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甘浚鎮中心學校 盛世斌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的數學教學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為教學的核心思想,旨在鍛煉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和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不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較少,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分析能力的開發較少,沒有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也很難被調動起來,導致課堂教學效果欠佳。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將情景創設融入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說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嘗試,本文針對小學數學課堂情景教學法展開幾個觀點的闡述。
在小學數學的情景教學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數學問題創設問題的情景,對學生數學問題的透徹理解有很大幫助,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無論是邏輯思維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小學生對一些較為復雜的數學問題的認知能力較差,數學問題對小學生來說,多數都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敏感,并且小學生由于天性活潑好動,對新鮮的事物比較感興趣,因此課堂教學若只以圍繞數學知識點的講授為主,那么學生將很難保持45分鐘都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師要通過創設相關教學的問題情景,結合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令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會有效吸引他們的學習興趣,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課堂上,從而保證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誰能準確地說出自己的生日,要有具體的回答,具體到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中。通過學生對自己生日日期的表述,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對年月日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之后讓學生帶著自己的認識再進入正式學習,知識點就會變得很容易理解了,并且聯系實際進行問題的創設,也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從而深刻理解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問題情景將教學內容引導出來,也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課堂的師生互動提供有利條件。
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緊密的聯系,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學會用生活的角度理解復雜的數學問題,這樣能夠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也可以化知識的煩瑣為簡單,更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教師在創設生活情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不要受教材的局限,要盡量向課外延伸,要從學生熟悉的時下文化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取科學的素材,并且素材的選取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背景相符,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實用性概念,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在使用的時候也要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則。例如在《位置與方向》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可以將學生帶到學校的操場上,讓學生在實際的環境中理解位置與方向的定義,并且讓學生試著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且要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描述自己家的位置,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具體觀察深化這一堂課的數學知識,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而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生活的一切空間和時間都是學習的課堂。
教育對學生的實際作用不局限于知識的傳授,知識的傳授只是教育的一種形式,通過知識的傳授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真正含義并掌握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才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也是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素質教育旨在將學生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才,如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人才,不能死學知識,將知識活學活用才是關鍵,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對于趣味性的東西比較敏感,因此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適當地將一些趣味濃厚的小故事引入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夠使課堂教學內容靈動呈現,而且能通過故事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建立橋梁,從而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一課時,教師可以將我國的古代經典故事引入課堂中,可以將《曹沖稱象》的故事講給學生聽,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科學性,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夠更加快捷方便,并且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通過故事情景的創設,因為故事富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十分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教師的講述,學生會自動在腦海里勾勒出故事的畫面,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還能夠培養學生對數學科學的情感。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創動手操作的情景,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最直觀的教學方式莫過于實物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實物模型為學生構建形象的思維模式,通過實物進行演示操作,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對數學問題理解得更透徹具體,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并且能夠幫助學生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在數學課堂上,針對教學知識點,讓學生動手親自剪一剪、做一做、擺一擺、畫一畫等,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學生會理解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系,并將數學知識充分掌握和吸收,并且通過動手操作能夠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中,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將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扎實掌握,并將兩個形狀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能夠做到正確分析。教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為學生準備一些剪紙,然后在課堂中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點講授完畢之后,就讓學生動手將兩個形狀剪出來,并且對學生的剪紙成果進行評比,評選出剪得最準最快的學生,予以獎勵,在針對學生在對形狀的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重點分析,幫助學生走出知識理解的誤區,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小學生年齡偏小,對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有強烈的興趣,他們天性活潑好動,以往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太固化,教學方式也比較死板,其實這不符合小學生的天性特點,呆板固化的課堂教學形式會很大程度地將小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都扼殺掉,不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和知識的拓展,也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創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將游戲融入教學中,受到了小學生的廣泛歡迎,并且在教學成果的提高上也有很大的進步作用,通過數學課堂游戲情景的創設,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生對游戲的熱衷程度很高,他們很樂于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從而在寓教于樂中開展數學課堂教學。例如教師可以將一些競技類的游戲引入課堂教學中,設置出評比標準,并設立相應的獎罰機制,讓全班學生共同參與到游戲競技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游戲小組,讓學生之間展開競賽,并將競賽的規則設置出來,讓幾個小組之間進行互相比拼,并設立出一定的獎勵機制,對獲勝的小組進行獎勵,鼓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游戲情景的創設,不僅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樂趣,寓教于樂,在游戲的競技中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會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課堂上來,并且通過游戲情景能夠使學生之間產生良好的互動,同時對課堂愉悅氛圍的營造也有很大的幫助。游戲結束后,教師再進行最后知識點的總結,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記憶,還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樂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情景教學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創設相應的教學情景,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將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作為教學重點,運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情景創設,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問題,化抽象煩瑣為形象具體,幫助學生建立形象的數學思維,并在教學中逐漸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