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等重要論述,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向高校發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總動員令。
職業院校的學生既有當代中職學生的共性,又獨具專業技術能力和個性。職業院校要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能型人才,就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發揮職業學校專業特點,進行以美育促德育,以藝術化人心,努力將思政教育的“鹽”與美育教育的“湯”相融合,讓思政課潤物無聲地給予學生人生的啟迪、智慧的光芒、精神的力量。
一、融美于職業技能教學:提升思想政治課美育教學指導
思政課要想把學生的注意力真正吸引到課堂上來,對教師提出了挑戰。著力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就要深刻認識,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方法。
1.在教學內容上要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要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建設性和批判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教師要寓價值觀引導于知識傳授之中,敢于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其次要具備創新性和挑戰度,即教學方式要新穎,有師生互動和思維啟發。這就要求思政課必須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主導性和主體性、灌輸性和啟發性教育相統一。
2.職業院校院校美育課與思政課相融合,必須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現實需要相結合,將理論闡釋和價值觀引導寓于藝術知識傳授之中,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透徹教育和思政課堂創新性。
3.職業學校發揮美譽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上進行了有效探索。學校堅持立德與審美并舉,將優藝術第二課堂、美術藝術家、藝術展廳等藝術資源融入思政課堂,深挖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深入淺出講解理論知識,實現藝術與思政理論的跨界融合,讓思政課變得“有知有味”。
4.職業學校還結合學生美育課堂、文明采風比賽、藝術展演等藝術實踐,開展主題創作,讓學生加深對藝術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努力打通思政課和文化自信的壁壘,讓思政課結合博大精深的的美育藝術課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堂。
二、寓美于教:提高美育教師藝術素養和思政教育能力
提升思政課融入美育課堂離不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專業化思政的美育教師隊伍。文化自信是對職業院校學生開展思政教育中思政和藝術的重要結合點。廣大美育教師必須擔當起鑄魂育人的時代重任,在教學中注重樹立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藝術觀,增加馬克思主義藝術觀教育的教學內容,強調立德樹人與藝德育人的融合。
三、寓美于實踐:教育是雙向互動,是理論與實踐,民族文化與歷史文化相結合。
文藝是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載體,是搭建積極型師生關系的橋梁,也是提升教師人格魅力的必要素養。思政課教師文藝素養的提高已成為藝術院校開展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探索方向。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意味著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不僅要經得起大風大浪、明辨是非,也要具備專博結合的知識結構和文藝素養,有能力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看待歷史文化成果,指導文藝創作。做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意味著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師必須自律守正,拓寬研究視野,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把思想性、理論性、知識性與專業學習有機結合,使學生在“親其師”的同時“信其道”,達到“敬而受教”的境界。
四、以美育人:形成思政藝術教育合力
發揮美育教育的優勢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加強和增進職業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由之路。將思政實踐教學與藝術專業實踐相結合,則是把思政教育內容活學活用的有效途徑。藝術院校的思政課堂可以集藝術教學、思政教育和社會服務于一體,指導學生開展主題創作、社會服務、藝術展演等實踐活動,讓思政教育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自學,實現藝術與思政同頻共振。以人格魅力提升思政課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思政課教學的親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往往與教師的人格魅力密切相關。思政課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自覺做為學為人的表率,才能感染學生、贏得學生。只有讓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人講信仰、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的人講理論,才能讓學生深刻感悟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只有堅持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和學生形成思想交流和情感互動,才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內在動力,激發繼續思考的興趣,打開創造性思維的大門,不斷提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熟悉度、信任度、忠誠度。
(作者單位:本溪市化學工業學校,遼寧 ?本溪 ???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