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尚文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對企業的扶持和幫助,為企業的進步和發展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氛圍,進一步帶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企業的營商環境為對象,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優化企業營商環境的路徑,希望可以提供一些參考,以促進企業營商環境優化。
關鍵詞:企業;營商環境;優化路徑;分析研究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22-0121-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C916? ? ? ?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國民經濟體系越來越完善。在此背景下,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切實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增加投資者的信心。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是促進地區形成經濟增長點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基礎。營商環境實質上是企業在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所處的大環境,是企業戰略發展的決策和重要依據。如今我國的市場競爭環境變得越來越激烈。在這種情況下,深入分析和研究如何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相適應以及與地區經濟發展戰略相協調的營商環境,具有現實意義。
1? 企業營商環境目前面臨的困境和問題
1.1? “不敢為”和“不作為”的現象比較普遍
目前,很多企業都面臨著招商引資項目進度較慢的問題,主要是部分地區和部分公職人員在工作時間以外,強烈抵觸與企業家尤其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家的接觸,甚至本該和企業進行協商調節、解決問題的進程也被一拖再拖,最終導致投資項目難產。很多公職人員不能準確把握與企業家交往的分寸,為了避嫌減少接觸。在企業營商環境建設過程中,有些領導甚至秉持著“不干事就不會出事”的工作態度,這種情況如今已經演變成了“不收禮也不辦事”的情況。一些企業家對此很是為難,感慨創業過程越來越難,并且項目投資的回報也變得越來越低[1]。
1.2? 企業融資的難度較大
企業進行融資的目的是維持自身健康的運作,但從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渠道角度看,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逐漸演變成了行業的一種普遍狀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企業進行融資的渠道越來越窄,能夠得到融資的機會越來越少。另一方面是部分企業財務信息的保密性、不規范、不透明。如今信用擔保體系不夠健全和完善,金融機構允許用來進行抵押和擔保的物資也變得越來越少,很多中小型企業達不到銀行貸款融資的信用評價等級標準。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的貸款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但上升的速度十分緩慢,基本趨于平衡。中小企業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中占比一般保持在20%左右。從這種情況可以看出,很多地區都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這也成為了阻礙企業進步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屏障。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區的融資政策和流程主要面對的是國有大中型企業,而沒有考慮到這些中小型企業。因為大型國有企業的信譽度較高,還款能力較強,所以銀行等各種金融機構在開展融資業務時,出于對自身風險的考慮,首先考慮到的是這些大型的國有企業,而不是中小型的民營企業。其出發點是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不是社會整體的效益。
1.3? 企業缺乏高技能的創新人才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企業逐漸意識到創新和進步的重要性,但很多企業的創新意識仍停留在表層,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現在很多企業的目標具有局限性,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沒有長遠的眼光,風險意識比較淡薄。一些企業的負責人欠缺專業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好高騖遠,對選人和用人的機制也不是十分了解,無法選出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好的人才。企業難以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絆腳石”,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如今科技創新性人才引進比較難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企業的規模較小。聘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比較突出的人才的費用比較高,很多企業無法支付如此高昂的費用。同時,中小企業也沒有一個廣闊的發展平臺來進行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比較突出的人才無法在小企業施展自己的才華。②企業的管理模式較落后。企業的文化思想觀念也比較落后,沒有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沒有建立較健全和完善的選人、用人機制。③企業重視設備的更新和改朝換代,而對人才的引進不是很重視。一些企業過于追求眼前的短期效益,而忽略了企業的長久發展[2]。
2? 企業營商環境優化的路徑
2.1?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營造良好的企業營商環境的關鍵和重點就是要全面了解和認識政商關系,對兩者的行為邊界明確化、制度化,形成法治化和規范化的市場經濟體系。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以此來創設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供大家分享信息,最大限度上做到政商關系的透明化。此外,政府部門和企業相關人員一定要知法、守法、懂法、用法,合理規范的使用權力,不要出現灰色的利益交換關系。相關政府部門一定要樹立敢作為和愿作為的服務意識,積極投入到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與建設信息共享交換平臺的進程中。認真審批企業提交報建的投資項目,避免“玻璃門”和“彈簧門”等不好的事件再次發生。
2.2? 出臺優化政策,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政府部門要直面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根據情況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政策,推動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從而幫助企業有效解決融資困難的問題。地方政府必須協調處理金融機構和企業之間的關系,盡可能地幫助企業拓寬融資的渠道,降低融資標準,使金融機構成為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堅強后盾。引導商業銀行打破以往傳統的國家、國有銀行、金融資源配置結構的三位一體的體系,幫助中小型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切實有效地幫助企業提升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2.3? 建立健全創新體制,吸收科技創新人才
大多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較好的人才,阻礙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要建立健全創新機制,切實有效地幫助企業提升創新意識和創造力,不斷地優化企業的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企業的產品結構,增加企業技術的含量,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3]。
2.4? 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
財稅優惠政策和金融政策對企業的進步和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必須進行深入研究,完善企業征信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國企業發展基金的作用。此外,各個地區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扶持政策,監管部門也要落實好自身的責任和義務。
3? 結束語
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機遇和挑戰,相關部門必須出臺切實可行的政策來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雙陸.企業營商環境優化的路徑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9,40(28):63-64.
[2]劉雨.營商環境讓企業舒心[J].走向世界,2019(34):20-23.
[3]李公科.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路徑與對策優化——基于企業經營者視角[J].現代商貿工業,2019(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