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波通社網站近日報道,波蘭數字事務部長Marek Zagorski近日表示,波蘭已從國家預算中撥付800多萬茲羅提(約185萬歐元)用于羅茲理工大學5G技術試點項目中的網絡建設和設備購買,該項目將持續至2020年。
羅茲理工大學校長表示,該項目的戰略目標是準備一個試點平臺,以使企業家能夠申請5G網絡測試環境中的創新性服務。大學希望將試點項目與其他項目聯系起來,包括創建技術孵化器或初創企業支持機制等。
同時,他們希望該項目能夠鼓勵研究人員和學生在5G網絡的基礎上開發新的應用,覆蓋到社會和人文等領域,方便日常生活、環境、交通和經濟等
(來源:波通社網站)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商學院等6所商學院聯合在其課程中采用全息影像技術,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并抵御在線課程的競爭。
帝國理工學院創建了一個教育技術企業Insendi,以幫助聯盟的其他成員學校將現有的學位課程數字化。
該聯盟主要聚焦于數字教學平臺。聯盟還將向成員學校提供全息影像系統,帝國理工商學院在其MBA課程中采用這一系統,目的是在降低學術人員講授內容分享成本的同時,希望提升視頻會議的效果。
全息影像技術的使用也反映出,商學院正試圖增加一個令人驚喜的元素,以抵御不僅是來自同行、還有學費低廉的在線學習課程的挑戰。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報道,科學家激活了世界最強“大腦”:一臺擁有100萬個處理器內核和1200個互連電路板的超級計算機,它能像人腦一樣運作,是迄今能最準確模擬人腦的超級計算機。
這臺設備名為“脈沖神經網絡架構”(SpiNNaker),位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項目成員、該校計算機工程教授史蒂夫·佛巴爾說,它“重新思考了傳統計算機的工作方式”。
佛巴爾稱,SpiNNaker不僅能像大腦一樣“思考”,還創造了人腦中神經元的模型,并實時模擬了比其他計算機更多的神經元,“它的主要任務是作為模擬部分大腦的模型,如皮質模型、基底神經節模型以及脈沖神經元網絡的模型等”。
(來源:美國趣味科學網站)

經合組織(OECD)最新報告顯示,中學和大學缺少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科目的女性,導致發達經濟體的發明者、軟件開發者群體出現“性別數字鴻溝”。
這份題為《彌合數字性別鴻溝》(Bridging the Digital Gender Divide)的報告首次全面分析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和中國向“世界五大知識產權局”(IP5)提交的專利申請中的性別差異。研究發現,2010年至2015年間,20國集團(G20)國家只有不到9%的專利被授予女性的發明。
雖然G20國家授予女性發明專利的比例從1994年的5.6%升至2014年的8.4%,但報告作者瑪麗亞格拉扎亞·斯奎恰里尼警告稱,按目前的增速,“只有到2080年,創新領域才會實現某種程度的性別平等”。
報告作者認為,這一“數字鴻溝”的根源在于中學和大學教育。
經合組織的數據顯示,G20國家的STEM專業大學畢業生中,女性僅占四分之一。
一些國家已經出臺了官方政策,旨在鼓勵更多女孩學習STEM科目。在墨西哥,“Ni?aSTEM Pueden”網絡向年輕的女生宣傳STEM職業,而在歐洲,歐盟資助的“Mind the Gap”項目旨在增進女孩對STEM科目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