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鵬
(山西省陽泉煤業集團總醫院神經內科,山西 陽泉 045000)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由頸動脈狹窄導致的一種疾病。此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可對患者的腦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從而可導致其發生肢體功能障礙[1]。以往臨床上常采用藥物療法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對山西省陽泉煤業集團總醫院接診的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探討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進行治療的臨床效果。
擇取山西省陽泉煤業集團總醫院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均收治于2009年8月至2017年4月。其納入標準是:1)經CT檢查、MRI檢查被確診患有缺血性腦血管病。2)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3)臨床資料完整。其排除標準是:1)患有肝腎等器官的嚴重疾病。2)患有惡性腫瘤。4)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5)存在出血傾向。采用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將這8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40例)和試驗組(40例)。試驗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年齡為44~76歲,平均年齡(63.8±5.2)歲;其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7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12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9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年齡為47~73歲,平均年齡(63.2±4.9)歲;其中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6例,合并高血壓的患者有11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有10例。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所用的藥物和用法是:1)阿司匹林(生產企業:呼倫貝爾康益藥業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5020766;規格:300 mg/片),口服,300 mg/d,連續用藥6個月。2)氯吡格雷(生產企業:Sanofi Pharma Bristol-Myers Squibb SNC;進口藥品注冊證號:BH20080268;規格:75 mg/片),口服,75 mg/d,連續用藥6個月。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為試驗組患者應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在術前,對患者進行DSA檢查,了解其頸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對患者進行股靜脈穿刺,使用合適型號的小球囊對其頸動脈狹窄區段進行預擴張。將自膨式支架置入其頸動脈狹窄區。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調整支架的位置,并將其完全釋放。
1)記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頸總動脈、頸內動脈、椎動脈及基底動脈的Vs。2)采用NIHSS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進行評價。患者的NIHSS評分越高,說明其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越嚴重。3)采用MMSE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患者的MMSE評分越高,說明其認知功能越好。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各動脈的Vs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各動脈的Vs均慢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動脈Vs變化情況的對比(cm/s,±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各動脈Vs變化情況的對比(cm/s,±s)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頸總動脈 頸內動脈 椎動脈 基底動脈試驗組 40 治療前 156.4±48.6* 243.6±56.4* 198.4±42.6* 221.5±49.7*治療后 95.3±28.7# 110.9±32.1# 87.9±25.3# 98.4±31.2#對照組 40 治療前 158.2±43.5 245.4±54.3 194.3±44.8 225.3±51.7治療后 151.6±45.2 239.8±42.7 190.2±41.6 206.8±50.4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MMSE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其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MMSE評分變化情況的對比(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MMSE評分變化情況的對比(分,±s)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NIHSS評分 MMSE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試驗組 40 12.5±3.1* 2.7±1.2# 17.2±5.3* 24.8±2.6#對照組 40 12.7±3.4 8.9±2.8 17.6±5.1 20.7±4.1 t值 0.274 12.872 0.343 5.341 P值 0.784 0.000 0.731 0.000
缺血性腦血管病是一種多發生于中老年人群的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此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可出現惡心、頭暈、癲癇等癥狀,其殘疾率、病死率均較高,故及時對其進行有效的治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誘發原因之一[3]。改善患者腦部的供血是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的主要原則。以往臨床上常采用藥物療法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但效果不夠理想。近年來,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在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指出,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能夠迅速改善其頸動脈狹窄的嚴重程度,減慢其各動脈的Vs,提高其腦血流灌注量,促進其康復[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試驗組患者各動脈的Vs均慢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能夠顯著改善其頸動脈狹窄、腦供血不足的情況。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其MMSE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頸動脈支架置入術能夠有效地改善其神經功能,促進其認知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采用頸動脈支架置入術進行治療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