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兆李
(大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 大英 629300)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呼吸道疾病。病毒、支原體、細菌等均是參與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病原菌[1]。痰液是人體正常的分泌物。當患者發(fā)生呼吸道感染時,其痰液量可明顯增加。進行痰培養(yǎng)檢驗是臨床上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病原學檢驗的關鍵步驟。用自然咳痰采集標本法收集到的痰液標本,易受患者自身不良的咳嗽反應及其他分泌物的影響而降低對其進行細菌學檢驗的質量。有研究表明,使用改進的標本采集法對接受痰培養(yǎng)檢驗的患者進行痰液標本采集,可顯著提高其痰液標本的合格率及病原菌的陽性檢出率[2]。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為接受痰培養(yǎng)檢驗的患者使用改進的標本采集法進行痰液標本采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大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受痰培養(yǎng)檢驗的7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將這70例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6例;其年齡為27~78歲,平均年齡為(49.82±6.17)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18例,女性17例;其年齡為26~76歲,平均年齡為(48.31±5.8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痰培養(yǎng)檢驗。在進行痰液標本采集前,醫(yī)護人員需教會兩組患者區(qū)分痰液與唾液及正確咳痰的方法,以確保采集到有效的痰液標本。為對照組患者使用自然咳痰采集標本法進行痰液標本采集,方法是:告知患者在清晨起床后,先漱口 4 次,再用力將氣管內的痰液咳出,將咳出的痰液用無菌容器盛裝后,在1個小時內送檢。為觀察組患者使用改進的痰培養(yǎng)標本采集法進行痰液標本采集,方法是:1)在進行痰液標本采集前,需確定患者無抗生素使用史。2)在患者到達本中心后,先用20 m L濃度為0.9%的氯化鈉注射液+7.5 mg的鹽酸氨溴索對其進行超聲霧化吸入處理,并輕叩其背部促使其排痰,再使用一次性吸痰包為其吸痰。3)在吸出患者氣管深部的痰液后,立即將痰液放入培養(yǎng)管中密封,在30 min內將其送檢。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痰液標本質量的合格率、可用率及病原菌的陽性檢出率。判定痰液標本質量的方法是:對痰液標本涂片進行革蘭染色,再將其放在10×10倍的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按照痰液標本中白細胞和鱗狀上皮細胞的個數(shù)將其分為合格、可接受和不合格三個等級。1)合格:在低倍視野下,患者痰液標本中白細胞的個數(shù)≥25 個,鱗狀上皮細胞的個數(shù)>10 個。2)可接受:在低倍視野下,患者痰液標本中白細胞的個數(shù)<25 個,鱗狀上皮細胞為10~25個,且病原菌的類型<3 種。3)不合格:在低倍視野下,患者痰液標本中鱗狀上皮細胞的個數(shù)>25 個。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9.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痰液標本質量的合格率和可用率均更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痰液標本質量的合格率和可用率的比較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痰液標本病原菌的陽性檢出率更高,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的痰液標本進行痰培養(yǎng)檢驗結果的比較[n(%)]
痰液是人體的氣管、支氣管及肺泡中產生的分泌物。當呼吸道受到感染后,患者的痰液量可明顯增加,其痰液中的成分與痰液的性狀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對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痰培養(yǎng)檢驗,可準確地判斷其病因,為其合理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jù)。傳統(tǒng)的痰液標本采集法是讓患者自然咳嗽,然后收集其痰液作為檢驗標本。用此方法對患者進行痰液標本采集,痰液在經過其口咽部位時易引起喉嚨的不適感而發(fā)生不良的咳痰反應,使其痰液被其他部位的細菌所污染,不能有效地確定導致其發(fā)生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進而可影響醫(yī)生對其病情的判斷[3]。用改進的痰液標本采集法對患者進行痰液標本采集,可有效地減輕其口咽部位的不良咳嗽反應,促使其將痰液快速排出,進而可提高其痰液標本的質量[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痰液標本質量的合格率、可用率和病原菌培養(yǎng)的陽性檢出率均更高,P<0.05。這說明,為接受痰培養(yǎng)檢驗的患者使用改進的方法進行痰液標本采集的效果顯著,可明顯提高其痰液標本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