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振
(徐州礦務集團第三醫(yī)院內(nèi)一科,江蘇 徐州 221000)
室性早搏是一種最為常見的心律失常。對室性早搏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治療可緩解其臨床癥狀,預防其發(fā)生心臟性猝死[1]。本文以徐州礦務集團第三醫(yī)院在2017年1 月至2018年1月期間接診的100例室性早搏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用胺碘酮治療該病的療效及安全性。
選擇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在徐州礦務集團第三醫(yī)院就診的100例室性早搏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獲得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將這些患者中使用莫雷西嗪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設為對照組,將其中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的50例患者設為觀察組。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8~78歲,平均年齡為(50.3±13.9)歲;其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9~78歲,平均年齡為(50.1±12.8)歲;其中,有男性29例,女性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測及心電監(jiān)護。在此基礎上,使用莫雷西嗪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口服,每次服150 mg,每天服3次。使用胺碘酮(包括注射液與口服藥兩種劑型,均由杭州賽諾菲安萬特民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該藥的用法為:在患者入院后,將150 mg的胺碘酮注射液與1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混勻后為其進行靜脈滴注(在10 min內(nèi)滴注完畢)。滴注完畢后,按照1 mg/min的滴速為患者靜脈滴注胺碘酮注射液,滴注6 h后將該藥的滴速調(diào)整為0.5 mg/min。將患者24 h內(nèi)滴注胺碘酮注射液的量控制在1000 mg以內(nèi)。滴注完畢后,讓患者口服胺碘酮片。在患者入院后的第2~第4 d,讓其每次服200 mg,每日服3次。在患者入院后的第5~第7 d,讓其每次服200 mg,每日服2次。從患者入院后的第8 d開始,讓其每次服200 mg,每日服1次。共服用1個月。
治療1個月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將其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和用藥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心動過緩及肝功能異常等)的發(fā)生情況。
顯效:治療后,患者心悸不適等癥狀消失,其室性早搏的日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90%以上。有效:治療后,患者心悸不適等癥狀有所改善,其室性早搏的日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90%。無效:治療后,患者心悸不適等癥狀未好轉(zhuǎn)或在加重,其室性早搏的日發(fā)作次數(shù)未減少或減少不足5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 22.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8%(49/50),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4%(42/50),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n(%)]
觀察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4%(2/50),對照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總發(fā)生率為16%(8/60),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的對比 [n(%)]
室性早搏好發(fā)于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及風濕性心臟病等心臟病患者,且其發(fā)病率可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室性早搏可誘發(fā)心室顫動,從而可引發(fā)心絞痛,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
近年來,臨床上使用胺碘酮治療室性早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該藥可阻滯鉀離子的外流,延長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和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激動,抑制房室顫動,降低竇房結(jié)的自律性,進而可減緩心率,終止室性早搏[4]。該藥還可有效地預防患者發(fā)生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擴張其血管,改善其心肌缺血的狀態(tài),從而改善其心功能。另外,該藥的安全性較高,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好,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也較低[5-6]。
綜上所述,用胺碘酮對室性早搏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改善其心悸不適等臨床癥狀,降低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