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禹
[摘 ? ? ? ? ? 要] ?青少年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青年一代應深刻領悟五四精神的新時代價值,在實際學習與生活中融入五四精神的科學內涵,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通過發揮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引導高職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積極繼承與弘揚五四精神,主動建功新時代。
[關 ? ?鍵 ? 詞] ?五四精神;新時代價值;高職思政課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270-02
發生在一百年前的這場愛國主義運動,首先由青年學生發起,是一場真正意義的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是我國青年奏響的一曲強勁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最華麗的樂章。如今,整整一百年過去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這一深刻而厚重的五四精神仍是廣大青年追求進步、建功立業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五四精神的新時代價值
(一)愛國之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的精神支柱
正所謂“利于國者愛之,害于國者惡之”。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3日在與北大師生的座談會上給青年提出四點希望,首先就要求當代青年要愛國,愛國之心是促使中國青年發起五四運動的動力和源泉,愛國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葆有的對腳下這片土地深深的熱愛與維護,而五四運動就是無數有志青年在愛國精神的號召下,為挽救國家和民族于危難之間,走出學校,放眼世界,艱難探索,充分體現了中國青年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中蘊藏著的一顆拳拳的報國之心。
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徹底的愛國主義運動,愛國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只有充分激發蘊藏在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寶貴的民族之魂的力量,中國才能真正強大起來。今天的中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愛國主義更是融入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杜富國、黃文秀等先進事跡更是讓我們看到愛國主義精神所煥發出的熠熠生輝的光芒。
(二)進步之翼: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有力支撐
對進步和真理的追求,是中國青年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充分體現,中國青年在國家民族危難關頭勇敢站在了反帝反封建最前線,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從大眾化的愛國主義成長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們勇立潮頭、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革命行動,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一曲熱血的青春之歌。
敢于追求進步和真理的開拓創新精神,是新時代青年身上應展現出的一種奮斗精神,這種奮斗精神是昂揚向上的、永久不息的、永不褪色的,是建成“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撐。
(三)民主之道: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是提升人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的根本保障
五四運動是一場追求民主的、深刻的反帝反封建思想解放運動,它不僅反映了我國青年對民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進一步促進了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的建設,民主在今天被我國確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重要倡導,充分說明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必要性。
社會主義民主是對資產階級民主的批判與超越,社會主義民主真正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民主,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人民群眾參與度最高,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真正為人民群眾謀福利、解決問題,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民主。
(四)科學之光:國之利器,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強國的強大動力
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中國青年在一百年前勇于突破思想禁錮,弘揚科學精神,學習傳播科學知識和技術,救國于水火,力圖振興中國。正是這種崇尚科學的精神,推動了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崛起,推動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進程。
科技作為國之利器,科技的強大能進一步促進國家的繁榮、企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今天的中國,青年在眾多的領域擔負著越來越重要的使命和重任,要不斷提高青年的科技創新能力。我們必須堅持走科教興國、科技強國之路,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強國注入強大的動力。
二、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思政課堂弘揚五四精神的意義
整整一百年過去,那場激情澎湃、意氣風發的五四運動的風姿至今仍歷歷在目,那象征著青年人的青春精神和青春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奮發向上,勇于革新,開拓進取。作為國之未來棟梁的新時代大學生,更有必要去深刻領悟與學習五四精神,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利用思政課堂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理論意義
理論的堅定是政治堅定和理想信念堅定的基礎,通過思政課堂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習總書記就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提出的“四個講清楚”重要論述,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社會要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而且只能通過中華民族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在思政課中積極宣講和弘揚五四精神,引導當代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到青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過程中所肩負的重任和使命,任何美好的事物都需要通過奮力拼搏去努力實現。
(二)現實意義
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旨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將愛國、愛家融入血液,自覺傳承優良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通過思政課教學,幫助青年學生將遠大抱負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學好知識、練好本領,服務家鄉,服務社會。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理想信念,追求真理,追求進步,艱苦奮斗,勇于改革創新,自覺擔起民族歷史使命和重任。
三、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思政課堂弘揚五四精神的路徑
(一)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五四精神
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愛國是中華民族千年傳承下來的民族之魂,是中國人民團結一氣、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在高職思政課理論教學中,要將愛國主義精神融于當代大學生的血液,譜寫新時代青年愛國、報國的新篇章。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利用好課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合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創新教育形式,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將五四精神與新時代對青年學生的要求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從歷史和現實的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認識五四運動,自覺弘揚和踐行五四精神。
(二)在實踐教學中融入五四精神
將富有愛國、進步思想的五四精神體現在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積極打造第二課堂,利用具有歷史意義的節日,組織學生開展系列紅色文化活動,如參觀紅色革命紀念館、到烈士陵園掃墓、紅色詩詞朗誦、紅色話劇表演等,通過組織策劃,積極動腦和動手,團隊協作的方式,引導青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崇德向善,學習英雄人物事跡和時代楷模風范,提升道德修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做新時代有為青年。
(三)在網絡教學中融入五四精神
思想政治理論課要不斷進行進行改革創新,通過多種形式提升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新媒體、新技術,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鮮活性,增強時代感和感染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微課、幕課、網絡在線課程等形式,將五四精神積極融入網絡教學,引導當代大學生認真學習科學知識,扎實專業技能,提升個人思想素質,了解革命歷史,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拓寬視野,增長見識,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成長為新時代有為、可為的綜合技能型人才。
四、結語
百年歷史告訴我們,“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精神是永不落伍的,它以全民族的搏擊培育了永久奮斗的偉大傳統,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更應該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為高職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永久奮斗成為當代青年最鮮明的青春底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Z].2019. 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30/c_11244 36427.html.
[2]習近平.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Z].2019.3.19.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3/t20190318_373973.html.
[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6-12-09(01).
[4]毛澤東.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4:61.
[5]肖建國.五四精神嵌入“新”青年培養的價值維度與實踐向度[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3).
[6]何冰.大數據時代信息資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以五四精神資源為例[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7(12).
[7]劉欣,韓云花.五四精神的傳承及當代價值[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9(3).
[8]何建春.新時代五四精神:思維向度當代價值與時代傳承[J].北京青年研究,2019(2).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