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凌
(南京市江寧醫院耳鼻喉科,江蘇 南京 211100)
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為了確保該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在對其進行鼻內窺鏡手術期間常為其使用藥物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聯用鼻內窺鏡手術和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南京市江寧醫院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其中,有男性59例,女性51例;其年齡為17~69歲,平均年齡為(40.27±4.05)歲。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關于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診斷標準[1]。這些患者身體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對其進行手術的要求,其均未患有鼻咽喉惡性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鼻內窺鏡手術治療。具體的手術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待麻醉起效后,在鼻內窺鏡下在其鼻竇處做一個切口,切除其鼻竇及鼻腔內的息肉。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決定是否為其切除篩泡和鉤突組織。切開患者的上頜竇、篩竇、蝶竇和額竇,為其切除隱窩處的病變組織。對于鼻甲增生肥大的患者,對其進行鼻甲等離子低溫射頻消融術或中鼻甲部分切除術。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藥物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在手術期間,為患者使用頭孢硫脒(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4801)進行靜脈滴注。手術后,為患者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和克拉霉素進行治療。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比利時Schering-Plough Labo N.V.公司生產,進口藥品的注冊證號H20140100)的用法是:通過鼻腔吸入給藥,200μg/次,1次/d。克拉霉素〔國藥集團精方(安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443〕的用法是:口服,0.25 g/次,2次/d。對該組患者共治療3 d。
1)顯效: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經鼻內窺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鼻腔內無膿涕,其竇口開放良好。2)有效: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經鼻內窺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鼻腔內有少量的分泌物,其竇口開放較好。3)無效:手術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未改善或在加重,經鼻內窺鏡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鼻腔內依然存在大量的分泌物,其鼻腔內的息肉未完全切除[2]。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手術后,統計兩組患者上頜竇開口狹窄、鼻中隔與鼻甲粘連、眶周淤血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2)手術后,對兩組患者均隨訪12個月,在隨訪期間統計其病情的復發情況。
使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接受手術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的復發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效果的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及病情復發率的比較
研究發現,慢性鼻竇炎患者常伴有鼻息肉。鼻息肉是鼻腔內的贅生物,呈粉紅色,質地光滑且富于彈性。鼻息肉的形成可嚴重影響患者鼻腔的通氣功能,嚴重的可使患者出現中耳炎。進行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首選方法。傳統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手術具有創傷大、病灶清除不徹底、患者術后恢復慢的缺點。與之相比,鼻內窺鏡手術具有定位精確、視野清晰、病灶清除徹底、患者術后恢復快的優點。該手術現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隨著該手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發現單純使用鼻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無法有效地消除其鼻腔內的炎癥[3],進而可影響其手術的效果。基于此,臨床上在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進行鼻內窺鏡手術期間,常為其使用藥物進行治療。在本次研究中,在對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患者進行鼻內窺鏡手術期間,為其使用的藥物(頭孢硫脒、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和克拉霉素)對多種細菌的活性均具有抑制的作用,可阻止細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助于修復其鼻粘膜。
綜上所述,聯用鼻內窺鏡手術和藥物治療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