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寧
摘 要 圖書質量關乎圖書的命脈。圖書編校是一項煩瑣的工作,不僅任務重,而且工作量較大,除基本的字詞錯誤外,還要謹防規范性和統一性問題。為保證圖書的編校質量,作為圖書編校人員,務必強化質量意識,警惕常見的編校差錯,練就過硬的語言文字基本功。文章結合圖書編校實踐,列舉常見的編校差錯,將編輯加工中遇到的常見問題進行歸類分析,探討如何提高圖書的編校質量。
關鍵詞 編校質量;圖書出版;管理體制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9)226-0173-02
圖書是社會的文化產品,圖書的出版就是文化產品的產生過程?!秷D書質量管理規定》第三條規定:圖書質量包括內容、編校、設計、印制4項,分為合格、不合格2個等級。內容、編校、設計、印制4項均合格的圖書,其質量屬合格。內容、編校、設計、印制4項中有1項不合格的圖書,其質量屬不合格。其中,編校質量是決定圖書質量的關鍵,高質量的編輯工作,是確保圖書質量的基石。編輯唯有切實樹立圖書質量意識,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才能提升圖書的編校質量。促進圖書出版業的繁榮發展,是每一位圖書出版工作者的職責。本文從語文知識、知識性等方面闡述易出現的編校差錯。
1 語文知識
這里主要介紹字詞、標點符號、邏輯、語法和修辭。
1.1 字詞
有時候越簡單的字越不會寫,同音字、形近字的錯誤用法很常見。下面簡單舉幾個例子(括號內為正確用法):扦(簽)褲腳:“扦”一般指插,如扦插、扦門;而“簽”則有“縫紉方法,粗粗地縫合”之意。故正確寫法應為“簽褲腳”。戧(搶)菜刀:“戧”作動詞,意為“支撐”,亦有“揉面時,一面揉一面加入干面粉”之意;“搶”則有“刮掉或擦掉物體表面的一層之意”。對比可知,正確寫法應為“搶菜刀”。一灘(攤)血:“灘”一般指河、湖、海邊比岸低的地方;“攤”則可用于指攤開的糊狀物。故正確寫法應為“一攤血”。粥撲(潽)了:“撲”一般指用力向前沖,使全身突然伏在物體上;“潽”則有液體沸騰溢出之意。故正確寫法應為“粥潽了”。再如:《創世紀》中的“紀”應為“記”;“幾年之后,他不知所蹤”中的“蹤”應為“終”①;“預防接種是孩子的權力”中的“權力”應為“權利”。
1.2 標點符號
我們要高度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問題,努力做到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在標點符號誤用的問題中,句內引號和句外引號的誤用、書名號的誤用現象非常普遍。下面舉幾個例子:
古人云:“多行不義必自斃”。這里引文完整而獨立,末尾的句號應放在引號里面。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火種猶存。共產黨人“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體,他們又繼續斗爭了?!币牟华毩ⅲ┪驳木涮枒旁谝柾饷?。老太太說,“她的兒子是個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北京”。這句話應刪去引號;或者將引號中的“她”改為“我”,并將句號放在引號里面。她選修了《電影藝術賞析》和《電影評論》兩門課程。這里,“電影藝術賞析”和“電影評論”為課程名稱,應該用引號。再如:“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應為“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工、農業總產值”應為“工農業總產值”。
1.3 邏輯、語法和修辭
邏輯、語法和修辭,這三者聯系緊密,因此,這里將這三者放在一起來討論。在現代漢語中,邏輯管“對不對”,語法管“通不通”,修辭管“好不好”。無論寫文章還是說話,一般先考慮“對不對”,再考慮“通不通”,最后是“好不好”。但有時為了修辭效果,不惜犧牲邏輯和語法。例如,“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如果按語法就應該是“像群眾進行宣傳,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再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寫道:“你怎的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如果按照語法就應該是“你怎的連個秀才也考不上呢?”但是這樣就失去了語言的生動性,也不像魯鎮那些穿短衣的人說的話。因此,語言現象不能簡單地用邏輯和語法判斷正誤,應當結合語境、修辭需要和約定俗成性來判定。再來看幾個例子。大家都來了,只有小明沒來。這句話是不是病句?從邏輯的角度看,這個句子確實違反了思維的基本規律——矛盾律,那它就是病句。其實,這是一種名為“舛互”[ 1 ]的修辭方法。舛互是互相違背,互相矛盾的意思,這種修辭手法就是先否定全部,再肯定一部分,或者先肯定全部,再否定一部分,以達到突出、強調后一部分的作用。這是一種經常用其實很少稱其名的修辭手法。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資本不能從流通中產生,又不能不從流通中產生。它必須即在流通中產生,又不在流通中產生。
2 知識性錯誤
2.1 政治性錯誤
目前,把香港、臺灣與國家并列的說法已經比較少見了,但是編輯在編輯加工過程中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注意一些隱性的說法,下面舉幾個有政治性錯誤的例子。
將流失的文物從臺灣征集回國。臺灣的國土面積約為3.6萬平方千米。祖父出生于長沙,成于臺灣,晚年又回到中國。除了有關香港、臺灣的說法外,一些與國家法律法規相違背的說法也一定要重視起來,下面舉幾個例子:將老鷹宰殺,去毛,內臟洗凈,把川貝、冬蟲夏草塞入鷹腹內,用線縫合,加水,用文火燉至鷹肉熟爛即可。(老鷹為國家保護動物,上述做法顯然不妥。)村長把大家召集起來開了一個會。(“村長”的規范稱謂為“村主任”。)對少數民族的稱呼、風俗習慣等的表述要恰當,如“維吾爾族”不能簡稱為“維族”。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能說“宰”,不能寫作“殺”;不要用“豬肉”相關字樣。要規避書稿中的政治性錯誤,要求編輯在編校過程中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了解和熟悉國家文件中的政策性規定,認真、細致地編輯書稿,積累經驗,必要時,需對相關內容進行技術處理。
2.2 事實性錯誤
事實性錯誤是指與實際情況、客觀事實不一致的錯誤,如下:清末明初時,中國出現了一大批思想家。(“清末明初”應為“明末清初”。)墨子,春秋末期、戰國晚期的思想家。(“戰國晚期”應為“戰國初期”。)某交通協管員9月份共開出75張罰單,其中違章停車是闖紅燈的三倍。(交通協管員不具備行政執法權,因此無權開罰單。)11月31日,第一場雪如期而至。(11月沒有31日。)
2.3 科學性錯誤
科學性錯誤,顧名思義,是指違背科學原理和規律的錯誤,下面依然舉例說明:剛推開門,一股強烈的一氧化碳味撲鼻而來。(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
3 其他錯誤
3.1 句子錯誤
由于天氣太熱,使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這是一個典型的缺少主語的錯誤類型,“由于”和“使”去掉其一。)因為今天下雨的原因,小明沒有去學校。(“因為……的原因”是一個典型的錯誤,應去掉“的原因”。)類似的,還有: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本著……為原則(本著……原則;以……為原則);有……組成(有……;由……組成);對于……問題上(對于……問題;在……問題上);等等。
3.2 引述錯誤
在一些書稿中,引文出現的錯誤也比較多,在遇到引文時,編輯一定要核對原文,避免出現失誤。下面舉幾個例子:戚繼光《馬上作》:“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保ā岸际恰睉獮椤岸嗍恰薄#┟献诱f:“天下不仁,不報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保ā疤煜隆睉獮椤疤熳印?。)
3.3 數字用法錯誤
年份不能簡寫,如“98年”應寫為“1998年”;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數值一般可以“萬”“億”作單位,漢字數字“百”“千”,雖是詞頭,一般也不用作數值的單位,如“3百元”應寫作“300元”;百分號不是單位,在表示數值范圍時,不能省略,如“65%~68%”應寫作“65%~68%”。
從上面提到的問題可以看出,圖書編校質量出現問題可歸結為以下原因:出版單位缺乏健全的管理體制;編校人員缺乏文化素養、視野不寬、思路不清,遇到問題懶于查證,不與時俱進;編校人員用閱讀代替審讀,不能一直保持警覺性;等等。為此,首先,要充分認識到質量是圖書的命脈,高質量是我們出版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標。多出書,出高質量的書,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出版單位應建立健全圖書質量管理機制,加強內部管理,嚴格執行三審三校一讀的流程,使圖書出版工作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最后,增強編校人員的責任心,強化編校人員的責任意識,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提高編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編校人員應與時俱進,把握語言文字的發展趨勢。唯有如此,才能進一步提高圖書的編校質量,促進圖書出版業的繁榮發展。
注釋
①不知所終,意為不知道結局或下落,出自《莊子·田子方》。
參考文獻
[1]譚永祥.修辭新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
[2]李朔.編輯實用手冊[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3.
[3]張志林.強化編校人員質量意識,努力提高圖書編校質量[J].河南社會科學,2005,13(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