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真武中學 楊金寶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質的理工學科,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有較高的要求,而傳統化學教學以“一言堂”式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的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枯燥的理論知識很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從而喪失對于化學的學習興趣。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產生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欲望,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增加對生活細節的觀察欲和探索欲,培養良好的學科素養,還能夠讓學科知識貼近生活實際,提高學習效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出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科學習興趣。
教師如果過分注重理論知識教育會讓學生對于課程的關注度和興趣度大打折扣,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煩情緒。化學教學生活化就是要將理論知識融入生活,同時將實驗教學與生活實際充分結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同時感受到化學知識的魅力。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在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到課本內容的知識,又能夠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加深學習印象,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
化學學科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將兩方面進行結合形成自己的知識邏輯框架,例如不同化學反應的發生條件,化學物質的歸類,對生活中化學現象的解釋等等。學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化學知識邏輯思維,對于學生未來的專業化發展和學科思想的形成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化學知識體系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還能夠培養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對未知問題的判斷力和運用化學思維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學科能力和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
要實現化學教學的生活化,首先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當前教材中大多只闡述理論知識,缺乏對于生活中的化學現象的解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展開滑梯,與學生探討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并通過理論與試驗相結合的手段正確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化學細節展開觀察和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實踐學習中產生對化學學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引導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表達和想想的空間,大膽的闡述自己的觀點與設想,并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試驗,提高學生在學習時的代入感和新鮮感,最終形成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的良性互補。
化學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單憑抽象的理論知識是無法完成系統性教學的。但是現今大多數化學教師由于擔心學生安全,經常將一些實驗課程縮短或是將有危險的實驗課程作為展示課,不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這樣大大削弱了學生對于化學科目的探索欲望,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化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師只要做好安全警示教育,并且在實驗期間做好秩序維護和紀律檢查,學生很樂意在安全的實驗環境下進行實驗學習。例如在鎂的燃燒實驗教學中,學生很難通過想象去理解白色火焰的形成情況,教師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展示也過于蒼白,但通過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化學實驗,能夠讓學生近距離地感受化學的魅力,從而加深學習印象,充分提高了課堂樂趣。
化學教師必須通過多樣的教學手法和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對于化學科目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未來的長期發展打下扎實的知識基礎。在實際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手段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大大豐富了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了觀察生活的技能,培養了樂于探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