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濤 王代強
摘 要:隨著科技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大數據技術逐漸滲透和運用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大數據處理也成為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大數據智能算法具有收斂速度快、魯棒性、高效性以及通用性等諸多優點。本文主要探討在影視藝術創作中大數據智能算法的運用,通過采用大數據處理來提高所有數據的處理精度,并利用處理的最終結果為影視創作提供技術支撐,從而使藝術可以在理性層面得到更好的升華,希望能夠給相關的研究和應用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 影視創作;大數據;智能算法;運用
隨著當代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影視藝術制作體系也在不斷發展壯大,每個影視作品從前期的構思策劃、中期的創作拍攝到后期的營銷宣傳等,都從不同程度、不同層面上展現出技術的理性色彩。對不同的影視藝術作品,我們經常會看到媒體采用一連串的數字來報道,如觀看次數、各網站點擊率、銀幕數量等各種數據統計,這也成為了影視藝術行業發展的新態勢,為該行業的發展添加了新的動力。
1 大數據簡介
根據相關研究學者對大數據的定義,可以理解為需要一種新的處理模式,才能夠擁有更加完善的流程優化能力、強大的洞察發現力及更強的決策力,來適應更加高的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數據。大數據的處理往往需要結合各種智能運算,對各種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的挖掘處理,依靠云計算的分布式數據庫及處理、存儲。大數據主要是指巨量的資料,其涵蓋的資料量規模巨大,甚至無法運用傳統的軟件工具在正常的時間內快速地進行管理、存儲、處理等一系列操作,從而無法有效快速地整理數據、為企業的下一步計劃及決策等提供有效參考。通過大數據的智能算法,可以使數據的處理變得更快捷、迅速,是一種重要的現代化優化方式。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算法逐漸分為群智能算法和進化算法。[1]
2 影視藝術創作前期策劃階段的大數據智能算法運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數據的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熟悉和接受,例如美國的《紙牌屋》,讓人們真正認識到可以通過利用海量的數據,分析影視藝術創作,而且該劇從前期到后期的整個過程都貫徹這種理念,包括題材的選擇、各個主創人員的選取以及拍攝過程中采用的一些拍攝方法、后期的制作和發布等環節,每個過程都真正變得有的放矢。同時根據每個用戶實際觀看影視藝術的品位、習慣及愛好等,進行數據處理統計,抓住了很多觀眾的內心需求。但是,目前很多影視藝術的創作在內容的策劃方面,有時候并沒有很好地掌握市場的實際需求,僅憑從業人員自身的主觀判斷、對行業的相關經驗積累,往往會導致整體把控不到位、對很多當下的熱點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對目標受眾也無法做到精確定位等,因此相對來說存在一定的風險。而通過大數據的智能算法,就可以對各種主流社交平臺,如人人網、天涯論壇、微信、微博、豆瓣網等平臺的用戶點擊記錄及相關數據(購買記錄、瀏覽記錄、發布的相關評價和言論等)進行匯總分析,快速篩選一些當前的熱點、熱門話題作為選題,選取一些焦點人物等,同時還可以分析用戶的年齡、性別、地理位置及職業等諸多信息,更加精確地定位目標受眾。這些數據不但可以提供更加精確的策劃參考依據,同時還有利于相關專家對選取的題材進行更加精確的論證。大數據分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性預判市場,用精確的數據來計算可能的投資回報,雖然在藝術的層面上沒有較大的幫助,但對影視藝術創作行業的商業發展有極大的正面作用。[2]
3 影視藝術創作拍攝階段的大數據智能算法運用
根據相關數據調查發現,《小時代》相關系列在上映前期在新浪微博的搜索關注度就達到了3300多萬,另有數據顯示,在搜索“郭敬明”“小時代”等關鍵詞的人中,女性的比例占據了70%以上,而對影視作品發表正面評價的大多數是90后。雖然后期電影上映產生了諸多的爭議,但是大數據顯示,大眾對該影視作品的滿意度超過了70%。另外,制作方也根據大數據的相關分析確定了《小時代3》的拍攝,增加“旅行”“音樂”等一些元素的比例,以此來滿足更多90后的生活追求,同時增加了諸多海外的拍攝環節,滿足了不同受眾的需求心理。[3]在《后會無期》這部影視作品中,相關團隊根據大數據智能算法,將有“后會無期”這個詞語標簽的受眾排序,發現與之相關的觀眾更多都喜歡娛樂、美式、旅游、各種文藝等,這對制作方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信息,可在劇中加入更多的與這些關鍵詞有關聯的情景,根據這些關鍵詞來設計劇中人物的臺詞、形象及劇情的發展等。對一些廣告的業主來說,也可以更好地在影視作品中植入貼合這些人群內心需求的廣告,從而增加營銷額度,有針對性地選擇合作品牌和平臺。雖然還未涉及利用大數據來篩選合適的主角和配角,但已經有一些影視創作團隊通過大數據的篩選來參考選擇合適的參演人員,根據某些演藝人員在不同影視作品中的票房表現來考慮其話題度、受歡迎程度以及銀幕的形象等諸多環節,從而選擇更加適合市場需求的演藝人員。
4 影視藝術創作后期營銷宣傳的大數據智能算法運用
在影視藝術創作后期營銷宣傳階段,采用大數據智能算法,可以使影視作品的推廣更加有效、定位更加精確。大數據不但可以運用到影視前期的策劃和中期的拍攝環節,在后期的宣傳推廣過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大數據的推廣和運用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影視作品的準確定位,讓受眾更好地了解作品的基本屬性,使后期的運作營銷更加容易實現精確化。比如目前很多出版社都會構建自己專有的數字資源庫,并且在其中存儲了很多標引的碎片化的數字資源,然后對其進行不同的組合,利用各種平臺及互聯網渠道推送給不同的用戶,以此來實現增值的效果,這樣就能夠極大地增加用戶黏度。同時還可以對用戶的一些使用的資源進行整理分析,然后整合成一份數據資料,以此作為后期影視宣傳的參考依據。在不同電影的宣傳造勢過程中,制作方也會采用各種大數據智能算法,加強對影視作品的推廣和宣傳,比如在一些大平臺上針對某個影視作品開展一個小規模的留言或者投票活動,受眾可以通過活動獲取該影視作品的現場觀影票,這種方式可以極大地宣傳影視作品。比如電影《爸爸去哪兒》就充分利用了大數據智能算法的分析,獲得了成功的宣傳效果,在還未完全公布主演的幾天時間內,在新浪微博上“原班人馬”的關鍵詞搜索量已經超過了2萬,而且有數據顯示大約有43.4%的網友表示自己會收看原班人馬,47.2%的網友表示支持原班人馬繼續出演。從這些就可以明確地看出,無論是一些核心觀眾還是潛在觀眾,其心理上的期望及聲量的絕對值,都直接影響了影視藝術創作對原班人馬的重視度,對影視作品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
另外,相關大數據顯示,影視作品的相關搜索數量和后期的票房實際收入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谷歌的影視票房預測模型可以預測即將上映的影片的票房收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預測的準確度可以達到90%以上,幾乎可以準確地預測即將上映的影片的真正票房數據,這也為影視創作公司的投資回報分析提供了相對精確的依據和參考。因此,大數據智能算法未來也將引導大眾對影視創作投資的行為。
在影視藝術創作過程中運用大數據智能算法,可以為其提供更多的可量化指標,這樣從業者就可以不再僅僅依靠自己的判斷或者以往經驗來應對各種反饋,而是更好地使影視藝術創作變得更加冷靜。同時在影視藝術創作時采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更好地服務前期策劃、中期拍攝及后期宣傳推廣,使其市場定位更加精確,為影視行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高超.基于大數據的影視劇本開發的創新路徑[J].現代電影技術,2019(11):43-46+42.
[2] 張辰.大數據背景下對影視創作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9(30):112.
[3] 黨雷.影視評估大數據智能分析應用與示范[J].人文天下,2019(17):2-6.
[4] 劉雪,胡俊瀟,張鵬洲.大數據技術在影視媒資系統中的應用[J].現代電影技術,2019(08):35-40.
作者簡介:鄧濤(1995—),男,重慶永川人,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算法,信號處理。
王代強(1965—),男,貴州貴陽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電路與系統、半導體功能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