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芳
(安徽新華學院商學院,合肥 230088)
特色產業的“特色”主要體現在差異性,路富裕[1]對特色產業的實質含義做了深刻的闡述,他認為特色產業是依托一個縣或者更大地區的資源、技術等優勢,重點強化特色產品的差異化特點,形成一批骨干、龍頭企業,進而發展成更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實現產業的優勢和規模效益最大化。王芳[2]認為特色產業應在一定經濟區域范圍內,將特有資源和特色技術進行有機結合,使得特色產業技能適應市場發展,又能帶來持續的經濟效益。從這些研究中可概括幾點特色產業的共同特點:
(1)區域性特征。只有將區域內的特色資源與獨特的生產技術相結合,才能夠實現特色產業的持續性發展。
(2)規模性特征。特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需要重點在資源存量、生產規模和特色產品輻射范圍等方面形成特色經濟。
(3)效率性特征。特色產業依托資源的獨特性,在區域內具有比較優勢,產業成本效益突出,同時,延伸特色產業的產業鏈可提高特色產業關聯效益,輻射到區域經濟發展的其他方面[3]。
特色產業的辨識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進行綜合評價,要按照系統思想從多方面、多角度展開。
(1)動態性原則。特色產業反映了該地區要素稟賦的特點,在市場競爭中具有或逐漸顯現出優勢,在該地區或與其他地區相比具備一定競爭力。通過綜合評價,辨識出區域競爭優勢明顯、在未來發展上顯示出一定潛力的特色產業。在某一地區的各個行業,要辨識最具競爭力和發展前景較好的特色產業,要求在選擇指標時,不僅需要將特色產業目前的發展條件和基本狀態納入評價范圍中,更要動態地評價。
(2)針對性原則。選取評價特色產業的指標應重點針對特色產業產生和壯大的客觀實際條件,然后,進一步決定選取指標的類型和維度,使得指標體系具有完整性和針對性的特點。
(3)可行性原則。辨識特色產業考慮的因素很多,應接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能夠收集到的有關數據,在考慮需要的同時也要考慮可行性,建立務實的特色產業辨識指標體系。
縣域特色產業必然具有鮮明的產業特色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在區域性、規模性和效率性方面也能夠體現出明顯的比較優勢。可概括為產業的發展水平、特色標準和比較優勢三個方面。
1.產業發展水平指標
(1)市場競爭優勢指數: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產業的競爭優勢[4]。其計算公式為:

若產業在市場競爭力方面具備優勢,則其市場競爭指數顯示為大于1。
(2)需求收入彈性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產品的市場需求應作為特色產業發展的導向[5]。若需求彈性<1,說明國民收入增長遠遠高于該產品的社會需求量增長,市場處于飽和狀態;需求彈性=1,說明該產品的社會需求量與國民收入增長持平,市場尚有開拓空間;需求彈性>1,則表明該產品市場容量空間較大。
(3)成本費用利稅率:

通過該指標可考察產業的成本效益情況。
2.產業特色標準指標
(1)區位熵:又稱區域專業化率[6]。
(2)集中系數:通過區域某產業的人均產值或產量與全國相應產業的人均產值或產量的比值來反映該產業的集中程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eij為j區域i產業的產值;Pj為j區域的人口;En為全國i產業的產值;Pn為全國總人口。當Cij>1時,顯示出i產業在本地區較強的集中性。
3.產業比較優勢指標
這一層次指標的選取目的是能夠描述產業的比較優勢。
(1)比較勞動生產率:其公式為:

該指標主要通過動態測算來觀察某產業的成長性。若其值保持在1以上且呈上升趨勢,即可預示該產業未來可以進一步挖掘。
(2)增加值貢獻率:其公式為:

該指標通過某產業增加值的增長在該地區GDP增長中的貢獻程度來體現產業的經濟效益情況。
(3)利稅占有率:

產業發展對社會發展的回饋及經濟效益可利用該指標直觀體現。
(4)比較輸出率系數,計算公式為:

式中,分子Xik/Xi表式i區域k產業生產總量中輸出量所占的比重;分母Xk/X表式全國k產業的產品總量中進行區域交換的量所占的比重。兩者之比較大則說明區際商品率較高,作為特色產業,該指標值一般超過1。
(5)就業吸納率,可反映出產業的勞動力吸收能力。

指標進行歸類后構建如表1所示縣域特色產業辨識的指標體系。目標層是如何有效辨識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準則層是在辨識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時的基本準則,包括產業發展水平、產業特色標準、產業比較優勢三大類;指標層是具體對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情況進行辨識的方面,包括市場競爭優勢指數、需求收入彈性系數、等9個具體指標。

表1 縣域特色產業辨識的指標體系
對安徽省休寧縣進行實證分析,考慮休寧縣的產業發展情況,首先應用區位熵分析法對休寧縣特色產業進行初選,在初選基礎上應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第二輪選擇。
1.各產業數據的提取與區位熵計算
選取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產業提取統計樣本,計算區域內各產業的區位熵值。因為休寧縣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區位熵值整體較小,故僅針對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中區位熵值大于1的行業進行深入研究。
2.區位熵值初步分析
區位熵值超過1的產業與全國范圍內該產業相比,顯示出其特色和競爭力。從表2可以看出,休寧縣各產業與全省甚至全國相比存在一定特色、優勢的產業有12個,其中中草藥材、茶葉、竹木、精茶制造業具有明顯特色和優勢。可見,皖南地區藥材和茶資源十分豐富。

表2 休寧縣各大產業中區位熵大于1的行業一覽表
根據休寧縣特色產業初選的結果,選出12個相關行業,依據休寧縣統計年鑒提取休寧縣2014—2016年三年特色產業評價指標體系中的9項指標,借助統計軟件SPSS進行主成分分析,具體結果如表3和表4。

表3 解釋的總方差

表4 旋轉載荷矩陣
從表3可見,所提取的3個主成分可以解釋原始9個指標的85.733%的信息。表4可反映出各主成分與評價指標間的密切程度。成分1中載荷值較大的指標為市場競爭優勢指數和需求收入彈性系數,也就是說成分1反映了產業發展水平;成分2中載荷值較大的指標為區位熵和集中系數,也就是說成分2反映了產業特色優勢;成分3中載荷值較大的指標為比較勞動生產率、增加值貢獻率、比較輸出率系數和就業吸納率,也就是說成分3反映了產業比較優勢。
2.產業綜合排序
采用SPSS統計軟件對指標體系中9個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根據主成分分析的原理[7],可以得到所提取的3個成分的得分F1、F2和F3,因此,綜合得分模型為:
F=(F1×0.32498+F2×0.28792+F3×0.24442)/0.85773
依據這個模型就可以通過計算得出安徽省懷寧縣區位熵大于1的12個產業的綜合得分及排序情況,具體見表5。

表5 休寧縣各產業綜合得分及排名
在農業各產業中,中草藥材、茶葉、竹木這些產業的綜合得分均靠前,顯示出這些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的明顯競爭力。其中,中草藥材和茶葉的優勢明顯。而且,中草藥材的生產效率優勢很大,茶葉的規模優勢很大。
休寧縣工業產業綜合得分排名整體靠后,優勢并不明顯,但仍具有一定特色,相對而言,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酒、飲料和精茶制造業,另外,工業上借助當地資源稟賦較強的特點也已形成一定特色型制造業。
在休寧縣服務業的發展中,當地政府定位于“休閑養生之都”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的文旅特色化項目,讓圍繞旅游業而蓬勃發展的住宿餐飲、居民服務和批發零售業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從表5的綜合得分排名來看,與這一情況基本吻合。
縣域產業集群發展離不開區域各種現有資源,休寧縣特色產業集群表現出依托當地自然資源和文化傳統的共同特征。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優勢,深度挖掘可用資源能夠迅速獲得比較優勢,快速提高產業競爭力。而且地域性特色產業集群有著強關聯性這一本質特征,較容易形成相互聯系的本地網絡,而本地結網正是產業集群發展和產生創新的基本條件。
只有辨識出縣域特色產業,集中各種社會資源為其服務,才能最大化地發揮比較優勢,為產業結構調整指明方向。依托這種內生的核心競爭力,輔以科學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縣域經濟方可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縣域特色產業辨識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將縣域特色產業辨識模型應用于休寧縣的實證研究,分析結果表明休寧縣的特色產業集群主要有中草藥材、茶葉、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圍繞這些特色資源優勢,可以對大限度地利用休寧縣資源稟賦,重點培育和發展以茶葉種植、菊花種植業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集群;以儀器儀表制造、精茶制造為主的特色工業產業集群;以茶文化旅游業為主的特色服務業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