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根網
(丹陽市中醫院,江蘇 丹陽 212300)
根據肺癌細胞的分化程度和形態特征,可將肺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相比,非小細胞肺癌的惡性程度更低,癌細胞生長、分裂及擴散的速度更慢。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發熱、胸痛、氣促等。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化學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并不理想。有研究表明,采用化學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可使其發生骨髓抑制、腹瀉及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1]。本文主要探討用三聯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對其免疫功能的影響。
將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丹陽市中醫院收治的8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8例,女12例;其年齡為45~77歲,平均年齡為(56.9±3.4)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11例;其年齡為44~75歲,平均年齡為(57.1±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中醫虛證辨證參考標準》中關于非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2)患者的預計生存期>3個月。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2)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統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3)患者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的嚴重疾病。
為兩組患者均聯用多西他賽和順鉑進行治療。多西他賽(生產企業為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93092)的用法是:將75 mg/m2的多西他賽加入到250~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中,充分搖勻后形成混合液。多西他賽在混合液中的濃度為0.3~0.74 mg/ml。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進行靜脈滴注的時間為1 h。每隔3周用一次藥。在使用多西他賽進行治療前,為患者靜脈滴注地塞米松進行常規治療,防止其發生鈉潴留。順鉑的用法是:將75 mg/m2的順鉑加入到250~50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每隔3周用一次藥。在此基礎上,為觀察組患者加用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該中藥方劑的藥物組成為沙參、麥冬、魚腥草、白花蛇舌草、金蕎麥各15 g,天花粉、玉竹、桑葉、扁豆各10 g,生甘草5 g。為其中有痰凝濕阻證的患者加用茯苓15 g、法半夏10 g、陳皮6 g;為有血瘀證的患者加用三七、赤芍各10 g;為有熱毒證的患者加用龍葵10 g、全蟲3 g;為有氣虛證的患者加用炙黃芪、山藥各20 g。將上述中藥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天服用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2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外周血CD3+的水平、外周血CD4+/CD8+的比值、外周血NK的水平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采用流氏細胞儀對患者免疫功能的指標進行檢測。患者的不良反應包括骨髓抑制、腹瀉及肝功能異常。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外周血CD3+的水平、外周血NK的水平均更高,其外周血CD4+/ CD8+的比值更大,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

表1 治療后兩組患者免疫功能指標的比較(%,)
組別 例數 外周血CD3+的水平外周血NK的水平對照組 40 62.70±0.63 1.46±0.31 20.11±0.67觀察組 40 65.42±1.51 1.69±0.27 23.86±0.39 t值 5.318 6.284 5.439 P值 <0.05 <0.05 <0.05外周血CD4+/ CD8+的比值
治療期間,在對照組患者中,發生骨髓移植的患者有13例,發生腹瀉的患者有11例,發生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有5例。在觀察組患者中,發生骨髓移植的患者有7例,發生腹瀉的患者有6例,發生肝功能異常的患者有2例。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骨髓抑制、腹瀉及肝功能異常的發生率均更低,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n(%)]
非小細胞肺癌包括鱗狀上皮細胞肺癌、肺腺癌及大細胞肺癌。目前,臨床上常采用化學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臨床實踐證實,采用化學療法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可有效地控制其癌細胞的分裂與擴散。化學療法聯合抗腫瘤藥物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常用方案。順鉑是臨床上常用的抗腫瘤藥。該藥可與細胞核內DNA的堿基結合,破壞DNA的復制與轉錄,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分裂。臨床實踐證實,在進行化療期間,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順鉑進行治療,可使其發生骨髓抑制、腹瀉及肝功能異常等不良反應。近年來,多西他賽被廣泛地應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2]。多西他賽是一種新型的抗腫瘤藥。該藥可有效地抑制癌細胞分裂和紡錘體的生成,使癌細胞停留在有絲分裂階段,從而控制癌細胞的擴散。中醫認為,肺癌是由臟腑虛弱、氣血虧虛,邪毒外侵所致的痰、瘀、毒、熱等留滯于肺,久羈不祛,凝聚而成。因此,益氣養陰是中醫治療肺癌的主要治療原則。在《溫病條辨》中記載,沙參麥冬湯具有甘寒生津、清養肺胃的功效。臨床實踐證實,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使用沙參麥冬湯進行治療,可提高其對化療的耐受力,改善其臨床癥狀。本次研究的結果表明,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外周血CD3+、NK的水平均更高,其外周血CD4+/ CD8+的比值更大,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這說明,用沙參麥冬湯聯合多西他賽與順鉑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治療可降低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可有效地提高其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