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誠
摘 ? ?要:在家具制造工藝等專業中,“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屬于一門兼具理論和實踐性質的專業課程。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在“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的課程教學方面也具有新的改革方向,主要表現在教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方法、實習內容、考核模式等方面。通過這一系列的改革能夠拓寬學生的事業,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討“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關鍵詞: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課程教學;改革
1 ?引言
裝飾材料課程是整個環境設計專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專業基礎課,掌握裝飾材料知識的程度對設計人才的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市場走訪和調研,民眾對房屋住宅裝修的趨勢是:室內的裝飾材料應符合綠色環保標準;室內裝修風格在簡潔舒適的基礎上,能夠體現主人的個性和藝術品味。這些裝修設計要求的提出,導致了裝飾設計人員在學校里所學的裝飾材料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高校在環境設計人才的培養方式上要不斷改革、與時俱進。通過合理的課堂教學實踐來強化學生的設計動手能力,加深學生對裝飾材料的認識,將創新理念、藝術理念、綠色環保理念等融合在一起,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設計人才。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裝修行業水平的提高,還可以促進社會的創新與進步。
2 ?教學中的問題
2.1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技術課程特點是材料品種多、名稱多、技術指標多、知識點相對分散,有時同一個材料有多種不同的名稱,因此容易造成學生知識點混亂,混淆不清。且學生在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裝飾材料有限,面對以課堂書本教授為主的教學方式,缺乏學習動力,對學習缺少興趣和信心,容易對該門課程產生厭煩抵觸情緒,或是對課程內容容易遺忘。
2.2 ?教學的邏輯性混亂
教學是一個科學的過程,需要合理安排課程的教學計劃,要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課程的邏輯結構來進行教學安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室內裝飾材料、室內裝飾構造與室內裝飾施工這三門課程如果分開教學,那么通常是由不同的老師來組織教學的,而不同的教師會以自己的學科背景和知識結構,對課程有不同的安排,甚至有矛盾的地方,那么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時候就會無所適從,或者因為課程安排在不同的學期,造成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前后知識點無法銜接,造成教學邏輯的混亂。
2.3 ?學校配套設施不全
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技術課程除了材料的識別外,還需掌握對應的施工工藝,在很多本科院校都會設置有施工工藝實訓室或展覽室,內部成列施工的半成品供學生參觀學習,了解施工具體操作內容,但在專科學校較少有此類實訓室,學生無法直接參觀施工工藝內容。
3 ?“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3.1 ?對教材方面加強建設內容,做好教學內容的準備措施
一是將教材和參考書相結合,要保證教學效果則必須選擇合適的教材,與室內裝飾材料和工程反面的教材有很多,在具有適用性、比較權威的教材少,并且部分教材還存在失誤。因此在教材方面,為學生進行基本理論知識講授時可以選擇固定教材,通過固定教材讓學生對材料與工程的基本概念具有一定的了解;對于裝飾材料的具體應用以及案例可以選擇相關的參考教材進行講解和聯系,讓學生能夠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二是準備好教學內容,隨著行業迅速發展,新材料、新標準的引進,進行教學時需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還要結合行業實際發展,保證教學內容的創新和全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且可以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度進行強化。
3.2 ?豐富實訓模式
實訓是現代教育理念中至關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考慮到裝飾材料課程的實踐性要求較高,學校要改變傳統中建設校內場所的實訓模式,讓學生以適當的方式到大型建材市場去親身體會,加強對裝飾材料的感性認識。在設計項目上,學生通過與教師和社會上的裝飾設計師交流學習,從而認識常用裝飾材料的外觀形態,了解材料的構造工藝,實現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運用能力的相互融合。充分利用社會提供的場所進行實踐教學,掌握裝飾材料施工圖的繪制要點。強化裝飾材料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具有較強的職業崗位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學校在課程改革中不斷完善實踐環境的建設,可以與多家裝飾企業設立教學實踐基地,實現校企教學合作,讓企業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教學的機會。
3.3 ?重視市場調研環節
由教師布置任務,學生采用分組的形式到材料市場調研材料,撰寫調研報告并做匯報總結。積極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匯報方案及材料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教師、全體同學一起對方案進行點評和討論。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思維方式,活躍課堂氣氛。另外可以增加學生的實踐經驗,加深學生對裝飾材料的認識,對以后工作過程中方案的設計,與客戶良好的溝通等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4 ? 多種方法,工學結合
教師可以利用學校建立的多媒體教室,將多媒體課件、幻燈、錄像等教學手段應用于課堂教學。多媒體教學增加了課程的信息量和直觀性,使得各種不同類型的裝飾材料和裝修工程得到直觀的展示。同時,利用視頻錄像,可以更好地展示裝修工程的全過程,從而把材料與構造直觀地結合起來,和理論教學形成互補。如,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幕墻干掛法的裝飾構造,通過動態演示直觀地展示出來,彌補圖片演示的不足,從而使得該知識點變得清晰,易于學生理解。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減少了板書量,節省了大量課堂時間,增加了課程的信息量。教學地點不拘泥于教室,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參觀已經完工的實際工程或正在裝修的工程,通過現場觀摩和提問,使學生的疑問及時得到解答。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建筑裝飾材料市場調查,了解各類材料的性能、價格、種類。
3.5 ?對教師素質以及教學水平進行提升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負責教授,具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對教學質量進行提升關鍵在于教師的培養。在“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了解材料應用、工程技術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結合該行業發展前景,掌握裝飾市場的信息,把握好國家相關政策以及新技術,多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實踐經驗,才能對教學的內容充分把握,在教學時有效濃縮教學內容,突出重、難點,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實際的工程設計和造價預算,將教學以及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教學與社會相結合,真正培養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
3.6 ?考核機制改革
在學校的期末考核中,要對當前僵化單一的考核機制進行改革,引入更加靈活多樣的考核內容,如:課堂表現、作業成績、實踐活動表現以及期末考試成績等,通過多方面的考核內容來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同時降低學生的考試壓力,提高學生對實踐活動的重視程度。還可以增加學習獎勵機制,如:實踐成績名列前茅者,可以獲得單項課程獎學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4 ?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做到實際的“室內裝飾材料與工程”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情況,把握好裝飾材料的應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方法,將課程教學的內容簡單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動力,才能有效提升學生創新以及實踐能力,提升整體教學質量,做好教學改革措施。
參考文獻:
[1] 王雅婷.高職《室內裝飾裝修工程技術》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18(28):174.
[2] 郭華.“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室內裝飾材料與施工工藝》為例[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