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 趙亞琴
初中物理知識的難度適中,并且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密切,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應用教學策略,就可以讓初中物理學科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并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課堂引入的角度來看,初中物理教師可以從現實中發掘問題、從故事中發掘問題,從而引發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思考。例如,在進行壓強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人在雪地里行走會陷下去,但是應用滑雪板之后反而就能夠在雪上滑行呢?”“筆尖刺到手會疼,但是筆帽戳手卻不會感到疼痛,同一鋼筆的兩端觸感為什么會出現不同?”通過這些和學生生活實際息息相關的問題的提出,學生將會很快思考該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這些問題,從而幫助教師引入壓強知識的教學內容。從故事的角度來看,歷史上有許多故事可以被初中物理教學所應用,例如在學習浮力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入阿基米德“測量皇冠”的故事:阿基米德時期的國王制作了一頂皇冠,他懷疑工匠偷換了一部分金子,于是他叫阿基米德去查出皇冠是不是純金做的,但又不能夠損壞皇冠。阿基米德苦苦思索,直到有一天他去浴室洗澡時發現進入浴桶時水溢了出來,于是他驚呼“我找到了!”故事講到這里,教師就可以向學生們詢問,阿基米德到底是找到了怎樣的方法來測量皇冠是不是金子做的呢?
因材施教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對于個性特點、知識接受程度都存在差異的學生而言,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才能促進其有效的對知識進行掌握,并帶動班級整體的教學效果提升。為此,對于相對簡單易懂并且和生活實際相關性較強的初中物理知識,教師應當盡可能多采用物理實驗幫助學生親身實際的掌握這些知識,從而更好地滿足班級內不同學生的知識獲取需求。雖然初中物理學知識和現實生活非常貼近,有利于教師在課上為學生進行實操實驗展示,但對于沒有辦法進行展示的實驗,教師也應當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進行展示。當前電子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基本在我國的各個初中教學機構普及,多媒體教學技術可以幫助教師將抽象化的教學知識具體化,為學生展示多維度的教學材料,也為教師深入剖析知識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條件,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現代電子教學設備的強大力量,并在自身教學的過程中積極運用這些技術。
如果說采用良好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初中物理教師的教學水平有效提升,那么切實有效的教學過程就是保障初中生有效掌握物理力學知識的基礎。為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正確認識教師與學生間的教學關系,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與主人,課堂教學節奏應當依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制定。為此,初中物理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密切的關注學生的表現,如果學生出現課堂與教師交流頻率變差、表情或行為上出現不解、課后習題完成情況差等表現,教師就應當反思是否是自己的教學過程出現了問題。學生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還應當是課堂學習的自制者,在過去的初中物理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一直是課堂的管理者,其決定教學進度的快慢、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向、決定學生的學習任務,雖然教師管理下的課堂可以更好地保持課堂秩序,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和教學進度相吻合,但教師的這一做法會不可避免導致班級內存在無法跟上教學進度的學生,從而背離了培育好每一個學生的教學目標。為此,在開展初中物理力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調轉課堂教學關系,真正地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依據自身的力學知識掌握情況,制定教學計劃。例如,在學習“力的分解”這一部分知識時,對于學生對不同類型力的掌握情況要求較高,如果由教師全權主導課堂教學進度,就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對于力的掌握基礎還不扎實就開始進行力的分解計算,從而出現對力學知識的迷惑。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建立教學小組的方法,讓學生首先在小組內對自己對“力的分解”的相關知識的不理解進行交流表達,并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一部分不解,最后再由教師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提升教師答疑的效果和速率。除此之外,通過小組學習的模式還可以督促學生間相互監督,共同提升學習成果,小組內水平較高的學生也可以為水平較差的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從而更好地促進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提升。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力學相關知識是一個重點以及難點,因此學生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將會不可避免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資源則是教師有效提升教學效率的重點以及難點所在。然而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部分物理教師受到傳統思維定勢的影響,仍然堅持采用滿堂灌的形式保證教學工作的進度以及效率。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使師生之間無法建立起良好且平等師生關系,同時也使學生個人的主體地位無法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由此將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以及錯誤無法在短時間里得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持續堆積所導致的惡性循環將會為教師力學教學工作的開展造成相當困難。因此,有效提高力學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策略便在于傳遞積極的教學情感,從而在潛移默化之中逐漸以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來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以此為力學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十分堅實的基礎。
例如,物理教師可以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穿插進物理學史的相關知識,通過這樣偏向于歷史人文的素材來有效地對于教材相對較為枯燥的知識進行補充,為學生介紹牛頓個人的研究過程以及成長歷程,進而以科學家的故事激勵學生不斷地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教師為學生介紹人文知識的過程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的距離,學生將有效地改變以往對于物理教師的呆板印象,這就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投入了積極情感將會逐漸感化學生,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平等的師生關系也會為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物理力學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