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亞偉
摘 要:語言焦慮是大學英語學與教中最大的障礙,它決定著大學英語學與教的效果。以往語言焦慮研究多關注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學習焦慮而忽略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焦慮。教師在教學中起到引導,組織課堂開展的重要作用,而有效降低教師的語言教學焦慮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英語;教學焦慮;對策
一、引言
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但許多教師自身也是畢業就踏入教學崗位,有些教師從未到英語國家留學,出訪或與在校外教門交流,因此自身與英語脫鉤,不能有效地應用英語進行教學,加之英語教師面臨極大授課及科研壓力,因此,教師教學焦慮現象很普遍,而這也會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完成。本文論述了英語教師教學焦慮的成因,對學影響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二、語言焦慮
2.1 語言焦慮的定義及分類
焦慮是一種伴隨流汗,口干舌燥等生理信號出現的復雜心理現象。在重大或特殊場合人們就容易出現焦慮。Horwitz提出, “外語學習焦慮,是一個與課堂語言學習者有關的,在這門語言的學習過程中產生的顯著的自我認知覺,信念,情感情結和學習行為等特殊的心理活動”。語言焦慮尤其是第二外語則是學習者或使用者由于對詞匯,句型,語言規則的陌生而出現的一種特殊語言現象。這種焦慮在學生學習二外時中會出現,同樣,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也會出現。按照種類來分,Ellis將語言焦慮分為三種,氣質型,狀態型和情景型焦慮。根據心理學理論,氣質型焦慮被定義為一種焦慮傾向,不易改變。狀態型焦慮是在特殊時刻所產生的焦慮。情景型焦慮是由某個具體的場景所引發的焦慮。
2.2 大學英語教師語言焦慮成因及影響
導致大學英語教師語言焦慮的成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最重要的成因是英語教師本身對英語知識掌握不夠。雖然教師比學生多學了很知識,但教師也是二習習得者,由于缺少與原英語使用者溝通的機會,教師在英語的詞匯,語法,表達,習語,俚語,傳統,文化等方面也了解的不夠詳實,這導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使用和表達時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語言使用焦慮。其次,大學英語教師承擔全校的英語教學,任務繁重,科研和職稱評聘壓力也巨大,教學日常事務冗雜,這些都導致許多教師無暇精心備課,規劃課堂,這也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對自己的英語水平不自信,體現在課堂上就是使用語言的焦慮現象。第三,教學任務過高,過難或學生基礎薄弱而無法順利有效溝通也會使教師焦慮。第四,學生負面的評價也是教師教學焦慮的一個原因。
英語教師的語言焦慮對于教學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第一,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實施者,如果教師在使用語言時產生語言焦慮,那么教師就會顯得不自信,害怕出錯,對教堂采取回避態度,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二,教師的焦慮會導致教師在引導形式,活動安排,備課,授課,輔導上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三,教學語言的焦慮也束縛教師的語言表達和認識能力,從而導致教學松懈,缺乏熱情。最后,這種焦慮也危害教師的身心健康。
三、英語語言教學焦慮的解決對策
考慮到上面的不利影響,有效控制教師的語言使用焦慮就變的很有必要。首先,教師應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學習能力。教師的高英語水平能讓教師更自信,從而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要堅持學習。深入學習與英語相關的理論,實踐,關注國內外前沿學說,廣泛學習相關文化,傳統,習俗,新聞,時政,經濟,科學等。參加學術交流,提升學歷,出國訪學時提升自己整體水平,使自己更加自信,減少語言焦慮。第二,合理組織課堂,創新形式。融入合作學習,微課,慕課,翻轉課堂等形式。教師要精心備課,預估會出現的突發情況,減少自己說不出,不清晰的語言焦慮。第三,開展教研,磨課,聽課活動可以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教學水平以減少教師的語言焦慮。最后,合理看待職稱評聘及科研方面的競爭也可以減少這種焦慮。
四、結語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英語教改的推進,教師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大學英語教師在應用語言教學時必然會產生語言的焦慮。但是,教師要努力克服過高語言焦慮帶來的弊端,不斷提升,完善自己的教學技巧,精益求精,開拓創新,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Horwitz E.K.& 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6, (70).
[2]Robet C.Gardner & Peter D.macintyre.On themeasurement of Affective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e learning[J].Langue Learning, 1993, (43):157-194.
[3]除錦芬, 寇金南.大學生英語學習焦慮自我調節策略研究[J].外語學刊, 2015, (2).
[4]賴曉榕.中職英語教師信息化教學中焦慮的研究和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 2018, (30).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