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價值觀念,包括反映客觀存在的各種觀念,這些社會觀念是多元共存的,它們的價值反映在文學創作、研究和批評中。文學和社會價值觀念有著必然聯系。當代中國文學呈現多樣性,由于社會價值觀念不同,文學的價值取向也不同;文學多元共存的發展受到社會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
關鍵詞:當代文學;創作;研究
主觀意識領域的社會價值觀念是對社會生活形態的反映,如何正確地反作用于當代的文學創作,使當代文學創作和文學發展朝著正確的方向,同時又通過文學作品來反映生活及社會價值觀念是當前文學創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從當代社會觀念轉變視角探討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發展及文化特點。
一、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
(一)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背景影響
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發展歷程,是以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社會現實生活為土壤的,與時代緊密相連。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不僅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力,同時也加快了中國的全球化步伐。全球化發展趨勢對中國原有社會觀念產生重要影響,引起社會觀念的快速轉變。這種轉變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元化文化蓬勃發展,成為時代文化的主流,反映在文學創作領域中則是多元文化價值共存。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的發展對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是相當廣泛的,涉及到散文、詩歌、戲劇、小說等多種題材和領域。當代社會變革帶給人們生活方式到思想觀念的多樣化,當代文學創作在變革發展中反映出來的價值觀問題,也是呈現出開放性、包容性、多樣化的發展趨向,顯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既有充分表現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值得肯定的積極方面,也存在著審美和精神價值缺失等多種現象。
(二)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特點影響
在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下,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具有這幾方面的特點。首先,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的發展由一元走向多元格局。除去理論探索和創作實踐領域之外,當代文學創作思潮多元化體現得相當明顯。當代文學價值的嬗變和創作在借鑒和探索中迭起,風格流派各異,呈現出多元、開放的格局。其次,當代文學創作探索與困惑并存。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文化矛盾和文化間的差異漸漸顯示出來。當代文學創作的主要沖突從80年代針對政治和文學關系中提倡文學獨立,逐步地轉移到當代文學創作與商業操作之間的沖突上來。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純文學與通俗文學都無法離開出版運作和文化消費市場的競爭和選擇。創作者在整個社會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開始趨向邊緣化。他們開始對自身所有的價值和曾持有的文化觀點產生疑問。所以,90年代以來在文學表現形式中,積極的情緒受到很大的削減,猶豫困惑和批判反省的內容逐漸增多,由此出現一個探索和困擾同在的重要特征。最后,當代文學創作具有與時代密切相連的特點。社會主義性質決定了當代文學創作的總體大方向。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無論在形式和內容上經歷怎樣的歷史波折和變化,無論在文藝方向的提法有什么不同,也無論黨和國家對文藝方針如何調整,其社會主義總方向的實質始終是鮮明的。
(三)對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影響
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各種社會價值廣泛存在于我國的社會生活中。隨著社會關系結構的轉變,呈現出價值觀念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對當代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多元化是相對于單一化而言的。當代文學創作的多元化轉變,主要是作家對于文學的價值認識和美學認識的多樣性造成的。在一系列的文學創作活動中,從胡適、魯迅、巴金、茅盾的文學作品,到20世紀30年代的左翼創作,再到20世紀40年代解放區文學和建國后17年文學,都表現出了中國作家強烈的思想意識。當代文學創作在這里體現出來的是尊嚴,對民族、國家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當代文學創作經歷了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和尋根文學階段,然后發展到屬于現代派的先鋒文學階段。在整個文學創作過程中,無論在文體實驗,還是在選擇題材,當代文學都表現出它的多樣性。作家創作的作品,雖然未能擺脫政治意識形態的枷鎖,但還是有很多的作家自覺地從現代化的理念中發出呼吁,支持改革開放,風起云涌的文學思潮鮮明地體現了文學創作的多元化。當代文學創作在尋根文學、先鋒文學之后突出表現豐富的審美形態,從審美層面表現文學創作的多元化。20世紀末期,文學創作表現出更加多樣化的特點,眾多作家依靠自己的文學素養,創造出自己感興趣的作品。由此,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在80年代出現了多元化的傾向。這和當時解放社會思想密切有關,社會價值觀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家解放了思想,在文學創作上更加自由活躍。
二、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影響下文學創作漏洞
(一)作家精神價值追求的冷漠和責任感的缺失
作家的創作動力不夠,沒有積極進取的意識。體制帶來的影響雖說是外在因素,但是在這種體制下,作家的思想認識和價值取向卻是作家自身的因素。創作的作品多數存在著類型化的趨向。與此同時,作家不再關注社會民生和生活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精神資源的匱乏和社會價值觀念的貧瘠。
(二)大眾文化時代對作家創作的價值取向的影響
隨著大眾文化的盛行,人文理性和技術理性顯示出越來越多的沖突。當代作家面臨文學創作最大的迷茫和抉擇。作家自身創作素材的匱乏、創作過程的遲緩和市場需求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和不平衡。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逐漸失去創作的初衷,部分作家為了迎合市場而放棄了自身文學創作的信念。
(三)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作家文學創作能力的弱化
文學是有魅力的藝術。文學創作應該具有一定的高度。中國當代文學創作應該把文學的高度和魅力展示給讀者,而計算機語言的智能構詞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作家對文字的推敲和有效使用。作家過分依賴程序化的語言,從而放棄了對文字語言使用的主動性。
三、多元化社會價值觀下網絡文學與當代文學創作的關系
(一)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下的網絡文學現狀
網絡傳播的興起,使當代文學創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網絡傳播的條件下,文學創作者與讀者接觸更親密,溝通更頻繁,而這正是網絡傳播對當代文學創作的最重要影響之一。網絡文學作為當代文學創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網絡文學的存在與傳統的出版形式已經形成了彼此認可、合作互補的雙贏局面。網絡媒體的發展讓網絡文學有了新的市場。通過網絡資源,人們在短時間內建立了大量的文學網站,網絡期刊和各類文學論壇占據了讀者們的視野。
(二)多元化下的網絡文學是對當代文學創作的充實和補充
在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的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網絡文學應運而生。經濟政策、管理方式的變化,還有不斷進步的科技和更替速度得到大大提升的資訊設備。這些現象緊密地聯系起來,最終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走向多元化。人們開始有了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這些因素使得網絡文學的考察視角變得豐富。網絡文學的創作方式、存在形式和文學機制都呈現出新的價值趨向。不同的傳播方式迎合了不同的文學特征,不同的文學特征則需要不同的傳播方式。網絡文學對當代文學創作的影響,還具體表現在作者文學創作欲望表達的擴張、題材與文體的拓展、文學形態的變化、文本創作與傳播方式的變換等幾個方面。
四、多元化社會價值觀念下文學創作中寫作理念和手法的發展方向
(一)站在國家和人民的立場,傾聽國家和人民的聲音
作家要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要對社會負有責任。作家的文學創作雖是個體勞動,卻不會是個體事業。因為,作家代表的是一個行業。作家的文學創作,不僅僅要滿足于個人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應表達對社會生活的一種關注和關心,反映社會價值觀念,引導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作家所創作的文學作品要與國家的命運和社會的需求相聯系,融入到國家和社會生活中,要具有現實擔當的作用,也要具有指導教育的意義。這樣才能贏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尊重。隨著我國綜合競爭國力的迅速提高,各行各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不僅人們生活幸福了,而且社會價值觀念也多樣化了。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都充滿著文學創作的素材。這正是作家創作文學作品的黃金時期。在這種條件下,作家應該站到人民的立場,關心人民的生活,傾聽人民的心聲。這樣,作家才能創作出反映時代,具有影響力的好作品。
(二)認清多元社會價值觀念下的文學創作發展方向
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在整個文學創作過程中,無論是選擇題材還是文體,都表現出它的豐富性。以現實生活中思想激蕩較為先鋒的大學校園為例,作為文學創作一個主體就是那些文學社團的青年學子們,而創作的主要群體和支持群體也是他們。雖然大多刊物的質量和作品是處于一種混沌的思想意識,可有一種詩歌覺醒意識。雖然拘泥于某種模仿,但還是有他們自己的理想追求??v觀整個社會的藝術發展現狀,文學創作更多于其他的創作形式,但也導致了文學的泛濫。大量的自費詩集和網絡的開放模式,使得文學的創作放任自流,而精雕細琢的文章和嚴肅的詩歌開始受到了泯滅。關于多元化的社會價值觀念下的文學創作,第一,應強調對各種方法的兼收并蓄。傳統的、西方的、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的各種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取其長處,兼收并蓄。第二,注意對各種寫作方法的革新,歷史上任何一種寫作方法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各種方法都有它適應的國情、對象和范圍。當它被移植或吸收時,必須根據自己民族的情況加以改造。第三,文學創作應注重作品對讀者的作用。這就把文學創作的重點,從文本轉移到讀者身上。這與接受美學極其相似。但是,它又克服了接受美學的某些片面性。把作家、作品、讀者聯系起來,更強調作品在當時、當下、未來三維空間中歷史地、辯證地發揮作用。與接受美學相比,它們之間,既有一脈相承之處,又更具歷史性、辯證性。
五、微博文學促進了當代文學創作的全面發展,形成了新的當代文學概念
(一)微博文學促進了當代文學創作的全面發展
最初的網絡文學并不被人看好,但是卻在短的時間里面吸引了數量巨大的觀眾,據統計我國文學網民超過兩億人,其中十分之一在網絡上發表各種文學作品,其中百分之一是各個文學網站上注冊的寫手。這些依靠網絡進行寫作甚至將寫作作為職業的人,現在也開始轉向而來以微博傳播為傳播方式的寫作。這些寫作范式比較簡短但是貼近生活,閱讀輕松自如,能夠在手機、數字移動終端設備上進行閱讀,因此很快就被廣泛接受。微博傳播受到了商業運作的影響,但是相對于過去傳統媒體的傳播,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代文學創作的發展。相對于這個時代兩千萬名上網寫作的龐大人群,微博傳播已經是其中重要的一種傳播方式。
(二)微博文學徹底改變了文學創作的觀念和環境,形成了新的文學創作概念。
微博文學是與過去的傳統文學完全不同的文學概念,文學已經從所謂的“政治文學”、“應景文學”等走向的大眾傳播系統,而過去“高大全”式樣的文學形象已經被微博文學徹底顛覆。現代微博文學,更加強調娛樂性和閱讀受眾的接受程度,甚至會受到消費觀念的影響,成為商業化運作的文學樣式,其消費性更加突出,而其電子出版物的方式也更加的商業運作。
(三)微博文學轉化了傳統的創作方式,形成了新的創作方式。
“網絡文學的生產方式、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益對主流文壇造成了極大的沖擊力,而他的價值觀、操作方案、產業化模式等等也開始向整個文學界蔓延。”微博文學的出現,和現代信息技術,還有與信息技術密切聯系的網絡技術和智能化手機技術分不開的。網絡文學的生產方式、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益對主流文壇上造成的意見和建議,很多寫手和讀者之間甚至形成了合作關系。微博文學進入了讀圖時代,形成了新的表達方式——以圖片或者表情符號進行表達,文字表達居于從屬地位——甚至是無文字的表達方式。
結論
社會價值觀念具有主觀性,會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接觸的事物不同,人的價值觀念會相應地發生變化。同時,個人的行為也會受到個人價值觀的影響。在文學創作中,作家的作品會受他們的價值觀的影響,社會價值觀念往往也體現在作家個人的價值觀念中。我們探討中國文學轉型期的多元化,出發點是文學的單一性。如果從現在的文學創作大環境來說,我們更應該關注的其實是文學的多元性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念的迷失和精神的倒退,這不僅涉及文學批評發展的方向,而且還關系到當代文學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賀善侃?當代中國轉型期社會形態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
[2]侯傳文?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東方現代文學[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M]?北京:三聯書店,2002?
[4]鄭春光?評《多元文化語境中的東方現代文學》[J]?東方論壇,2009(2)?
[5]姜英?網絡文學及其價值觀念的界定[J]?網絡文學研究,2009(2)?
作者簡介:趙曉梅,碩士,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分院副教授,長期從事語文教學以及現當代詩歌、散文、小說研究,區域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