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彬 郭玉婷
摘? 要:環境保護以及生態平衡是當前世界的重大課題之一,與人類的生存發展緊密相連,影響著人類的共同命運。重視林業發展對于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與作用,直接影響社會的穩定性。通過造林綠化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降低環境污染,是一項功在千秋的工作。林業作為傳統的產業模式,具有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因此,在實踐中要綜合實際狀況重視造綠化工作,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強化生態建設。
關鍵詞:造林綠化;生態建設;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S731? ? 文獻標志碼:A
造林綠化可以有效地修復生態環境,具有良好的防風固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具有良好的制氧工廠的作用,可以合理地調節當地的氣溫、溫度和風速以及氣候。加強對造林綠化工作的分析,提升工作質量,途徑生態建設發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內容。
1 我國林業資源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植樹造林工作的不斷深化,我國森林覆蓋率呈現逐年上升的發展趨勢。多樣化的植物類型實現了森林的均衡性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有利于促進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從整體上來說,我國林業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并沒有充分地凸顯其社會價值與功能。
我國的森林資源占有量較低,森林面積分布不均勻導致我國林木資源競爭能力有待提升。為了解決此種問題,國家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重視,對林業工作發展提出了嚴格的要求。
在造林綠化中要綜合當地的實際狀況合理開展,重視后期的樹木防治以及養護管理。強化各項工作管理才可以提升造林綠化工作質量。因此,在實踐中要強化造林綠化管理。
2 造林綠化規劃與效益
2.1 規劃與目標
綠化造林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化工程。在實踐中要綜合實際狀況,對其進行短期以及長期的規劃分析,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等多種方式實現生態建設發展。因此,在實踐中要根據國家政策要求強化戰略布局,明確具體的奮斗目標,對其進行合理的安排分析,實現統一規劃,保障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綜合素質能力的不斷提升,對于生態環境更加重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與基礎。
2.2 造林綠化經濟效益
隨著我國對綠化造林工作的重視,在一些地區中已經獲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綠化造林可以有效地改善自然環境,合理地控制水土流失等問題,其具有較為顯著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2.2.1 清潔空氣
退耕還林生態重建、植樹造林技術具有重要的價值與作用,是美化環境、凈化空氣的重要措施與手段,可以從根本上維護生態環境。通過綠化造林可以合理地控制空氣污染等問題,對于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2.2.2 防風固沙
植樹造林是防風固沙的有效手段。在工業時代,人們缺乏環保意識,導致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造成土地沙漠化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地影響了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通過植樹造林的方式可以合理有效地保護生態環境。防護林具有抵御風沙的作用,在合理的距離下合理地提高對多重防護林的重視會提升防風固沙效果與質量。
2.2.3 提供資源
重視造林綠化工作,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有效的豐富林業資源。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足、豐富的自然資源。
3 造林綠化促進生態建設的有效途徑分析
綜合造林綠化實際狀況,探究合理有效的造林綠化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促進生態建設發展。
3.1 合理應用有效技術手段
3.1.1 退耕還林
造林綠化工作開展中要根據吉林地區林業狀況合理應用各種技術手段,強化生態建設。利用退耕還林的方式提升造林質量與效果。
退耕還林技術主要就是通過在不穩定或者在糧食產量較低的坡耕、水土流失等問題較為嚴重的區域中,有計劃地通過退耕還林的方式進行處理,可以有效地恢復當地的植被森林,合理控制水土流失等問題。因此,要結合吉林地區的實際狀況,合理地編制規劃內容,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整體質量。在實踐中要綜合實際狀況進行效益分析,合理布局,確定具體的范圍以及資金、目標、任務時間等。在實踐中,要綜合經濟林以及生態林的比例,合理地選擇植被以及數種的具體配置方式,確定其種苗供用模式以及實踐中應用的造林技術等。
3.1.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現階段在造林綠化中較常應用的一種技術手段,可以有效地提升森林覆蓋率,具有優化生態環境的作用,是一種有效恢復設立植被的模式。在自然規律的影響下,通過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通過封山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護各種植被與種樹的生長。封山育林是一種可以有效維護生態平衡的技術手段,其見效快,投資小,可以有效地減少各種病蟲害問題。在封山育林期間要合理控制各種人為活動,嚴禁放牧、墾荒,為植被快速恢復創建良好的環境。相關部門要強化管理,在封山期間要做好幼林撫育以及純林改造,達到提升生態修復能力的目的。在草種以及樹種選擇中,綜合經濟性,充分地結合實際狀況系統全面的分析。
3.2 科學規劃優化林木資源配置
在造林綠化中要綜合實際狀況科學選擇。1)合理選擇樹種。在選擇樹種時要以喬木為主,合理配置灌木、草等植被,構建良好的多樹種混交林。根據林業造林綠化以及今后的發展要求,通過林林間作、林草間作以及林果間植的方式合理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構建一個多層次的次生林系統。此種造林方式可以增加林木葉子的面積,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產生一定的負離子,這樣就會構建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也有利于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提升。2)重視樹木種植。造林綠化中要根據吉林省的實際狀況合理種植。通過科學的方式與手段合理進行樹種種植密度以及層次的規劃分析,加強對闊葉林、水源林以及一些生態公益林的重視,根據林業生物鏈發展要求充分地保障林業品種的生物多樣性。通過合理地搭配具有良抗凍能力、抗病能力的樹種搭配,有效地減輕凍害以及蟲害等問題。
3.3 提升栽培以及養護管理技術水平,提升綠化造林效益
為了提升栽培以及養護管理技術水平,就要根據實際狀況科學分析,合理優化,進而達到提升綠化造林效益的目的。1)應用先進栽培技術手段。合理篩選選擇各種技術手段,提升綠化造林的整體效益。2)優化組合。構建技術與生產同步發展的經濟模式。通過對現有技術手段的優化達到提升整體經濟效益的目的,進而推動林業工作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基因工程技術手段,培育具有良好抗病能力的樹苗,提升成苗率。3)重視樹種養護管理。合理選擇具有良好抗病害的藥物,減少病蟲害以問題。要對病蟲抗藥性進行系統分析,通過科學的方式合理選擇,保障其應用效果。4)增強樹種抗病蟲能力。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的應用生物、物理以及化學等多種技術手段,提升樹種抗病蟲能力。5)科學灌溉。綜合吉林地區林業狀況,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強化灌溉管理,加強對灌溉密度的控制,提升灌溉效果。6)綜合樹種的類型與品種,分析土壤以及肥料種類,合理確定施肥的深度以及范圍要求。綜合樹種根系的具體分布特征合理施肥,達到擴大吸收面積的目的,有效的提升根系的吸收能力,提升營養水平。7)重視綠林管理。通過專業部門合理規劃,明確重點內容以及項目,通過專業人員強化管理,達到提升造林綠化的目的。
4 結語
造林綠化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造林綠化可以有效地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實現生態化發展。加強對造林綠化工作的重視,整合各項資源強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說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包海峰.關于做好造林綠化促進生態建設的思考[J].農業與技術,2018, v.38;No.303(10):205.
[2]尕桑吉.造林綠化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意義分析[J].鄉村科技, 2017(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