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嬌,郭文穎,鄔遠林
(萍鄉市衛生學校,江西 萍鄉 337000)
心理彈性(resilience)又被稱為心理韌性,是20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的有關心理發展和個體成長的重要研究領域,起源于一項對出身貧困兒童的縱向研究,其結果發現1/3出身貧困的兒童成人后得到很好的發展[1]。但是,對于心理彈性的定義至今還未形成統一認識,國內外研究者對心理彈性的界定各有偏重,但是總體來說,公認心理彈性有兩個操作性定義要素:(1)個體遭遇逆境;(2)個體成功應對(或適應良好)[2]。
而在心理彈性的研究方向上,大多數針對在校大學生或者高中生,而涉及職業學校學生,特別是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的研究并不多。對于他們來說,大多由于中考成績不理想來到中職院校學習,加上職業認同感較低、醫學知識晦澀難懂、未來就業壓力和社會上醫患關系矛盾加深,尤其是畢業后將要面臨的繁重、復雜的臨床護理工作,我國護理學生心理彈性處于中等偏下水平[3]。隨著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本研究通過調查我校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彈性現狀,為中職護理學生的心理干預提供可行之路。
選取萍鄉市衛生學校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間報到入學的學生為研究對象。調查問卷共發放508份,回收有效問卷48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6%。
采用青少年心理彈性量表進行研究,該量表由北京大學胡月琴等2008年編制,共27個條目,包括目標專注、人際協助、家庭支持、情緒控制和積極認知5個維度。該量表采用5級計分,計算量表各維度的總分,總分越高代表被試的心理彈性水平越高。其重測信度為0.85,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3,效標關聯度為0.49[4]。
所得數據全部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表1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表1 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維度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彈性總分最大值最小值5 5 3 0 2 0 3 0 3 0 1 4 8 5 6 4 6 6 4 3得分1 6.6 7±1 3.7 1 1 9.2 8±3.9 5 1 5.0 0±4.6 0 2 0.0 9±2.9 8 2 0.0 9±4.6 2 9 1.1 2±5.3 2
結果顯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處于中等水平。
探索不同性別、是否獨生子女、是否單親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在心理彈性的5個維度(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及心理彈性總分上是否存在差異,并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
2.2.1 不同性別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見表2) 僅在人際協助維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
表2 不同性別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表2 不同性別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維度彈性總分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男(n=8 2)9 1.7 9±1 4.2 0 1 7.2 0±3.7 4 2 0.1 1±4.3 1 1 5.1 6±3.1 7 2 0.0 9±4.5 0 1 9.2 3±4.8 7女(n=4 0 6)9 0.9 1±1 3.5 8 1 6.5 0±4.0 1 1 9.0 1±4.7 6 1 4.9 4±2.9 2 1 9.0 9±4.6 7 2 1.3 6±5.4 4 t P 0.5 3 1 1.4 5 8 1.9 3 8 0.6 1 3 1.7 7 9 3.8 2 9 0.5 9 6 0.1 4 6 0.0 5 3 0.5 4 0 0.0 7 6 0.0 0 1
2.2.2 是否獨生子女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見表3)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獨生子女學生與非獨生子女學生在心理彈性各維度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兩者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3 是否單親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比較(見表4) 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單親學生與非單親學生在心理彈性各維度上的差異進行比較,結果表明,非單親學生的彈性總分和情緒控制、家庭支持維度的得分顯著高于單親學生(P<0.05)。
表3 是否獨生子女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表3 是否獨生子女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s,分)
維度彈性總分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獨生子女(n=4 2 8)9 1.2 8±1 3.7 3 1 6.8 8±3.5 9 1 8.9 2±4.6 4 1 4.9 8±3.0 4 2 0.6 3±4.6 5 1 9.8 7±5.3 1非獨生子女(n=6 0)9 1.1 0±1 3.7 4 1 6.6 1±4.0 0 1 9.3 3±4.6 0 1 5.0 0±2.9 7 2 0.0 2±4.6 2 2 0.1 2±5.3 4 t P 0.0 9 7 0.4 4 6-0.6 4 7-0.0 3 5 0.9 6 7-0.3 4 3 0.9 2 3 0.6 5 6 0.5 1 8 0.9 7 2 0.3 3 4 0.7 3 1
表4 是否單親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表4 是否單親的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各維度得分比較(±s,分)
維度彈性總分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家庭支持人際協助單親(n=3 6)8 5.1 4±1 2.4 3 1 6.2 5±3.8 1 1 6.7 0±3.9 6 1 4.2 5±3.7 0 1 8.5 0±4.2 4 1 8.4 7±4.4 2非單親(n=4 5 2)9 1.6 0±1 3.7 2 1 6.7 0±3.9 6 1 7.6 7±3.8 1 1 5.0 6±2.9 1 2 0.2 2±4.6 4 2 0.2 2±5.3 8 t P-2.7 3 7-0.6 6 2-2.1 9 0-1.5 6 3-2.1 5 4-1.8 9 5 0.0 0 6 0.5 0 8 0.0 2 9 0.1 1 9 0.0 3 2 0.0 5 9
從調查可以看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彈性總分及各維度得分均處于中等水平,說明護理學生在碰到挫折和挑戰時,可以對其進行有效引導,以提高其心理彈性。而影響心理彈性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僅在人際協助維度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5)。一般來說,女生在遇到困境時更愿意尋求他人的幫助,而男生由于不太善于表達,所得到的人際協助相對女生少,因此應多向男生提供家庭和社會支持,獲得來自家庭和朋友的關注,以提高其心理彈性[5]。
非單親學生彈性總分和情緒控制、家庭支持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單親學生(P<0.05)。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彈性相對較弱,因為特殊家庭結構的緣故,在情緒控制方面與非單親學生存在一定差距,來自家庭的關愛較少,在遇到困難時無法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不能夠合理感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表達。所以,教師在面對單親學生時,應給予其更多的關注,了解其家庭狀況,跟蹤家庭對學生心理狀態的影響因素,并適當進行心理干預,以提高單親學生的心理彈性。
總之,通過調查研究護理學生的心理狀態,構建心理彈性模型,并探討如何提升護理學生的心理彈性,從而培養一支健康的護士隊伍,使他們在未來的臨床工作中能夠從容面對挫折與逆境,正確處理沖突,保持身心健康,這是護理教育者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