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樹新
(無錫技師學院,江蘇 無錫 214153)
機械基礎是機械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課程中主要介紹了機械傳動、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及液壓傳動的構造原理、運動規律、常用機構,軸系零件及液壓傳動的構造原理、運動規律和應用特點等基礎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學生由于對于機械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從而導致學生對機械知識的學習興趣不高。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深入,教師也不斷地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突破以往傳統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學中做,在做中學,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學生能夠更好地融入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能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及時予以指導糾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高素質機械人才,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機械基礎課程是機械專業學生在學習之初都要學習的基礎,很多學生一開始對自身所學習的專業了解不多,對所需要學習的課程也充滿好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單一無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降低,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當下,機械專業教師要與時俱進,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對原有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創新,提高學生對機械基礎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能夠進行實際操作的學習的興趣更高,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從而對知識理解的更加深刻,教師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設計教學方案,對學生加以引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在機械基礎學習的課堂中通過觀察零件,讓學生主動發現零件的特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于機械基礎課程的興趣。并且在學與做的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的觀察、總結、思考能力達到鍛煉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辨別能力。在機械基礎教學過程中,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實踐要鼓勵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踐,為學生提出恰當的指導和鼓勵,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及時恰當的估計,提高學生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學習參與感。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協調,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機械專業教學中,小組學習對于整體教學效果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進行分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每個學生都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械基礎理論知識,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通過課題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組,在分組中應注重學生的差異,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讓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帶動內向的學生,并且在組內選定組長,分配任務,讓學生在機械操作的探究過程中能夠進一步拉近學生間的距離。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參與,查閱資料完成任務的過程學生能夠主動的發現操作過程中的問題,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對學生的實驗結果進行點評,讓學生在“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中更好的進行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在學校的學習中機械專業的學習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學習機械理論知識的過程中要遵循機械運轉的客觀規律,并且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知識,使其更好地運用到實際當中去。在機械基礎的學習中,需要提高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例如,在轉軸結構的學習中,不僅要使學生對轉軸的特點、結構有全面的了解,還可以結合實際,了解軸承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性能,使學生在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充分感受到理論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理論來源于生活,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時,也要對學生的實際作用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課堂參與感。
在當前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機械基礎課程的教學也面臨著改革,在改革過程中要設施模塊化的課程改革,將學生的就業作為改革的導向,并且在教學改革中注重課程的實用性,使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恰當地運用于實際。在教學改革中,教師需要對原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重組,再按照重組后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活動,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科內容的不同對教學內容進行模塊的劃分,可將教學內容劃分為機械加工、毛胚加工、特種加工、機械裝配、機械加工過程、對先進制造技術的認識六大模塊,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具體內容的細致劃分。在機械制造課程中,對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都需要進行展示,并且為學生進行知識擴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范圍。
模塊化教學在實施過程中要充分做好模塊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做合一,根據機械基礎課程內容的教學特點和教學內容確定模塊所需的理論知識,首先進行理論化教學再進行實踐化教學。在進行實踐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現場教學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提高課堂趣味性,從而提高機械基礎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模塊化教學中,教師通過構建合理有效的評價體制,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職業認識,發現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對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認知,提高學生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設備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完善相配套的教學設備能夠有效地促進機械制造基礎課程的學習。機械專業的學習一般以現場教學為主,對硬件設備和學習環境有較高的要求,學校應設置相關實訓室,并且對相關實踐基地進行不斷的發展完善,在理論化教學中,應配備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進行教學。
在進行模塊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特點,發展差異等因素對學生進行分組教學,使學生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有效進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對小組學習任務進行合理的分工,制定高效的學習計劃,學生在學習中相互監督,相互交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是學習的主體,應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發揮教學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確保教學計劃有序的開展、教學效果有效的提高。
在教學當時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專業教師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知識技能的提升,完善自身素質,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更加完善才能夠更好地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教學環境,提供更好的課堂體驗。學校和教師都應加強對技能的培訓,提高教師技能水平和實踐經驗。
在進行機械基礎課程教學時,采用模塊化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效率,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也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做合一”,提高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也要增強自身的實踐經驗,教師具備了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夠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學指導,使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從而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課堂教學是學科教學的主要方式,教師要樹立良好的育人觀念,將“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運用到教學活動當中去,讓課堂充滿學習的樂趣,為社會發展培養現代化機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