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波,趙芳
[摘 ? ? ? ? ? 要]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為目標。以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與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聯合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為例,提出一種基于輪班輪崗制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從為誰培養、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三大模塊進行詳細介紹。
[關 ? ?鍵 ? 詞] ?高職教育;現代學徒制;輪班輪崗制;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274-02
一、引言
現代學徒制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了傳統的學徒培養和現代學校教育思想,是當前我國職業教育改革中的一個熱點,國家多次頒布文件都明確要求開展現代學徒制的試點工作。
二、為誰培養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要求行業、企業全程參與人才培養,從而保證專業設置與產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相對應,課程內容選定與職業崗位的要求相適應,實踐教學與生產過程相對接,最終以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來提高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教學校區位于珠三角地區的中山市,學院立足和服務所在的區域。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位于“中國小家電產業基地”的中山市東鳳鎮,是當地的龍頭企業之一,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相關的人才有強烈的需求,且有很高的積極性聯合學校參與人才培養。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作為現代學徒制的試點院校,主動對接所在區域的產業,經多輪考察和會談,決定本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與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進行深度校企合作,聯合進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
合作企業的選擇往往直接決定著現代學徒制的成敗。主要基于如下幾個因素去考慮企業是否合適:(1)符合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要求。簡而言之,就是合作企業是否為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主力或者引領未來發展方向。(2)企業積極性和能力。現代學徒制要求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所以企業一定要有意愿和能力與學校共同承擔育人任務。(3)專業對接產業需求。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過程等都應當符合企業的實際需求。
三、培養什么人
(一)創新學生(學徒)選拔模式
相關政策規定報讀學生必須是廣東省戶籍或者具備廣東省當年普通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報名資格等要求,這些條件使從合作企業中招收在職員工為現代學徒制的學生存在很大困難。根據實際情況創新選拔模式,改為面向全廣東省招收應、往屆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重點傾向滿足條件的合作企業在職員工。借由大力度的宣傳和校企雙方的優良社會聲譽,很好地解決了生源問題。
經過選拔后,學生與學校、企業三方共同簽訂相關的協議與合同。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是培養的核心,他們不同于普通的學生,主要體現在擁有學生和員工的雙重身份,既要服從學校的教學安排,也要服從企業管理。所以需要在協議與合同中明確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主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學徒與企業正式員工做到同崗同酬、合作企業為學生全程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杜絕危險性質崗位的實踐、一切符合勞動法要求。
(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廣東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對相關的人才有強烈的需求。根據企業的實際崗位需求和對現代學徒制學生的定位、職業規劃等,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通過調研企業各崗位的主要工作任務和職業技能標準,綜合各方意見,校企雙方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崗位,制定企業所急需專業人才的培養方案。
經過考察、調研和分析,針對企業的實際情況確定培養的六個目標崗位:環境電器裝配、電機產品生產、模具及成型、環境電器檢測、工藝助理、企業綜合實踐。對目標崗位職業能力的分析,根據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將這六個主要目標崗位歸納為三大培養初始崗位群,分別為安裝調試與運行維護技術員、生產和檢測技術員、生產管理技術員。在此基礎上,構建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五個課程體系模塊:基礎課程模塊、設備裝調與運維模塊、設備生產與檢測模塊、設備生產管理模塊、職業素質模塊。
人才培養方案作為最核心的內容,由學校與企業聯合制定,共同確定專業設置、課程內體系設計、教學內容選擇、實踐教學安排、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等,以實現針對性的培育專業人才。如此既可以解決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脫節、職業能力與崗位需要脫節的問題,還能解決企業的“人才荒”,并對學生的就業提供保障。現代學徒制不僅在于為企業培養合格的員工,同時還需要考慮學生的后續發展。所以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要重點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以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需求。
四、如何培養
(一)雙主體育人模式
雙主體育人主要是學校和企業共同作為育人主體,這是現代學徒制最明顯的特點,具有多重意義。
1.校企聯合招生。現代學徒制的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即學校學生、企業員工,要求招收學生應該同時滿足企業的招工要求。
2.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構建基于企業的生產實際和需求情況,以企業作為主導;在教學設計、教學組織方面,則由學校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