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鵬

自1949年臺灣問題形成以來,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就始終把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從“我們一定要解放臺灣”到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提出,從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重要思想,均貫徹著一個核心思想:追求祖國完全統一的初心和決心。
隨著2019年1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鄭重宣布“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探索和實施“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歷史上,中共以《告臺灣同胞書》之名發表對臺工作政策的文告不是第一次。第五次即是1979年1月1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并發表的《告臺灣同胞書》,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向臺灣提出,統一中國為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應盡快結束分裂局面,統一中國,于此,并提出了結束兩岸軍事對峙、開放“兩岸三通”、擴大兩岸交流等方針。同時,國防部部長徐向前發表了關于停止自1958年以來對大金門島、小金門島、大擔島、二擔島(大小金門及大小擔島)等島嶼所進行的炮擊的聲明。
此次文告發表后在國內外引發重大反響,被視為是中央對臺的最早政策轉變,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的大會紀念的就是這次《告臺灣同胞書》。
從《告臺灣同胞書》的演變歷史可以看出,我們黨和國家的對臺方針政策具有一脈相承的連續性。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挫敗了美國制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提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思想;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正是在此基礎上,從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確立起爭取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大政方針。
2008年12月31日,在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首次全面系統闡述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論斷。中共十八大以來,大陸積極主動開展對臺工作并取得豐碩成果,兩岸交流特別是政治交往取得歷史性突破。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同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會面,這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開創了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推動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回首第五次《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的40年,越來越多的臺胞到大陸工作、求學、創業,與大陸同胞朝夕相處。根據國臺辦的數據,隨著兩岸交流日益密切,臺胞來大陸的人數從1987年的46679人次,增長到2017年的5872723人次。“此心安處是吾鄉。”兩岸直接“三通”已成現實,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已簽署實施,兩岸制度化協商成果持續擴大,大陸提出“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命運共同體”“共圓中國夢”等具有感召力的理念,不斷拉近兩岸同胞的心理距離。
簽署ECFA、推出卡式臺胞證、發布惠臺“31條”、臺居民居住證,在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方方面面與大陸同胞享有同等待遇。中共十九大臺灣省籍代表盧麗安產生的“盧麗安現象”引發兩岸熱議;惠臺“31條”吸引無數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登陸”發展,在更大的舞臺上實現人生夢想,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浪潮滾滾向前。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實現祖國統一,與維護民族的根本利益、國家的整體利益和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臺灣問題專家郭震遠說:“回顧祖國統一偉業所走過的歷程,中國共產黨沒有辜負時代和人民的重托。”
2018年11月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代表了臺灣人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政治批判與問責。
2016年民進黨在臺灣地區執政以來,屢屢挑釁“九二共識”。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不僅破壞了作為兩岸和平發展基礎的“九二共識”,而且損害了和平統一的未來預期。美國在兩岸關系上也趨向于通過立法及外交干預打破現狀,對“臺獨”予以一定支持。兩岸關系進入一種“冷對抗”狀態。大陸對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面臨多重挑戰。
2018年11月的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代表了臺灣人民對民進黨兩岸政策的政治批判與問責。民進黨于2016年全面執政以來,非但沒能立即而有效地解決臺灣當前所面臨的重大困境,反而加劇了臺灣內部的紛爭、兩岸的對抗以及國際參與的被壓縮,致使兩岸關系停滯,和平發展受到重挫,社會動蕩,經濟衰退,民眾生活艱困,對前途一片茫然。
臺灣民意也因此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民眾不再只看顏色不問是非。在 “九合一”選舉中最受關注的22個縣市長選舉部分,國民黨大勝獲15席,民進黨慘敗僅得6席,丟了包括執政20年之久的高雄市和宜蘭縣這樣的“綠鐵票倉”在內的七個縣市。韓國瑜代表國民黨競選高雄市長,刮起“韓流”,特別是在選戰最后階段的辯論會上勇于承認“九二共識”,主張改善兩岸關系,帶動國民黨的選情,獲得出乎意料的大勝,說明近年來“兩岸一家親”理念的深入民心和惠臺政策的助力,都是此次“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大勝民進黨的重要原因。
此次選舉結果客觀上是臺灣地區民眾對維護和支持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一次信任投票,對干擾阻撓兩岸關系交流交往行為的民意表達。這也將使臺灣地區民眾更加堅定和期待兩岸關系能迎來更好的發展,對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創造更好的民意基礎。支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國民黨執政更多縣市,將讓兩岸基層和民間交流迎來更多的機遇。國民黨對堅持兩岸這一共同政治基礎的信心和能力提升,對促進兩岸交流交往產生積極作用。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對于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揭曉應詢時表示,在對兩岸關系性質和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韓國瑜等藍營執政的縣市首長主打的經濟牌、許諾的“貨賣得出去,人走得進來,高雄(包括其他地方)發大財”的發展愿景,要有“九二共識”為政治互信基礎,才能實現。
但也要看到,到目前為止,民進黨并沒有將此次選舉的失敗歸結為兩岸政策的錯誤,反而可能進一步在兩岸政策上朝更加消極、深綠方向倒退,阻撓對抗兩岸交流合作、“反中抗中”的基調不會改變,這將對兩岸關系發展帶來更多挑戰。
美國因素始終是影響臺灣政局和兩岸關系的最大變數,美國在臺灣問題上有兩條底線,一是確保臺海和平穩定,不能亂;二是維持兩岸分裂狀態,不能統。美國的對臺戰略目標是不統、不獨、不戰,維持分裂現狀;把臺灣長期作為美國手中的一個重要籌碼,用來遏制中國發展強大、和平崛起。
特朗普上臺后認為奧巴馬政府對華推行的以政治滲透、和平演變為主的“顏色革命”,以及“亞太再平衡”的對華遏制戰略沒有取得什么效果。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勝選后重點打臺灣牌,2018年以來,美國國會把對臺“六項保證”和《與臺灣關系法》合并為一個新的法律,特朗普又簽署了“與臺灣交往法案”、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形成了用國內立法粗暴干涉中國國內問題的涉臺法律體系。
2018年最后一天,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該法案中載明,美國總統應定期辦理對臺出售防御性武器,并鼓勵美國高層官員訪臺。這份旨在強化美國與印太地區戰略盟友間安全與經濟合作的法案,甚至將臺灣納入美國所謂“印太戰略”的一環。依照這幾部法律,美臺可以進行高層互訪,美國可以售臺武器,美臺可以進行軍事交流。在中美博弈全面深入展開之際,美國在升級運用“臺灣牌”,更能觸動中國的敏感神經。
美國現在對華采取強硬遏制戰略,不僅僅是特朗普的個人行為,而是美國的國家意志,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臺灣牌”充分反映了美國對中國日益發展強大、和平崛起的焦慮和不安。對此,中國也必然會進行反制。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鄭重宣示了新時代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五項重大主張:攜手推動民族復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歸納起來有如下要點:
1.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70載兩岸關系發展歷程的歷史定論,也是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2.兩岸一家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兩岸的事是兩岸同胞的家里事,當然也應該由家里人商量著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
3.民主協商制度安排: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系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4.堅決反“臺獨”: 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
5.決不允許外來干涉:中國人的事要由中國人來決定。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和中國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講話表明了反對一切形式“臺獨”的立場,明確提出:“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我們愿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同時也表明了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的嚴正立場,清晰劃出了不容逾越的紅線。
總體來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時代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政策主張,既闡述了解決臺灣問題的原則、基礎,又對今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提出了具體的方法、措施。有關“兩岸青年要勇擔重任、團結友愛、攜手打拼”,也極大激勵了兩岸青年共建祖國美好未來。
如今,兩岸關系整體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巨大變化,支持和追求國家統一是民族大義,應該得到全民族的響應。“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岸中國人攜手翻開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的時代新頁,這是民心民意和歷史潮流的必然選擇。正如中國國民黨前主席、臺灣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洪秀柱所說:“兩岸的未來就是要追求統一。這既是為臺灣的未來、兩岸的未來,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缺少臺灣,則夢不能圓,臺灣不能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缺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根本上說,決定兩岸關系走向的關鍵因素是祖國大陸發展進步。”“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是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實現國家完全統一的最堅強保障,而臺灣同胞也會在祖國大陸發展進步、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共享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共創兩岸發展的光明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