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麗,賴曉君
(1.重慶市渝北區中醫院,重慶 401120;2.重慶市渝北區雙龍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重慶 401120)
膝骨關節炎的主要發病人群為中老年人。我國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率為5.4%~30.5%。針刺療法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常用療法。小針刀整體松解術是一種新型的中醫微創治療技術。運動療法是指通過讓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運動,改善其全身或局部運動功能和感覺功能的一種治療方法。為探討使用小針刀整體松解術、針刺療法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間某醫院收治的120例膝骨關節炎患者。對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制定的關于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2)其病情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關于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1]。對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為:1)在參加本次研究前三個月內在關節腔內注射了藥物,或進行過膝關節手術。2)患有痛風等其他的骨關節疾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其年齡為58~69歲,平均年齡為(63.4±4.9)歲;其病程為5~7年,平均病程為(6.3±0.2)年。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其年齡為55~68歲,平均年齡為(62.8±5.0)歲;其病程為6~7年,平均病程為(6.5±0.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低周波治療儀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讓患者取仰臥位。將低周波治療儀(生產廠家:河北君悅康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IN-1300K)的兩個負極導子放在患者膝關節內側和外側的壓痛點,并使用沙袋將導子加壓固定。將兩個正極導子放在患者的鶴頂穴上。將治療儀的頻率調節到自動2檔,將輸出頻率調節為20~80 Hz,將導子的溫度調節為37~42℃。對患者持續治療20 min。每天治療1次。連續治療10 d。為觀察組患者使用小針刀整體松解術、針刺療法聯合運動療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1)為患者使用小針刀整體松解術進行治療。讓患者取仰臥位,使其膝關節屈曲30~60°。在患者的外膝眼穴、脛側副韌帶、腓側副韌帶、足三里穴及關節囊后側對應的皮膚表面做標記。對四號小針刀進行消毒。將小針刀經標記部位刺入患者的膝關節。使用縱行疏通輔助橫行剝離的方法松解患者的膝關節組織。操作者感到針刀下有松動感后拔出針刀。可根據治療需求讓患者改為取側臥位或俯臥位。使用無菌紗布按壓針眼進行止血。然后使用無菌紗布包扎針眼。每周治療1次,共治療2次。2)為患者使用針刺療法進行治療。讓患者取平臥位。使用直徑為0.38 mm、長度為50 mm的毫針以平補平瀉法針刺患者患側膝關節的膝眼穴、梁丘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足三里穴和阿是穴等穴位。進針深度為25~30 mm,留針20 min。每周為患者針刺5次。共治療1周。3)為患者使用運動療法進行治療。⑴讓患者取坐位,保持下肢伸展,患側踝關節背屈,繃緊下肢肌肉。讓患者抬高下肢,以不產生疼痛為宜,保持10~30 s后緩慢地放下下肢。休息10 s后重復進行上述動作。連續重復進行上述動作20次為1組運動。每小時進行1組運動。連續運動1周。若患者治療的效果較好,可在其踝部綁重量為0.5 kg的沙袋,加大其抬腿的阻力。⑵讓患者取俯臥位,讓其收縮大腿后側的肌肉。每天可練習數次。連續運動1周。⑶讓患者取仰臥位,雙腿抬起,模仿騎自行車的動作。持續運動30 s后休息10 s。連續重復進行上述動作20次為1組運動,每天進行1組運動。連續運動1周。
在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后12周,分別使用西安大略與麥馬斯特大學制定的骨關節炎評分表(WOMAC)評價兩組患者膝骨關節炎的嚴重程度。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膝骨關節炎越重。在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后12周,分別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患者膝關節疼痛的情況。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疼痛的程度越輕[2]。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后12周,觀察組患者的WOMAC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分,±s)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WOMAC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2周 治療后4周 治療后12周觀察組 60 76.22±7.12 31.11±3.77 28.40±2.16 25.12±2.02對照組 60 75.98±7.18 38.55±2.15 35.69±2.25 33.73±2.17 P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AS評分相比,P>0.05。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后12周,觀察組患者的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分,±s)

表2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VAS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2周 治療后4周 治療后12周觀察組 60 7.01±0.82 3.25±0.46 3.61±0.37 3.50±0.30對照組 60 6.99±0.79 4.55±0.62 4.11±0.43 3.98±0.40 P值 >0.05 <0.05 <0.05 <0.05
導致膝骨關節炎發生的因素有年齡較大、肥胖、遺傳因素、營養不良、關節韌帶損傷、半月板的損傷、膝關節周圍骨折及膝關節不穩定等。中醫認為,膝骨關節炎屬于“痹癥”及“骨痹”的范疇。《內經》中記載:“病在骨,骨重不可舉,骨髓酸痛,寒氣至,名曰骨痹。”《靈樞·九針一二原》中提到:“欲以徽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凡用針者……宛陳則除之。”《素問·調經論》中云:“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這說明,中醫治療膝骨關節炎時應以經絡傳導作為依據,通過刺激患者的穴位來振奮或疏導其經氣,從而平衡血氣之間的關系,使氣行血行,氣旺血旺,補瀉兼施,推動氣血運行。使用小針刀整體松解術治療膝骨關節炎可消除患者膝關節組織攣縮和粘連,防止其因組織攣縮和粘連而牽拉神經和血管,從而緩解其膝關節疼痛的癥狀[3]。使用針刺療法和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可改善患者膝關節的功能,促進其早日康復。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使用小針刀整體松解術、針刺療法聯合運動療法治療膝骨關節炎的效果顯著,可緩解其膝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