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摘 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信息傳遞的工具,幼兒是語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關鍵時期能夠給幼兒正確的引導和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可以成長為具有良好語言能力的人。
關鍵詞:語言發展;思維表達;信息傳遞;幼兒認知
語言是思想的外在表現,語言是思維的表達形式,語言更是信息傳遞的工具。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語言是一切智力發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的寶庫,因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回復到它那里去?!?/p>
幼兒是語言形成的初始階段,也是語言形成的關鍵時期。據研究表明,在每一個正常人的遺傳基因中,都賦予了我們“聽、說、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發展其實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由于后來接受教育的不同和來自不同環境的影響,這些潛能被開發和利用的程度就存在了較大差異,造成人的發展能力強弱的區別,語言發展的差異表現尤為突出。有的人能夠聽懂他人的表達卻不能自如的表達,有的人廣聞博見卻不能轉述傳達,更甚者是有的人詞不能達意。以上人與那些能直抒心意、侃侃而談的人相比就顯得在生活中的角色不夠鮮明,可見語言帶來的影響有多么重要。如果在幼兒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能夠得到正確的引導,在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能具備優良的語言環境,我相信每一個幼兒都可以成長為具有超強語言能力的人。
一、注重幼兒的認知與語言發展的相互促進
幼兒對容易記憶的、生動形象的詞語有濃厚的興趣。對于一個三歲的幼兒,讓他來描述小鴨子的時候,基于他們對“小鴨子游泳”這首詩的熟悉,所以他首先會想到“搖啊搖、撲通一聲、跳下河”等容易帶動他們認知的詞語進行描述。幼兒對這些生動可愛的形象有直觀的認識和探索的欲望,所以直觀生動的認知促進了其語言的發展。
二、早期的閱讀是幼兒語言素材的寶庫
每一個幼兒的成長都是在讀物中吸引人的鮮明形象的伴隨下,3到6歲的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早期幼兒讀物正是迎合了這一特點。故事中美麗善良的公主、王子,聰明可愛的小白兔、小山羊,兇惡狡猾的大灰狼等,這些特點鮮明的形象深得幼兒的喜愛。當老師和家長引導幼兒聽故事時提出要求:認真聆聽,結合故事內容回答問題,講故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幼兒就能帶著任務去聽,將語言內化,慢慢就會用故事中收獲的語言素材進行表達,發展語言的同時帶動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三、交流是語言發展的途徑,更是語言能力的體現
當下大多家長對孩子識字教育的重視多于對幼兒語言培養的關注,認為識字比說話重要,其實孩子的發展,語言比識字帶來的影響更加深遠。幼兒接觸外界事物獲得認知、進行描述時離不開語言;孩子的學習、思考、提問、回答等都要借助語言;在開展活動,進行社會交往時更是處處需要語言的溝通和維系。只有孩子掌握了語言,才能夠認識事物,促進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和觀察力,為今后的個性品質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
禮貌是一個人的道德準則,一是禮貌行為,二是禮貌語言。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給人一種謙遜文明,恭敬有禮,落落大方的好感,禮貌也反映著一個民族的精神狀態。因此,禮貌教育要從小抓起,使幼兒從小就會使用禮貌語言,有良好的語言習慣。
1.堅持正面教育與具體行為相結合的原則,使孩子直觀地理解禮貌用語的含義,并學會正確使用。如:禮貌招待客人方面,有客人來了,要熱情有禮貌的招待客人,請客人坐,給客人倒上一杯茶,并說:“叔叔,請喝茶?!笨腿俗邥r,送到門口,說:“叔叔,再見?!毙∨笥言缟蟻淼接變簣@見到老師,會說“老師早上好”。下午離園時會說“老師,再見?!钡鹊?。
2.利用故事、兒歌等文學作品,對幼兒進行教育。讓幼兒把在文學作品里學到的禮貌言行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鼓勵幼兒多說多練,使幼兒的語言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五、提高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在某種程度上,幼兒語言水平的高低,能反映出教師語言素質的好、差。幼兒期的孩子模仿性較強,在幼兒園里,教師的語言無疑是幼兒的模仿對象,幼兒對教師的一詞一句、一腔一調甚至某種口頭禪都是很敏感的。因此,無論是在日常生活與幼兒的交往中,還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的語言一定要符合最基本的語言行為規范。
1.教師語言的規范性和邏輯性
規范性和邏輯性是指教師的語言應當符合國家的要求,教師只有使用規范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幼兒產生正面的示范效應。如語音方面,教師要使用符合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避免出現將“是”(shi)念成“西”(xi)“絲(si)瓜“念成”西(xi)瓜“等現象。總之,教師應當熟練掌握普通話在語音、詞匯和語法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夠順暢、準確的使用普通話。另外,教師傳授的內容要符合事物的客觀規律,根據思維的邏輯準確的運用概念,準確的作出判斷。
2.教師語言的針對性和啟發性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能根據不同的學習材料或學習環境、不同的水平或年齡的幼兒運用不同的、具有啟發性的語言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是“幼兒是學習主體的”具體體現,也是發展幼兒智力的有效手段。
3.教師語言的情感性和激勵性
教師利用充滿情感色彩的語言,將活動內容、活動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傳給幼兒,讓幼兒充分體驗這些情感,從而從活動中獲得樂趣和情感的滿足,將會激勵幼兒奮發向上的激情。
總之,幼兒教師在幼兒語言教育活動中,要不斷的提高個人教學藝術水平和語言文學教育活動的組織指導水平,為幼兒的全面發展作出我們的努力。
語言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即作為思維的工具,又是認知能力的一種表現形式,存在于社會交往中。語言能促進情感與個性的發展,只有具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幼兒才能獲得健康的發展,因此,語言的發展是幼兒終身發展的基礎,是個性化、社會化的重要發展標志,抓住幼兒語言發展這一關鍵時期,對幼兒的終身發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