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北一,吳海濱
[摘 ? ? ? ? ? 要] ?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教學與科研工作的主流發展方向,職業院校通過產教融合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可以為社會科技進步、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貢獻一份力量。在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院校與目標企業應明確雙方的功能定位,可以直接合作,也可以利用第三方機構的協調作用進行深度合作,為企業發展提供最新的技術與技藝,讓職業院校在教學與科研攻關進程中形成的具有應用性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達到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雙重教育目的。
[關 ? ?鍵 ? 詞] ?產教融合;職業院校;科技成果轉化
[中圖分類號] ?G71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74-02
我國職業院校不僅僅承擔著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教書育人的重任,還發揮著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功能,并積極實現與企業對接,按照產教融合的思路實施辦學與技術積累,并結合企業需求來進行有效的科技成果轉化,讓職業院校在教學與科研攻關進程中形成的具有應用性的科研成果轉化為直接生產力,達到教書育人、服務社會的雙重教育目的。我國相關職業院校應結合黨中央、教育部制定的相關文件,在教書育人的基礎上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充分利用產教融合的平臺與渠道,為企業發展提供最新的技術與技藝,在做好教學與科研的基礎上切實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一、產教融合過程中職業院??萍汲晒D化現狀
我國職業教育高度重視產教融合,相關職業院校產教融合、校企對接領域中展開了積極探索,一些院校和目標企業都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就為職業院??萍汲晒D化掃清了障礙。我國職業院??萍汲晒D化在取得了優異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一)職業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率存在差異
在狠抓教育管理的同時,我國職業院校都意識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采取相應措施引導教師從事科研攻關工作,讓科研成為促進教學的一個有力抓手,一些院校甚至提出了“科研立?!薄翱蒲袕娦!钡哪繕?,讓科研與教學并重,實施科研與教學的有效結合。職業院校的科研不同于研究型大學,這種科研攻關應有明確的方向、直接瞄向新工藝、新材料、新技術領域,以獲取直接經濟效益為目的。這種科研活動,職業院校只有與企業相結合,面對企業需求才能激發科研活力,職業院校的相關技術成果,只有轉移到企業領域,才能經得起市場的考驗,檢驗出這項成果的真實價值。麥克斯公司發布的《2018中國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度,我國科研經費到賬金額排名前100位的院校中,橫向課題到賬經費已經超過了60%,這就意味著我國職業院校在與企業的合作、實施科研攻關中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但是,根據這份報告,橫向課題到賬經費基本上都由國家示范、省級示范、骨干職業院校等綜合實力較強、知名度較高的院校來承擔,其余的職業院校獲取的橫向課題經費并不高,這就顯示出職業院??萍汲晒D化率存在一定的差異。
(二)職業院??萍汲晒麅淞肯鄬Σ蛔?/p>
科研成果轉化需要強大的基礎儲備,不是每項成果都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只有進入企業領域、經過市場競爭檢驗后,才能檢驗出真實的經濟價值,哪些成果可以利用、哪些成果暫時不能利用但以后可以開發、哪些成果不具備開發價值,不是科研人員說了算,也不是企業管理階層說了算,只有通過市場這個煉金大戶才發挖掘出哪些是真的黃金、哪些是石頭。大量的礦石才會產生數克黃金,同樣,只有大量的科研成果儲備,才能挖掘出具有較大經濟價值的成果,這就需要職業院校加大科研成果儲備量,為成果轉化做好基礎性工作。但相對于需求,我國職業院?,F有的科研成果儲備量明顯不足,年度發表的應用性論文總數、申請的專利發明實用新型的總量、申請到的縱向課題經費與橫向課題經費總量等數據統計中,職業院校都不占優勢,這就是以后需要進一步改進的環節。
二、職業院校具備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教學優勢
我國職業院校憑借完善的教學與實訓設施、雄厚的“雙師型”專業師資隊伍、與企業界建立的長期合作關系等優勢,具備相應的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教學優勢。
(一)職業院校的教學理念與科技成果轉化深度融合
與綜合性院校、專業性院校和師范類院校不同,我國職業院校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實習實訓實踐等環節中,都存在獨特的優勢,教學理念具有極強的實用性與應用性,專業設置中也體現出應用化特色;課程體系的設置強調具體操作環節,理論指導位居次要地位,重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讓他們通過三年的學習與實踐訓練,成為即學即用的技術性技能型人才,教學過程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科研人員研發的新技藝、新技術,就可以通過學生在校內或企業內部的實訓實習環節進行初步使用,達到不斷完善、優化升級的目的,最終順利完成科研成果的直接轉化。
(二)職業院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科成果轉化提供了前提條件
同教學型、研究型、教學研究型的高校相比,我國職業院校在“雙師型”教師隊伍領域具備相應的優勢,同時,各個職業院校還加大了與企業的合作力度,聘用合作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高級工程師、技術能手等技術性員工,到學校擔任兼職實習實訓指導教師,不斷壯大“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師資規模,這種“雙師型”師資隊伍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了前提條件。這種“雙師型”隊伍充分實現了企業與院校的人才資源共享,理論授課教師與科研教師所設計出來的技術,就可以聽取這些從事具體專業操作的技術性人員的建議,避免在科研攻關中走彎路,降低研究成本,科研攻關與技術應用實現了有效對接,這就為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搭建了最直接的橋梁。
(三)高職院校具備校企協同創新的優勢
為了促進職業院校的可持續發展,發揮教學優勢,充分發揮服務社會的職能,實現校企協同創新、各種資源信息共享,我國國務院、教育部、財政部等多部委下發了多個文件,指導校企協同創新工作的具體實施。2011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下發了《2011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發展規劃》,2012年雙部委明確制定了“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為了加速這項工作的進程,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為校企協同創新制定了明確的行動部署與實施方案。我國職業院校具有校企協同創新的教學、科研與服務優勢,憑借與各個企業搭建的深度合作平臺與友好合作辦學關系,就可以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在技術進步環節、新工藝探索環節、教學改進環節、實踐優化環節共同努力,最終達到協同創新的目的。
三、職業院校具備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優勢
在具體的技術成果轉化過程中,職業院校與企業單位應扮演哪種角色、如何做好功能定位,發揮出職業院校的科研優勢,就需要認真研究。
(一)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職業院校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優勢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協同創新是一個雙向過程,需要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密切合作,二者缺一不可,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的深度合作也是現代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科技成果轉化也需要職業院校與合作企業緊密結合,在這個過程中,職業院校是起點,是實施方與啟動方,在這個過程中,職業院校的角色應定為主體地位,故此,職業院校應明白承擔的職責,在政策激勵、新技術新工藝研發、成果推廣等環節中發揮主導作用。職業院校應深入企業現場,積極了解合作企業對技術、技藝、材料、設備等環節的需求,為企業的技術人員和本校的優質科研團隊的合作牽線搭橋,共同組建科研團隊,實施有針對性的技術攻關與科研突破,幫助企業打破關鍵領域的技術障礙,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同時,在職業院校內部,管理階層也應加大改革力度,改革績效分配制度,引進激勵措施,增加對投身于技術成果轉化領域的師資帶頭人的績效獎勵力度,提升這類教師隊伍的工作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并加大對知識產品的保護力度,保護這類教師的合法權益,也為合作企業的技術進步保駕護航。從這個角度而言,職業院??啥ㄎ粸榭萍佳邪l的“助推器”、科技成果的推介者、研發隊伍的“護航人”。
(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目標企業的角色定位優勢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目標企業是接受者,是科技成果最終的流動方向,故此,對目標企業、合作企業而言,應本著合作共贏、互惠互利的工作理念,積極參加產教融合,歡迎職業院校研發的科技成果在本企業內部孵化、生根,并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目標企業應瞄準職業院校的辦學方向,參與合作院校的專業建設,把本企業的現實需求及時反饋給職業院校產學研管理人員,讓合作院校結合企業需求來進行學科優化與專業建設,做到產學研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目標企業還應歡迎合作院校的優秀教師走進企業,參與本企業的科技攻關活動,充分利用合作院校在科技攻關領域的成功經驗,充分利用合作院校的各種科研材料,降低科技攻關成本投入,縮短科技攻關時間與周期,從而增加本企業的利潤空間,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
四、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策略
當前與今后的一段時間內,產教融合一直是職業院校教學與科研工作應堅持的方向,職業院校通過產教融合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可以為社會科技進步、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盡一份力量,故此,我國相關職業院校應采取有效措施,結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要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企業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一)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
我國職業院校應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培養,重視教師的企業實踐,建立一個有密切技術合作關系的高水平的研發團隊。首先,教師在企業實踐過程中能夠了解企業的真正需求,與企業協同攻關,實現技術技能積累的同時,也使科研方向更加精準。其次,選聘在行業或專業領域具有較高學術造詣,能有效協調校企雙方及團隊成員的團隊負責人,充分調動團隊成員積極性。最后,要基于校企協同實施科研選題。校企雙方要加強溝通和合作,科學選題,要將解決瓶頸問題作為校企雙方開展協同合作的重要任務,準確定位,合理實施,避免時間與資金等資源的無謂浪費,厘清中間環節的關系,實現科研成果的直接轉化。
(二)充分利用第三方平臺的溝通與聯絡功能
現代市場經濟環境中,專業第三方平臺是成果轉化的載體。優化轉化載體,建立成果與市場有效對接的運行機制,是轉化工作的重要環節。職業院??梢越柚谌綑C構或職業經紀人等打造專業轉化平臺。開展校企協同資源共享和交流平臺建設。職業院校—第三方平臺—目標企業可以充分基于互聯網技術,建立線上線下成果轉化交流平臺,加強管理,形成科學規范的平臺運行機制,實現供求信息的互通有無。
(三)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職業院校應建立健全內部激勵機制,要進一步完善科研評價體系,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成果應用成效,注重科技成果應用的技術性導向;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的獎勵力度,在國家規定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給予配套獎勵,形成合理的成果轉化、利益分享機制,讓從事科技研發的教師真正擁有獲得感。
參考文獻:
[1]趙旖旎,買琳燕,劉科江.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職業教育校企協同育人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8(14):45-51.
[2]秦潔,王亞.科技中介機構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定位[J].中國高校科技,2015(4):13-16.
[3]王艷戎.高職院校科技成果轉化的現實困境及解決途徑[J].酒城教育,2017(3):15-19.
◎編輯 武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