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科
[摘 ? ? ? ? ? 要] ?“雙創型”人才是指創新創業人才,在行業轉型升級后,社會對人才的創新意識與專業能力要求更高,“雙創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诖?,從高職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現狀入手,闡述其作用及不足,并從教育理念、體系及制度三方面入手,分析高職院?!半p創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方法。
[關 ? ?鍵 ? 詞] ?高職院校;“雙創型”人才;崗位能力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032-02
國家總理于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理念。2015年國務院出臺了推進“雙創”建設的相關政策,在教育領域,要求高等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培養“雙創型”人才,尤其是高職院校,需注重學生專業能力與創新創業素養的協同培養??梢?,對高職院校“雙創型”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一、高職院?!半p創型”人才培養現狀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引導下,高職院校需積極開展“雙創型”人才培養工作,為社會輸送所需的人才,推動社會發展及行業轉型升級。同時,在應屆畢業生逐年增多的趨勢下,“雙創型”人才培養可妥善解決就業問題,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但在高職院校教育中,創新創業教育與高職教育的融合存在如下不足,“雙創型”人才培養效果不佳。
(一)對“雙創型”人才的認識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認為“雙創型”人才的培養即為創新型人才及創業型人才的培養,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流于理論,過于注重創新創業教育通識課程,缺乏學生創新創業技能的發展,極易導致創業失敗。
(二)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脫節
高職院校并未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教師在教育中仍舊以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傳授為主,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自主探究、創新精神及質疑精神的培養,遏制了“雙創型”人才培養。就學生而言,教師刻板的教學理念與模式易使其思維僵化,限制學生的發展視野,過于追求標準答案,阻礙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部分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看作是“企業主速成教育”,向學生宣傳大量創業成功案例與經驗,并未傳授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將學習重點設定為創業經營,將用于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精力與時間用于尋找商機,而一旦創業失敗,對學生身心造成較大創傷。就此,高職院校需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整合,引導學生科學創業、注重自我發展。
(三)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不到位
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需結合行業崗位需求及創新創業特點,了解哪些理論及實踐技能是學生創新創業必須掌握的,開展針對性創新創業教育。這里的針對性是指培養內容的針對性,而非培養對象的針對性。但部分高職院校存在認知偏差,將創新創業教育對象界定為某一年級的學生,創新創業覆蓋范圍狹窄、開展深度不足。
二、高職院?!半p創型”人才培養體系
針對高職院校在培養“雙創型”人才方面的不足,教育工作者需準確定位“雙創型”人才,結合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要點,構建層次化人才培養體系,并制定相應制度,保障體系的落實,提升“雙創型”人才培養的有效性。
(一)明確“雙創型”人才培養內涵
就高職院校而言,“雙創型”人才的培養是指創業意識及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在具體教育中,并不是將創新型人才與創業人才疊加即可,而是要注重二者的協同與融合,需遵循以下要點。
1.將職業教育作為基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基礎為自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高職院校需將職業教育作為基礎,開展“雙創型”人才培養的相關工作。在專業教育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學生的專業創新創業思維。
2.將職業發展需求作為根據。社會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及社會能力三類,高校教師需整合“雙創型”人才及職業發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教學目標。例如,針對方法能力,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還需發展學生的技能和創新能力,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條件。
3.注重教育一體化。“雙創型”人才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高職院校需整合教學、培訓、活動及產學研等環節,開展一體化滲透式人才培養,從多角度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業意識。就此,高職院??蓸嫿▽⒙殬I能力培養為基礎、將課程教學及實踐活動為載體,將工作室導師制為方法的培養體系。
4.注重實踐與理論的結合。實踐能力是“雙創型”人才的基本素養,高職院校需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積極開展多樣化教學活動,如工作室項目、研究性項目、創新創業比賽等,發展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配合應用,將專業素養用于實踐,加深學生對社會發展及知識運用的認知,使學生在創業路上更具創新精神[1]。
(二)構建層次化人才培養體系
創新創業教育屬于連續性實踐過程,不同環節間的銜接關系到教育效果。高職院校可結合創新創業教育特征,構建層次化人才培養體系,應用遞進式人才培養模式,全面發展學生的專業能力及創新創業意識。
以A高職院校為例,教育工作者結合“雙創型”人才能力結構,構建如下培養體系:第一層次,培養基于市場崗位需求的專業能力,采取的教學手段包括專業課程、興趣小組、開放式實驗教學及網絡教學等;第二層次,培養基于職業技術的專項能力,采取的教學手段包括單技能企業外包項目、專業技能競賽及職業技能鑒定;第三層次,基于行業特征的職業素養,采取的教學手段包括創新訓練項目、訂單式企業課程及綜合技能企業橫向項目等;第四層次,培養基于團隊合作的“雙創”素養,采取的教學手段包括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企業實訓基地、創新創業類競賽及SYB課程等。
在上述“雙創型”人才培養體系中,職業院校將崗位能力培養作為基礎,逐步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職業素養,最終發展學生的“雙創”素養。在各個層次教學中,教師按照制定培養目標、開展教學、考核評價的過程,開展任務教學,為學生布置不同的項目任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自我發展條件。
(三)制定人才培養體系保障機制
在構建完善“雙創型”人才培養體系后,高職院校需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為體系落實營造環境氛圍。以A高職院校為例,教育工作者結合“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創設“包容兼并、多元共生”的校園文化,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欲望,具體的保障機制涉及以下幾點。
1.“雙創型”人才層次化培養體系面向全校學生,不分年級,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參與“雙創型”人才培養,教師根據報名的學生擇優錄取。
2.對錄用學生開展第一層次的教育,訓練結束后開展層次考核,通過考核的學生可選擇退出或開展下一層次的學習,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可選擇退出或復讀第一層次。
3.對積極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或順利通過考核的學生,主管部門可頒發相應的證書,對表現優秀或獲獎的學生,可給予一定的創新創業學分。
同時,為保障層次化人才培養體系的落實,該院校積極推動“雙創型”教師建設,結合培養體系教學需求,配置相應的教學資源。對前兩個層次,高職院校選擇青年專業教師作為教學中堅力量,輔以實驗室人員,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協同;對后兩個層次,高職院校選擇骨干教師、專業主任、輔導員及企業管理者為教學主要力量,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2]。
三、現代學徒制背景下推行雙創教育的具體措施
(一)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模范典型,營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圍
眾所周知,一個企業的知名度和公眾形象同樣是該企業十分寶貴的財富。因此,政府可以對積極推動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表彰和激勵,不僅可以授予相關榮譽稱號,而且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媒體進行大力宣傳,幫助企業提升自身的影響力,從而帶動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
(二)制定優惠政策,吸引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來
企業只有在校企合作中獲得收益,才能持續參與現代學徒制的建設和實施過程。因此,政府要專門為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制定一系列在財政和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例如,可以向高校捐贈設備以及接收高校的實習生等方法。此外,政府還可以直接減免企業的稅收或者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提升企業參與到校企合作中的意愿。
(三)高校與企業之間應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模式
為了給企業提供專業化的人才,高校與企業之間應建立合理、有效的合作模式。具體來說,高校首先應該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對整體的辦學思路、辦學理念進行調整,重新對專業進行設置。同時高校還應該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培訓,從而提升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其次,還應該通過校企合作加強在校老師科研成果的轉化率,進一步縮短企業技術創新需要花費的時間,從而降低科技研發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綜上所述,高職院?!半p創型”人才存在認識不足、體系不完善等問題,需教育工作者構建完善的培養體系。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高職院校需明確“雙創型”人才培養的需求,構建層次化人才培養體系,制定人才培養體系保障機制,為社會輸送更多“雙創型”人才,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張自英,林海波.新常態下高職工匠精神耦合雙創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13):111-112,114.
[2]張珍禎.高職院?!半p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科技資訊,2017,15(25):207,209.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