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
【關鍵詞】瓣膜置換術;射頻消融;心房顫動;護理;心律失常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律失常的一種,在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患者中,有著較高的發(fā)生率。目前,臨床為心臟瓣膜病伴心房顫動患者,主要是采用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治療,可獲得一定的效果。在為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同時,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對其預后的改善,有著積極的意義。本研究主要對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治療心房顫動及心律失常的護理要點進行分析,如下:
1.1資料以心房顫動及心律失常患者78例,為研究對象,其均接受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治療,時間為2017年8月-2018年12月。納入標準:a:確診存在心房顫動及心律失常.b: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治療者c:自愿參與本研究者。排除標準:a:合并其他心臟疾病.b: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異常者c:精神、智力障礙者;d:難以積極對本研究配合者。78例患者中,年齡范圍44歲~59歲,均值(52.33±4.58)歲,41例患者心功能I-Ⅱ級,37例患者的心功能Ⅲ-lV級。
1.2方法
1.2.1手術方法。在體外循環(huán)、低溫、全麻下,實施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治療,實施射頻消融術時,胸骨正中入路,常規(guī)對體外循環(huán)建立,在心臟搏動下,實施右心系統(tǒng)的射頻消融,射頻消融完成后,對升主動脈阻斷,心臟停搏,實施左心系統(tǒng)的相關射頻消融治療。若患者存在左房附壁血栓,則在患者心臟停跳后,實施射頻消融治療,之后實施瓣膜置換術干預。所有患者,其左心耳切除,術后,常規(guī)對心外膜起搏器放置,導線與心臟臨時起搏器連接。
1.2.2護理方法。a:心率心律動態(tài)監(jiān)測?;颊咴谏漕l消融術后3個月-6個月,其消融線會愈合,形成瘢痕,對于異常電傳導,可起到屏障的作用,但是患者在手術后,其會因為射頻消融創(chuàng)傷、心肌水腫等,出現(xiàn)心律不穩(wěn)定的情況,尤其是術后24h內(nèi),此時間段,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在25%-47%左右,最為常見的為房室傳導阻滯、心房顫動復發(fā)。手術后,應持續(xù)對患者實施心電監(jiān)護,對其心率、心律的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及時對心律失常的性質(zhì)發(fā)現(xiàn),和判斷,為其疾病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積極配合醫(yī)生實施相關處理操作,控制患者的心率水平,在每分鐘80次-100次。b: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維持。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其手術時間較長,且患者術前,心功能較差,術中體位循環(huán)、低體溫、麻醉藥物、手術創(chuàng)傷等,均會對其血流動力學水平,造成影響,使得其在手術后,較易出現(xiàn)低心排血量綜合征、心功能不全等的情況。心衰的發(fā)生,會導致出現(xiàn)房顫,患者心房水腫之后,其心房內(nèi)的壓力水平升高,導致其電生理活動異常,在其心房內(nèi),對返折形成。手術后,應合理為患者實施血管擴張藥物干預,并實施正性肌力藥物干預,可通過靜脈泵入的方式,給予患者多巴酚丁胺、多巴胺、硝酸甘油等干預,對其24h出入量記錄,按照患者的中心靜脈壓、心率、血壓、引流量、末梢循環(huán)以及其血液監(jiān)測的結(jié)果,合理對有效血容量補充。在實施輸液干預時,應對單位時間內(nèi),其液體入量控制,不可對其入量過于嚴格的控制,避免其有效循環(huán),出現(xiàn)血量不足的情況,也不可過快、過多補液,避免其心功能不全的情況加重。c:維持電解質(zhì)平衡?;颊咴诎昴ぶ脫Q術后,其對于血鉀的要求,較為嚴格,常在4.0mmoVL-5.0mmol/L的范圍,若患者處于低鉀的狀態(tài),則會對心肌細胞相關復極化,造成影響,延長心肌細胞,引發(fā)心律失常,導致出現(xiàn)房顫。若患者術后出現(xiàn)低鉀血癥,則應按照醫(yī)囑,為患者實施氯化鉀靜脈泵入或輸入治療,并對枸櫞酸鉀口服。同時,積極為患者進行鎂離子的補充,促進心肌細胞膜的穩(wěn)定。在補鉀的過程,強化患者心電圖具體變化情況的監(jiān)測,及時對鉀補充,并對血鉀水平復查,以此對血鉀正常濃度維持。若患者的血鉀水平在4.0mmoVL-5.0mmol/L的范圍,則其心律失常情況,會明顯的改善。d:臨時起搏器的護理?;颊咴谛g后,均常規(guī)對臨時起搏器使用,在手術實施的當天,應將起搏器,設置在較高的頻率,即每分鐘80-90次,對較高心率維持,并降低低感知閥值,從而對心輸出量保證。若患者為Ⅱ°房室傳導阻滯,則以靜脈泵入的方式,實施異丙腎上腺素泵入干預。在為起搏器患者實施治療的過程中,應嚴格對交接班執(zhí)行,加強患者的健康宣教,在合適的位置,固定臨時起搏器,將備用電池,放置于床邊,持續(xù)性的對心律監(jiān)測,避免出現(xiàn)意外性的心律失常。
術后24h,47例(60.26%)轉(zhuǎn)為竇性心律,23例(29.49%)房顫心律,8例(10.26%)Ⅱ°房室傳導阻滯。術后1周,65例(83.33%)轉(zhuǎn)為竇性心律,8例(10.26%)房顫心律,5例(6.41%)Ⅱ°房室傳導阻滯。所有患者均康復出院。隨訪3個月,75例(96.15%)轉(zhuǎn)為竇性心律,3例(3.85%)Ⅱ°房室傳導阻滯。
風濕性心臟病伴心房顫動患者,其接受瓣膜置換術同期射頻消融術治療,可有效將其心房顫動消除,促進其活動耐量的改善,以此促進其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但是在手術后,患者會因為心肌細胞電位不穩(wěn)定、組織水腫,以及射頻消融不均勻等,而出現(xiàn)心房內(nèi),電傳導異常的情況,其心律不穩(wěn)定,使得患者在早期,發(fā)生心律失常。手術后,應強化患者心功能的維護,及時對各種誘因糾正,特別是患者存在的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應合理實施抗心律失常藥物干預,強化臨時起搏器的護理,對心律失常的發(fā)生預防和控制,以此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