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清
摘 要:品牌是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名片。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擁有品牌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是該國家、地區或城市經濟實力的象征。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同志提出的“六問八策”,市長宇向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品牌打造在建設“富強濱州”中的重要意義。濱州市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地理標志品牌比較少,濱州市應突出做好品牌打造文章,要改變過去“拼價格、拼資源、拼勞動力”的模式,要以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為引領,加快培育一批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地理標志品牌,搶占行業制高點,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品牌高端化,為“富強濱州”建設提供戰略支撐。
關鍵詞:推進;品牌強市;戰略
品牌是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的名片。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擁有品牌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是該國家、地區或城市經濟實力的象征。品牌的市場開拓力、資產內蓄力、資產擴張力、企業適應力和員工凝聚力,是一個國家、地區或城市發展牢靠的核心競爭力。實施品牌強市戰略,對于不斷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持續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因此,本文試就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的必要性、可行性和路徑選擇進行初步探討。
一、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的時代需要
實施品牌強市戰略,對于持續激發濱州市經濟發展活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全市“兩會”上市委書記佘春明同志提出的“六問八策”①, 市長宇向東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到了品牌打造在建設“富強濱州”中的重要意義。佘春明書記指出:我們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地理標志品牌比較少,眾多當地養殖戶拿到的只是辛苦錢,大量上好對蝦運往膠東等地或貼牌或加工銷售,幾倍、幾十倍的消費和增加值“花落他家”。點出了濱州市廣大領導干部對品牌戰略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的問題,在務實“八策”中明確提出雖然我們有些“品牌聞名全國,但品牌少而不強的問題非常突出。提出要發揚精耕細作的濱州“工匠”精神,以技術創新、質量品質、標準化生產為引領,注重品牌的形象設計、文化傳播、營銷策劃,不斷開拓多元化市場,提升市場美譽度。提出要加快培育一批產品、企業、區域和地理標志品牌,全生命周期拓展延伸產業鏈條,全面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提出要推動渤海汽車、西王和長壽花玉米油、香馳糧油、亞光紡織、愉悅家紡、向尚運動、中裕食品、濱州對蝦、陽信肉牛、惠民蘑菇等品牌提檔升級。提出要圍繞鋁業、化工、紡織、糧油、畜牧水產等主導產業,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產品、從賣產品向賣品牌轉變。提出要注重整合品牌資源,通過股權并購獲取高端品牌資源、合資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等方式,實現從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運營、中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的轉變。提出要轉變思維方式,深挖傳統文化資源價值,準確把握內涵,打造孫子故里文化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增強發展軟實力。宇向東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突出做好品牌打造文章”。要改變過去“拼價格、拼資源、拼勞動力”的模式,要以技術創新和科技研發為引領,加快培育一批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地理標志品牌,搶占行業制高點,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品牌高端化,推動200家優勢企業納入全省“萬千百十”培育計劃。
二、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一是有利于提升濱州經濟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長期以來制約濱州經濟發展的有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產業結構不優、交通不便、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創新型高端人才匱乏等瓶頸問題。這就要求濱州市必須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中趕超發展的路徑,致力提升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
發展經驗表明,產品研發創新和品牌營銷突破,是制造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根本法寶;一個地方、一個城市乃至一個國家經濟的崛起,往往伴隨有品牌的崛起,如韓國經濟的騰飛,就離不開三星、現代、LG這些品牌企業的貢獻。因此,濱州市轉型發展,提升城市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應立足于增加品牌數量、提升品牌質量,利用品牌的集聚效應,吸引更多的投資和人才。
二是有利于濱州市政務品牌建設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產品品牌的集聚效應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擴張,產業的擴張效應可以帶動城市發展,城市發展的需求則對政府的管理和服務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提升則可帶動政務品牌建設和社會全面發展進步。以經濟品牌建設的經驗和成效帶動政務品牌建設,從而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品牌建設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已被青島市的“品牌興市” 戰略實踐證明了的成功經驗之一。②
三、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的可行性分析
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具有一定的基礎。當前,“四環五海、生態濱州”已經成為濱州市的城市品牌,魏橋、京博品牌價值超過300億元,博興“中國廚都”、鄒平“中國鋁谷”馳名中外,沾化冬棗、陽信鴨梨、無棣貝瓷等地理標志品牌聞名全國。濱州正在加快培育一批產品、企業、區域和地理標志品牌,全力推動渤海汽車、西王和長壽花玉米油、香馳糧油、亞光紡織、愉悅家紡、向尚運動、中裕食品、濱州對蝦、陽信肉牛、惠民蘑菇等品牌提檔升級。濱州今年“兩會”后各級各業都呈現著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為全面推行品牌強市戰略奠定了基礎。
四、濱州市實施品牌強市戰略的路徑思考
(一)整合相關戰略和政策,制定統一的品牌強市戰略。整合以往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出臺的與品牌建設相關的戰略和政策。整合品牌資源,通過股權并購獲取高端品牌資源、合資合作打造高端品牌等方式,實現從貼牌生產向自主品牌運營、中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的轉變。
(二)明確發展重點,立足濱州的自身優勢,積極打造高端鋁業、新型化工、糧食加工、家紡紡織和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的同時,加快品牌培育和打造。圍繞鋁業、化工、紡織、糧油、畜牧水產等主導產業,加快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產品、從賣產品向賣品牌的轉變。
(三)加強品牌知識宣傳和創牌能力培訓,提高企業的品牌意識和創牌能力。發揚精耕細作的濱州“工匠”精神,以技術創新、質量品質、標準化生產為引領,注重品牌的形象設計、文化傳播、營銷策劃,不斷開拓多元化市場,提升市場美譽度。
(四)強化政府服務功能,鼓勵發展專業品牌評估機構,建立完善科學、規范、可信度高的品牌評估體系,促進品牌升值。由政府購買服務,聘請商標評估專業人士擔任品牌顧問,幫扶企業不盲目創牌,提升品牌的有效性、持續性,助推企業進一步發展。此外, 鼓勵評估機構通過評估轄區內企業的品牌使用現狀,向政府提供針對性、操作性強,具有合理化的意見。
(五)完善品牌發展扶持政策 ,建立品牌發展激勵機制,積極扶持知名品牌企業做大做強。對濱州市知名品牌實行獎勵和補貼,建立健全獎勵和補貼制度,多種形式地進行獎勵;鼓勵銀行機構開展商標權質押貸款業務;對知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符合政府采購規定的,優先列入采購目錄優先采購;加大各縣區政府對品牌戰略的財政投入,積極扶持知名品牌企業做大做強。
[注釋]
①“六問”:夢想之問,發展之問,改革之問,創新之問,落實之問,擔當之問;“八策”:實業之策,民生之策,品牌之策,改革之策,開放之策,創新之策,誠信之策,服務之策。
②青島市是全國最早提出并實施“品牌興市”戰略的城市,2004年11月即被作為“一個隨時都能感受到品牌力量的城市”當選中國十大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并且隨著品牌戰略的深入推進,品牌意識逐漸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文化以及社會諸多領域,由點到線至面全面發展、遍地開花,不僅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了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更加優化了城市發展的軟環境。
[參考文獻]
[1]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在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開幕會上的講話.
[2]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在濱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閉幕時的講話.
[3]濱州市市長宇向東在2019年2月24日在濱州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的《政府工作報告》.
[4]李剛,《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9卷第1期,2016.2.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校,山東 濱州 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