際問題,要想幫助蟲子解決問題,學生要能在眾多線中識別出線段,并且知道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且線段長度最短。另外,在比較長短的過程中, 培養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化曲為直,就能比較出曲線與線段的長短。雖然兩題合成了一題,但達到的效果遠比兩題要好。
3.創造性研發新評價
將教材中的習題進行整合,有時可以做減法,有時可以做加法,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根據書上習題的素材,自主研發新評價。
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一課中,教材有兩道鞏固口算方法和口算技能的習題:
但是這兩道題的指向性太明確,沒有把兩種方法都考查到,綜合性也不強。因此,我們編出了這樣的題組:
既考查了新學習的拆數法,又能讓學生在找出規律后填出第3組算式。然而,第3組題里也暗藏玄機,不僅可以延用拆數法計算,還可以用相同加數相加的方法口算,一道題融合了兩種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學生,可以在這道題中展示不同的水平,1道題的效果遠大于2道題的效果。
關于什么是評價?很多人都會誤解,認為評價就是習題,或者說約等于習題。新課標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它以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為依據,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表現。在學習歷程案中,我們不僅精心設計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更對學習評價進行了優化。結合問題和任務,教師設計的評價,對學生的學習起點、學習過程、學習結果以及學習延伸都有了一定的考查,檢驗學生是否真的學會了,最重要的是,將本節課的知識進行了延伸,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從而真正促進學生學習力的生長。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