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妮斯 尹婉霞
摘 要:廣東“青年之聲”作為“互聯網+共青團”政策體系下的互動社交平臺,在推廣實施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本研究基于政策執行過程模型,對廣東高校青年之聲平臺推廣的現狀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研究。本研究根據因子分析篩選出兩個因子:吻合度及滿意度因子、認知度因子,用于解釋平臺被青年群體了解并接收的主觀狀態,結合調研發現平臺存在高注冊率低了解度、認同度和滿意度均不足等現存問題,文末建議加強青年之聲平臺的構建,開拓更廣泛的宣傳渠道,切實了解青年用戶所需,獲得更廣泛的認同。
關鍵詞:政策執行;青年之聲;推行現狀
本研究以廣東省高校為例,從團省委、各高校團委、各高校“青年之聲”專職部門、學生組織、學生干部、普通學生六個群體獲取廣東高校“青年之聲”的調研數據資料,分析廣東高校“青年之聲”的實施現狀及存在問題,結合分析影響用戶群體接受平臺的因素,對廣東省團委“青年之聲”工作的開展提出針對性可行建議。
1理論框架
史密斯(T.B.SMITH)創建的政策執行模型[2]認為政策執行有四大主要變量及關系,他認為,理想化政策、執行機構、目標群體、政策環境是影響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幾個重大因素。“青年之聲”是“互聯網+共青團”政策下的一個服務青年的平臺,屬于政策執行,在此政策執行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組織機構、組織狀況、個人偏好及政策執行背景等因素,執行機構團省委、各高校團委等,目標群體是青年,因此主要從執行機構及目標群體兩方面進行研究,從而解決執行中的實際問題,產生其積極的實踐意義。
2實證研究
2.1數據收集
本研究所使用的數據來源于本調研隊伍于2017年在廣州市所做的問卷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廣州高校“青年之聲”推行的客觀現狀以及廣州高校“青年之聲”實施的滿意度兩方面。此次調查對象為廣州市高校的學生。調查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及系統抽樣的方法,共發放488份問卷,回收問卷420份,有效率回收率為86%。
2.2影響因素分析
根據調研實際情況并結合文獻研究成果,將因子1解釋為吻合度及滿意度因子,因子2解釋為認知度因子。
對以上聚類進行方差分析,并繪制因子聚類分析均值趨勢圖(圖S)。根據均值圖可知,三類用戶總體而言并非認知度越高,吻合度與滿意度就越高。第三類用戶認知度最高,但吻合度與滿意度卻相對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類用戶的數量占了絕大數。
2.3存在的問題
2.3.1推廣形式單向化,缺乏有力吸引機制
從訪談個案了解到,“青年之聲”互動平臺的宣傳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單向化的強制性推廣,平臺輸入與接收機制脫節,青年用戶參與意愿弱,對平臺的認知程度偏低。輸入機制是主體,主要包括技術平臺的搭建和宣傳推廣,接收機制指在平臺宣傳的前中后期能夠多大程度上被用戶接收。從調研來看,目前多數高校青年之聲的推廣是一種用戶的被動式而不是主動式接收,對平臺的宣傳沒有發揮實際作用,不能很好地吸收用戶參與到平臺中。
2.3.2 內容設置偏離需求,專業性受質疑
廣東青年之聲平臺重點提供“找活動”、“找幫助”、“找咨詢”三大服務功能模組,同時配套一些拓展板塊。“找活動”這一功能使用率高但用戶活躍度仍然不足,學生參與的大多是校園內活動。在“找咨詢”和“找幫助”服務功能模組中,學生常常質疑提問答案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遇到問題一般會在常用的自媒體社交平臺(如微信)中解決,難以體現青年之聲平臺的獨特性和實用性。
2.3.3考核機制不合理,平臺粘度低
合理的考核方式影響著制度執行機構對政策的重視程度。根據廣東“青年之聲”高校平臺影響力指數的考核標準,指標主要包括有效訪問量和提問量、回答量、注冊用戶數量、用戶移動端綁定數、平臺更新率等客觀類指標。但部分高校為獲考核高分盲目刷取訪問量和提問量,用戶使用黏度低。平臺缺乏科學的細化評估機制,與吸引機制相承接的用戶激勵機制仍不完善。
3對策建議
3.1豐富平臺宣傳形式,變強制輸入為參與輸入
現有的推廣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受眾群體的不均衡,可通過商業模式推廣平臺,如利用各高校公眾號推送,冠名高校學術活動,在地鐵公車宣傳平臺投放廣告,拓展平臺入口等,讓普通學生更了解這個平臺,引導用戶自主參與,建立吸引式的輸入機制,推廣中應弱化青年反彈與抵觸心理,通過優化平臺用戶體驗,多維度廣告式推廣等方式,提高平臺內互動信息含金量,吸引青年自發使用。
3.2融合多方平臺資源,優勢互補謀求共贏局面
剔除冗雜的模塊設置,開展用戶需求調研,主推青年真正需要的項目,如提問咨詢,創業就業,志愿服務等。將高熱度模塊細化,前期有側重的針對市場,后期擴充平臺內容。及時更新信息,增加互動溝通功能,周期性調整內容,以需求為導向優化內容,提升平臺信息質量,可與其他如“實習僧”、“保研論壇”等關注量高且資源豐富的第三方平臺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給予更好的使用體驗。
3.3建立效用導向考核機制,提高用戶依賴性與粘度
建立效用導向考核機制,將使用效度作為績效考核的重點,真正重視平臺的服務性,提高平臺內互動信息的價值。用激勵代替強制,借鑒成功的商業類互動平臺推廣模式,如對高活躍度用戶進行獎勵,用戶采取積分制可提升賬號等級等,若用戶的自我實現需要得以保證,則其依賴性和粘度也會提高。
3.4強化技術創新迭代,彌補平臺使用系統缺陷
現運行的平臺存在著一定的技術缺陷,網站穩定性不足用戶體驗欠佳,且青年之聲公眾號入口無“記住賬號及密碼”這類便捷功能,后臺維護存在不足。針對類似問題,建議開發更為完善和穩定的移動手機端平臺,注重美化界面,提升產品質量,發展自身的品牌形象獨特性,切合青年需求。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年網,“網上共青團青年之聲””,http://qnzs.youth.cn/,2015-4-28
[2]吳慶.中國青年政策執行過程的初步研究——史密斯模型的一個解釋[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1,0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