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燕 李華
【關鍵詞】超聲診斷學;PBL教學模式;教學效果
隨著超聲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的普及,在心臟相關疾病的治療中超聲的應用越來越普遍,通過心臟超聲診斷能夠獲取患者心臟血流狀況和運動情況,能夠為疾病的診斷提供參考。但是,要最大化發揮出心臟超聲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還必須有高素質的專業操作人員。在專業人才培養上心臟超聲診斷學教學是其中的關鍵,為提高教學的效果,優化教學方式方法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1.1一般資料以我院授心臟超聲診斷學課18級兩個班級共80名醫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數據收集時間為2019年6月;按照授課方式的差異將學生分為實驗班與對照班,每班各40名學生。其中,實驗班:男12名、女28名,平均年齡(19.10±0.52)歲;對照班:男16名、女24名,平均年齡(19.20±0.53)歲;兩班學生的基礎課程內容相同,一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班實施常規教學:課前帶教老師告知學生本節課心臟超聲診斷教學內容及學習目標,要求學生首先自學或自行瀏覽相關網絡視頻;帶教老師現場采取講解與演示,學生聽、看的傳統方法,課后布置作業。
實驗班實施PBL教學法:①準備階段。帶教教師課前明確可選用的典型案例、明確心臟超聲診斷教學理論與演示教學應當達到的目標。②教學實施與問題啟發。在教室、病房、實驗室等特定位置開展基于臨床演示的教學與相關理論講授,讓學生安靜的觀察演示的細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索問題存在的原因與解決對策。③提出基于問題的解決對策。在下一次課堂教學時,首先由學生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其次共性難點問題由老師統一解答。④帶教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并解釋相關問題,同時布置下一次心臟超聲診斷教學需要預習與討論的問題,布置本次課堂教學需要復習鞏固的知識點。
1.3觀察指標本文從學生專業知識和心臟超聲診斷技能掌握情況來進行評價,上述指標均采用考試模式來評價,滿分各為100分。
1.4統計學方法利用SPSS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考試測評可知,實驗班醫學生的專業知識考核得分為84.36±3.17(分),心臟超聲診斷技能考核得分為91.22±4.10(分),對照班醫學生的專業知識考核得分為73.26±2.45(分),心臟超聲診斷技能考核得分為82.87±3.38(分),實驗班醫學生上述指標得分均高于對照班醫學生(P=0.000),見表1。
在傳統的心臟超聲診斷學教學中,往往選擇采取簡單的“填鴨式”教學。“填鴨式”教學一方面導致教師教學成果不明顯且教學工作壓力增大,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且無法提高自主思考與心臟超聲診斷的“動手”能力。針對上述情況,近年來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到心臟超聲診斷學教學中成為越來越多教師的選擇。本次實驗研究探討了傳統方法與PBL教學法的應用價值狀況,研究顯示,實驗班醫學生的專業知識考核得分為84.36±3.17(分),心臟超聲診斷技能考核得分為91.22±4.10(分)均高于對照班醫學生。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PBL教學模式所具有的優勢在于:首先,PBL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發揮,由此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并獲得學生對學習的認可度、參與熱情。其次,PBL教學模式直接提高了教學的成效,幫助學生掌握過硬的心臟超聲診斷知識與技能。在PBL教學模式中教師以引導學生進行基于問題導向的探究為主,讓學生在分析問題與探討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種由學生自我探索的知識內容能夠讓學生更加“記憶深刻”,最終提高了教學的成效。再次,PBL教學模式昕提倡的基于問題導向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心臟超聲診斷學學生形成更加獨立與自主的學習習慣與問題探索精神,能夠為學生在后續的專業技能提升中提供終身支持。綜上所述,將PBL教學模式引入到心臟超聲診斷學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心臟超聲診斷技能掌握能力,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