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蓉,沈文婷
(1.武漢體育學院 武術學院,湖北武漢 430000;2.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區架河中心學校,安徽淮南 232000)
勁力是中國武術的最高追求,是戰斗取勝的技擊法寶。也正是勁力不同,才充分表現出各類拳種器械的特征。競技刀術作為競技武術套路中的代表性項目,是廣大習武者的本質追求。為了更好的了解競技刀術勁力具有的特點,本文通過對資料分析、邏輯分析法,從刀術演練特點、刀術勁力特征等方面。進行初淺的研究,為今后競技武術刀術運動員的訓練中和競賽提供參考依據。
以競技刀術勁力特征為對象。
2.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對蘇州大學圖書館、中國期刊網檢索、中國知網檢索、網絡搜索等方式,查閱大量的文獻著作,并對內容進行歸納和利用。并對這些資料進行相應的分析和研究。
2.2.2 邏輯分析法
在分析文獻、數據資料以及撰寫論文的過程中,綜合運用比較與類比、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等邏輯方法,對收集、統計的數據進行邏輯分析,并作進一步的綜合、推論。
3.1.1 刀尖背把,刀法清晰
刀術的攻防主要體現在刀尖、刀背、刀刃以及支配刀動的刀把之上。刀尖銳利主要在于扎,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刀背后鈍,主要用于防守對方進攻時所用的纏頭裹腦的貼身近衛。刀刃薄利主于劈、砍、斬、撩等動作,展現刀術的技擊特征。把法遵循“把法變招,固把擊法”。刀術的每一種技法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不可混淆,遵從刀的構造,配合刀的構造原理,如此才能將刀術發揮出它的特性。練習者一定要做到路線清晰、力點準確、刀法分明。
3.1.2 配手合法,以腰助力
拳諺說:單刀看手,雙刀看走。“所謂:單刀看手”就是一手持刀,另一只手協助用力或以掌相配合。指習武者在練習完整套路中,一只握刀手的運動與另外一只不握刀手的協調配合,配合應遵循“順領合擊,反向對稱”的原理。例如,抹刀、帶刀適合順領,劈刀、砍刀、斬刀適合合擊,扎刀、截刀適合反向對稱。同一種刀法也可以多種配合,但要有助于肢體在運動中保持穩固和諧,便于動作之間銜接使其對稱美觀,又符合技擊規律,同時要注意身體與刀的運動的協調。
3.1.3 勢捷法詐,詭秘莫測
單刀屬短兵器,在與長兵器對抗時候,常常會是執刀者處于不利的位置,要想達到以短制長,就要做到“短兵利于速進,迅速勇猛逼近對手,使自己近身到對手身邊,則會使自己變成有利位置,把握時機,使其對手的器械揮舞不開,來發揮刀術近身攻擊的優勢。武術中歷來就有“刀走黑”的說法,這樣可以體現刀法兇猛、剛勁有力、刀下無情。充分利用刀術近身的優勢,這是有刀術的結構所決定,也是對習練者的考驗,如何在揚長而避短,從技術上把握攻擊的節奏,講究一個“詭”字,讓敵人猜不透,做到出其不意、剛柔奇正、變化莫測的效果。
3.1.4 儇跳超距,步疾刀猛
這是刀術持短入長的規律,也是刀術的進攻的特色,依靠習武者的以迅疾的步法和敏捷的遠躍高跳,在配合兇猛的刀法。技擊中欲求發揮“短兵長用”的作用,關鍵是習武者步法要疾快、身體須靈活、眼睛銳力、手上速度,才能發揮刀術的近戰威力。《手臂錄》中說“短兵進退須足利,足如脫兔身如風,”使刀術威不可擋,給人一種一往無前、勇敢剽悍的風格。靈活的使用步法跳至到對手的身邊,發揮刀術近戰的戰術,采用各種刀法,到達攻擊敵人的效果,表現出刀術猛虎下山氣勢來,可以震懾都對手。
3.2.1 整體性
整體性強調一個“整”字,運動時要全身各部位在高度集中的唯一意念的支配下,遵循同一個動作的要求,一動無有不動地進行專一的配合。首先聚氣松沉,再由根至梢,節節靈通,依次傳遞的方法。符合力的傳遞規律,就能使勁由根而起,逐步匯散成整,達于著力梢端而發出。以右腿弓步扎刀為例,先細微呼氣,同時以意由上而下放松肌肉,各部關節隨放松而呈屈蓄狀,全身力量被匯聚向下,通過足作用于地面,這時地面將產生一個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的反作用力。
3.2.2 爆發性
它是指練習者所發出的力量是在最短時間內使用器械發揮順勢隨全身之勁崩發出來的的力。它是速度和力量的結晶,這種力就像火藥在一瞬間爆炸一樣,能在一瞬間崩發出巨大的能量,時間越短,其爆發的力量也就越大。它需要集中全身的力協調全身各關節,遵循動作規律在一瞬間受意識支配協調地所爆發出來,形成的爆發性特征。刀術的爆發能夠用好的關鍵是,在于習武者把握住動作速度的時機。顯著的力點,突然爆發的快速動作,給人以一種酣暢的快感,這種快速發力所產生的速度力量,以及動作戛然而止所產生的強大慣性力,發揮出一種無堅不摧的氣勢,讓人們體驗到勁力美。這樣可以提高了競技刀術的演練氣氛,有助于發揮運動技術水平。
3.2.3 連貫性
它是動作之間的連貫性是勁力整體性的前提,是勁力的延續,是一種勁力的傳遞,沒有連貫性,勁力就不可能產生整體性;勁力的連貫性在勁力傳遞過程中的能否通順,從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關節之間,關節與動作之間,動作與動作之間,動作與套路之間的相對關系能否成為最佳狀態。競技刀術的勁力正是在這種連貫性的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的系統訓練而產生的。刀術中的動作是不可能是一個一個分開來練習的,勁力又怎么可能會有連貫性呢,何來的整體性呢。完全的整套練習,它必須是一套的連貫動作,從開始動作一直到靜止結束動作,帶動著全身的勁與刀的勁完美的配合在一起,從動作到勁力,連貫順暢,在習練的過程中,展現了刀術勁力是具有連貫的特征,正是因為有連貫性的存在,也更好的把整體性的特征完美的展現出來,兩者相輔相成。
3.2.4 通透性
它指能穿透目標的勁,全身的勁與刀的勁的整合。想發此勁,意識要有穿透感,意氣要有穿透感,目光要有穿透感,勁力要有穿透感。此四感,實際都是高度集中的意志努力,可統稱“意感”;其次,要延長發勁的持續時間。發勁時,“意感”要與“勁力”配合而行。讓全身的勁力不僅到達刀尖,更是在隨著勁力繼續向深處滲透,打擊在攻擊目標的身上。首先以腰脊發力,通肩穿臂過腕,直到刀尖,產生迅疾爆發擊出的勁。練習者需要先吞胸裹肩,弓腰拔背,使腰背部肌肉充分展開,以增加其初長度,然后,突然展肩、吐胸、挺頂、挺腰,使全身的勁在瞬間節節貫串而出。
勁力是戰斗取勝的技擊關鍵,沒有勁力,在高明漂亮的招式也是“花拳繡腿”“花架子”,競技刀術特不例外。發勁在競技刀術中占有決定性的作用,是衡量一個運動員刀術的水平的主要標志,所以研究發勁的原理、理解發勁的作用,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競技刀術有著自己的技擊特色和發勁順序,區別著與其他項目不同,每一種項目都有著不同發勁方式。要糾正競技刀術中的動作出現“僵”和“松”等問題,就必須先在動作結構上了解每一個動作的構成原理,再者是“松”,力的傳導路線,發力的順序 ,在意識的支配下,將力與招式匯聚成一點,這就是發勁。想要讓全身的勁聚合在一點上,那首先是受到意識的支配,再者讓全身處于“松”的狀態,“松而不散”是發勁的基礎,同時動作處于屈蓄狀態,是讓外力與內力合在一起,是技擊變化的關鍵。放松時是為了讓肌纖維充分的拉長,能產生更大的收縮力,放松的目的是保證各肌肉組織之間協調共同在一刻發勁。力的傳導路徑“往往其根在腳,發于腿,順于腰,而達于梢”;由此可說明在競技刀術中,勁遵循著其規律,從起腳底,通過動作中力的傳導,經過腿向上傳遞,順于腰,接著通過胳膊,最后勁至刀尖。就勁力運行而言,勁力在人體內運化積蓄的過程,同時是對勁的流暢連貫和瞬間爆發的過程。流暢連貫是勁力運行是對練習者對提煉動作的蓄勁;瞬間爆發的勁力則是對練習者對動作的止點力量展現,當勁力要蓄滿之時,意念將勁力送達到意想的位置,并在一刻崩發之勢釋放的展示。勁力的爐火純情與精氣神完美的融匯在一起,結合武術中的技擊性,功防招法的通神達形成氣韻融為一體的狀態。
自古以來,任何項目都有著自己的目標追求,想要競技刀術把勁力發揮淋漓盡致。就必須從競技刀術的演練特點、競技刀術勁力特征、競技刀術勁力的科學訓練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了將競技刀術在平時的訓練中以及比賽中的運用,志在如何能在比賽中表現出勁力的特征。讓競技刀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杰出代表,發揮出它的獨特韻味和魅力,因為一套勁力順通、技術高超、精彩傳神的競技刀術足以表現出那種打斗的情景,令觀賞者感受到那生死一刻的戰斗意境,將賦予競技刀術強大的生命力,競技刀術的發展就會永久不息,得到世人的垂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