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潔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江蘇 常州 213000)
脛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折。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脛骨遭受直接或間接暴力引起的。進行石膏固定、骨牽引、開放復位內固定是臨床上治療脛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有研究指出,對此病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訓練指導可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改善其預后[1]。本文對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脛骨骨折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分析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對其骨折處愈合情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將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間在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手術治療的60例脛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0例/組)。對照組30例患者中有男15例、女15例;其年齡為25~70歲,平均年齡(47.82±15.67)歲。觀察組30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13例;其年齡為23~75歲,平均年齡(45.83±16.3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本次研究經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進行。
根據這兩組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在圍手術期內,對其均實施普通護理,包括對其進行入院指導、病情監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疼痛護理及出院指導等[2]。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方法是:1)在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將患者的患肢抬高30°,使用冰袋對其患肢進行局部冰敷。在術后24 h內,每隔1 h對其患肢進行1次冰敷,每次敷30 min。從術后6~8 h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患肢股四頭肌的伸縮訓練,5~10 min/次,1次/2 h[3]。2)在患者使用石膏托及支具固定患肢期間,護理人員定時協助其取仰臥位,指導其收縮大腿后側肌群,屈伸踝關節。告知其反復收緊股四頭肌,小幅度地活動膝部。在其肢體功能有所改善后,協助其進行拄拐訓練。指導其進行患肢不負重的膝關節及踝關節內收、外展訓練,以促進其股四頭肌、腓腸肌肌力、膝關節及踝關節活動度的恢復[4]。3)在患者解除患肢固定后,護理人員指導其進行進一步改善肌力及關節活動度的訓練。協助患者進行被動屈曲膝關節及踝關節的訓練。指導其取仰臥位,讓其伸直下肢,屈曲髖關節,然后雙手環抱大腿進行膝關節的屈伸訓練[5]。4)在術后3個月左右,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患肢負重訓練。讓其背靠墻壁,雙足分開,慢慢下蹲以伸展膝關節,然后再慢慢站直。在術后5個月左右,循序漸進地指導其進行患肢的抗阻力鍛煉[6]。
治護結束后,評價兩組患者骨折處愈合的情況。骨折處愈合情況的評價標準是:1)優。患者的骨折部位無壓痛和叩擊痛。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處完全愈合,無移位及變形。2)良。患者骨折部位的壓痛和叩擊痛明顯減輕。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處基本愈合。3)差。患者骨折部位的壓痛和叩擊痛未減輕。進行X線檢查的結果顯示,其骨折處未愈合。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對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患者的SF-36評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骨折處愈合的優良率分別為98.67%、90%,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骨折處愈合優良率的比較[n(%)]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較治護前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前后SF-36評分的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接受治護前后SF-36評分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護前 治護后觀察組 30 64.21±6.63 88.42±11.33對照組 30 65.82±7.21 80.61±8.45 t值 1.2038 4.2141 P值 0.2314 0.0001
臨床研究發現,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若未能接受有效的康復訓練指導,可發生多種術后并發癥。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可顯著改善其患肢的運動功能,降低其骨折處粘連、肌肉萎縮、痙攣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護后,觀察組患者骨折處愈合的優良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能夠提高其骨折處愈合的優良率,改善其預后。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相比,P>0.05。接受治護后,兩組患者的SF-36評分均較治護前顯著提高,P<0.05;觀察組患者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能夠促進其肢體功能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接受手術治療的脛骨骨折患者進行術后早期康復訓練指導的效果較為理想。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