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麗,李連和,胡兵兵
[摘 ? ? ? ? ? 要] ?有效開展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防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學生理性思考能力鈍化、學生主流價值觀念弱化的“泛娛樂化”現象,已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努力發展的方向。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涵,創新校園文化活動載體,培養“有理性,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對高校學生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依據國家“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的目標,就高校學生的特點,開展“校—社”聯動活動,培養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育擔當、服務意識,發揚奉獻、創新的精神,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而努力。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校園活動;校社聯動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006-02
一、校園活動的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上指出,“群團組織脫離群眾,作風漂浮,存在‘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和娛樂化問題”,總書記一針見血地指出群團組織活動娛樂化的一面。
大學階段可以說是學生時代最富有活力的年齡段,大學校園活動也非常豐富多彩,但是今天我們也明顯感知大學里存在相當多的“低頭族”,校園活動也存在偏“娛樂化”的現象,這些現象帶來的負面作用不可估量。有文化學者說“現實社會的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曾經的理性、秩序和邏輯被脫離語境、膚淺、碎化的娛樂所瓦解……我們將成為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隨著網絡通訊的飛速發展,“抖音”“快手”等各種網絡剪輯、自拍的微視頻在移動媒介傳播中得以發酵,備受大學生青睞。可以說,各種碎片化娛樂占據學生的閑暇時間,吞噬著青年的思想,影響著青年的價值觀。然而一些反映前沿科學、社會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創先爭優的社會實踐等具有意義的校園文化活動卻“門庭冷落”。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青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指導和栽培”,“要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二、校園活動新模式——校社聯動
(一)校社聯動的必要性
針對當前校園文化現狀,推進校園活動進社區,抓住校園活動實踐性及積極價值取向,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和可實施性。我們培育的大學生,要有奉獻意識,要懂得感恩,要有公益精神,通過與社區的聯動,實實在在開展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在活動中體驗快樂,在服務社區感知公益,在奉獻中撒播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10月24日視察廣東的時候,在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強調:“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為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要堅持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組織居民群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
高校有人才資源,社區有實際需求;高校有培養人才的需求,社區能提供實踐機會。高校與社區的聯動不僅具有地緣優勢,更是一個互惠互通共建共享的過程,正真做到學生培養與社區建設雙贏局面。為學生走上社會,服務社會,提供鍛煉的平臺。
(二)校—社聯動的豐富性
校—社聯動活動,可以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也可以在重點領域進行深度、長期合作。可以圍繞政策理論宣講、科技專業幫扶、家政教育、文化藝術等方面,確立活動方案,選拔組建團隊,有序進行開展,形成長效機制。目前,可操作性的大學校園活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政策、理論宣講
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及國家的政策、方針、重大決策、法律法規等,開展宣講報告、座談、調查報告、關注民聲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2.科技、專業幫扶
依據課程專業優勢,尋找與社區需求的契合點,把學生所學專業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把前沿、先進的理念帶入社區居民的生活中。
3.家政、教育服務
在社區開展孩子的學業輔導、親情陪伴、自護教育、素質拓展等形式,開展老人的關愛行動、親情陪伴等精準關愛志愿服務。
4.文化、藝術傳播
重點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踐行,參與惠民展演、傳統文化宣講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這些類型的活動走出了娛樂、低俗的誤區,寓教于樂,更弘揚文化自信,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四有”大學生創建了平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監測系“校—社”聯動開展愛健康活動典型案例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新居的室內環境往往成為人們的“心腹大患”。各種裝修材料良莠不齊,實難辨認真假。有些商家高舉環保的旗幟,實則昧著良心牟取暴利,裝修材料及家具中散發的甲醛、苯、氨、VOCs等有害物質不斷吞噬人體健康。
針對環保學院周邊社區樓盤開發快、新房裝修多、室內檢測迫切需求的現狀,我院與周邊社區達成共識,共建共享,在社區建立“愛健康”室內環境服務站,每年定期選拔室內污染與控制技術專業的學生志愿者,有紀律、有組織地積極走進“千家萬戶”開展服務活動。學生志愿者結合自身所學專業,采用科學檢測分析方法、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免費開展社區室內空氣污染檢測、提供專業的檢測報告及開展室內污染防控專業講座等活動內容。
“愛健康室內空氣防控大型公益活動”意在引導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區,是校—社建設的成功案例。這個活動影響深遠,得到環保學院領導及周邊社區領導的高度重視,環保學院把它作為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平臺,社區把它當作一項民生工程。雙方攜手,達成共識,努力促成長效機制,得到當地媒體大力宣傳報道。
對于這個活動,我們分階段進行完善,進一步深化與社區的聯動,達到互通互融,共建共享共發展的目的。
(一)提升服務水平,打造精品項目
1.活動的組織
(1)建立合理的分工機制,加強對活動的組織指導;(2)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分階段推進任務開展;(3)加強信息化管理,動態掌握活動進展;(4)加強安全教育,確保活動順利推進。
2.活動的成效
(1)目前在兩個社區建立“愛健康室內環境服務站”,長期開展室內檢測工作;(2)印發了近500份宣傳手冊;(3)面向社區開展了4場室內空氣污染防控的專題講座;(4)發布了近200份室內空氣檢測報告;(5)基于此在科研、課題、立項等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二)積累豐富經驗,籌備、成立檢測工作室
1.籌備階段
(1)專業依托:依托室內污染與控制技術省級品牌專業及環境監測與評價省級重點專業,緊扣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強大的專業團隊及專業資源陣地。
(2)人才培訓:培訓一批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過硬的專業素質高、技能強的學生,大一為牢固基礎階段,大二為實踐成長階段,大三及以后為精準檢測階段,不斷提升學生素質及技能。
(3)檢測平臺:依托學院實訓中心,形成強大的檢測場所。學院實訓中心擁有先進的儀器設備及功能齊全的實驗室,為室內檢測工作室提供必不可少的設備與場所。
(4)行業依托:依托廣東省室內行業協會,利用最優質的資源,片區式設點服務。廣東省室內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多,在省內處于領先地位,擁有豐富的資源和信息,為工作室的建立提供堅強后盾。
(5)抓住契機:順應創新創業契機,掀起大學生創新創業高潮。根據政策大力扶持及當代大學生動手能力強的特點,吸納更多有興趣的學生加入創新創業隊伍,形成從宣傳、業務接單到技術服務等各方面的人才。
2.實施階段
(1)形成管理體系,明確相關管理制度及管理架構,提升信息化服務水平。
(2)形成質量體系,明確檢測質量標準、科學檢測過程及質量結果的總結。
(3)提供優質服務:形成服務體系,明確各環節的服務質量。
(三)“愛健康”活動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
1.實踐育人,學以致用
在專業團隊老師與輔導員共同培育下,通過室內環境檢測、建筑裝飾裝修材料檢測等實戰訓練,學生在檢測方案設計、檢測與分析技術、污染控制技術等技能學習方面有了真正的實踐檢驗平臺。他們通過有素的訓練,成為專業知識牢固、技術精湛、組織能力強、服務熱情高的社會需求型人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
2.服務社會,傳承公益
把室內空氣環境檢測作為專業化志愿服務的一個良好契機,在小區服務居民中辦居民之所需,以快捷高效的工作效率服務居民,充分展示公益環保志愿者的良好形象。不僅為新屋居民服務,而且將環保精神、公益精神傳遞到居民心中。
3.綠色校園、宣傳環保
立足周邊環境特點,通過室內污染檢測與控制技術專業團隊,開展專題宣講,促使環保志愿服務走上品牌化、專業化、常態化發展之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我們環保服務帶來了新理念、新經驗、新氣象。
4.提升質量、對外服務
室內檢測市場前景廣闊,依據專業依托、人才培訓、檢測平臺、行業依托、發展契機,形成管理體系、質量體系、提供優質服務。為對外服務工作室的成立奠定基礎。
四、校—社聯動活動的意義
校—社聯動活動緊密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開展,抓住大學生“拔節孕穗”的黃金時期,提升學生的情懷,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有為青年,培養服務社區、傳承公益、懂得感恩、無私奉獻、創新有為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振東,蕭海川.群團組織應扎根群眾服務群眾[EB/OL](2015-07-08).[2018-07-03].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5-07/08/c_134393250.htm.
[2]尼爾·波斯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編輯 馮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