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 要:媒體技術的繁榮發展,促使人們進入到了全媒體時代,這對于個性化教育的開展有著積極意義。處在素質教育大環境下,針對小學生個性化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小學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全媒體的力量,開展豐富多彩的個性化教育,意在豐富小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最終提升小學生的思維力、學習力、創新力。本文就全媒體時代下,小學教育中小學生個性化教育做簡要研究。
關鍵詞:全媒體;個性化;教育
全媒體是指通過多種傳播媒介,利用不同媒介形態,將廣播網絡、電信網絡、互聯網聯合在一起,最終實現電腦、電視、手機等終端的信息融合化接收,將信息傳遞給任何時間下任何地點的任何人。全媒體的信息傳播更快,也更加廣泛,所以教育工作者更愿意借助全媒體優勢開展針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對于小學教育而言,素質教學背景下,同樣要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價值觀等的培養,實現個性化教育的目標。
一、“個性化”教育的核心內涵
從個性化教育的本質去看,屬于教育和培訓綜合在一起的系統,并不是從表面上看單一教育理念,更不是一種教育目的,同樣不是單純教育模式。其是在處于社會復雜系統之下的子系統,與系統性原理有著高度契合度,該系統中每個構成要素都是相互聯系得很好,有著屬于自身的結構特點與規律。
個性化教育的特點:第一,其重視教育發展功能,同時也重視學生全面發展,主要目的是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真正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中人全面發展學說的要求,也符合國家文件中提出的培養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各方要求。同時與當下多提倡的“多元化”理論相切合。第二,個性化教育對于個體之間的差異表示認同,并且要針對個體差異運用不同的教育方法,體現出哲學的辯證法,看待事物時必須抓住事物矛盾特殊性。這種教育更加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也尊重教育的規律,是對學生多元化發展量身定制的教育。第三,其對于個體的能動性、自主性、創造性進行了充分強調,更加看重人潛能的發展以及自我實現觀念的樹立,確保學生主體的地位不受侵犯。
二、全媒體時代下小學生個性化教育的實踐
(一)樹立多元化評價觀
時代發展,社會進步,社會主義未來建設需要更多有著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勇敢創新的人才。尤其是全媒體時代下“00后”的小學生們,對比“80后”、“90后”這兩個群體,接觸的新鮮事物更多,接受到的信息更加復雜,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更加開放,受到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影響,“00后”小學生思維更加多元化和開放化。基于此背景,小學教育工作者想要在全媒體背景下更有效地開展個性化教育,必須改變傳統的考試成績一元評價觀念,樹立新型的多元化評價觀,從德、智、體、美、勞,多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全媒體為基礎的個性化教育,就要更加重視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學生個體性差異,以不同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綜合考試成績與其他成績,開展科學化與動態化的綜合性評價,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有機結合在一起,同時發揮全媒體的積極優勢,鼓勵并表揚學生,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
(二)搭建全媒體教育平臺
個性化教育借助全媒體的優勢,需要搭建出全媒體教育平臺,根據學生自我個性化發展需求,搭建出多層次、多方式的全媒體教育平臺。總結筆者工作經驗,大體上有三類平臺:
第一種廣播站:其主要作用是學校的對內宣傳。廣播站是主力,也是最辛苦的,每周五天不間斷放送,全年共發布廣播160余次,包括新聞直通車、心靈深呼吸、繽紛大世界、芳草面對面以及校園點歌臺幾檔欄目,涉及內容包括時政要聞、心理健康、英文交際 、脫口秀以及時下熱門的音樂等內容,整個節目運作全部由學生團隊完成。
第二種記者站:記者站是本校對外宣傳的咽喉,也是業績最好的一個團隊,從政府官員、到各國大使、再到很多耳熟能詳的企業大咖,記者站都有所涉獵。這些就是我們本年度的采訪統計。通過數據大家可以發現我們的稿件數量并不多,維持在每月能在北少報上發幾篇稿子,每學期能上一次頭版這樣的水平,但是,對稿件的質量卻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當然這不是我的要求,而是小記者們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他們也經常這樣去鞭策我。記者站同樣是由學生自主運營的,為了使小記者盡快提升專業能力,勝任工作,特別邀請北青報的專業記者每月進行一次培訓,內容包括:新聞取材、攝影技巧、職業素養培訓、實戰演練、學習交流、美編等。
第三種電視臺:電視臺是本校的“紅領巾全媒體”還在努力發展的一個板塊,由于確實條件有限,我們還只能維持在拍微視頻微電影的階段。我校共錄制了過兩期電視臺的節目,一期是我校參與區少代會logo設計競選的小設計師們,進行他們的創意演說,一期是為反校園欺凌制作的微電影,創意均來自學生。
通過全媒體教育平臺的個性化教育,更有效地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推進了學生們綜合素養的培養工作,進而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發展,促使其發現自己善于的那個部分,幫助學生樹立面向未來的信心。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校園全媒體建設的背景,應繼續擴充學生專業性全媒體課程的培訓內容,開展更多個性化實踐探究活動,更好地將全媒體框架同社會對接,讓學生有更真實的工作體驗,為提升學生個體效能和個性化發展,不斷助力。
參考文獻:
[1]張日堯.張揚獨特個性提升學生素養——桂花小學班級組管理模式下學生個性化教育研究案例[J].教育,2016(5):00109-00110.
[2]郭蘭萍.關于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研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2):00104-00104.
[3]汪瑜.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個性的培養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