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芝
(盱眙縣人民醫(yī)院腫瘤科,江蘇 盱眙 211700)
進行PICC可有效地減少接受化療的腫瘤患者反復進行靜脈穿刺的痛苦[1]。接受PICC的患者對治護的依從性可直接影響其PICC導管的使用壽命,導致其發(fā)生非計劃性拔管等意外事件,從而可影響其后續(xù)的化療[2]。相關的研究資料表明,對接受PICC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可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對在盱眙縣人民醫(yī)院接受PICC治療的105例腫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旨在觀察對接受PICC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
1.1.1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 1)具有進行PICC的指征。2)簽署了自愿參與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3)能夠正常地配合本研究。
1.1.2 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的感染性疾病。2)合并有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
1.1.3 研究對象的基線資料 將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盱眙縣人民醫(yī)院進行PICC治療的105例腫瘤患者納入本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53例)與循證護理組(52例)。循證護理組患者中有男28例(占53.85%),女24例(占46.15%);其病程為9個月~5年,平均病程(1.8±0.4)年;其年齡為39~75歲,平均年齡(48.3±3.7)歲。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9例(占54.72%),女24例(占45.28%);其病程為10個月~6年,平均病程(2.1±0.3)年;其年齡為38~72歲,平均年齡(48.6±4.1)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PICC治療。在其接受PICC治療期間,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記錄其接受穿刺置管的時間、定期為其更換置管部位的敷料和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等。對循證護理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建立循證護理小組。召開小組討論會議,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提出對其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2)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帶著護理問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3)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PICC治療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程。盡量選擇粗直、靜脈瓣膜少的靜脈(首選貴要靜脈)對其進行穿刺置管。在向其體內推進導管的過程中,應保持動作輕柔。遇到阻力時不可強行推進,以免損傷其靜脈。在患者發(fā)生導管異位、需要接受導管復位時,應協(xié)助其取正確的體位。將導管完全退出后,再次對其進行置管。完成置管后,在患者的穿刺點處涂抹抗生素軟膏,定期為其更換敷料,以防止其發(fā)生穿刺點感染。4)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告知其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讓手臂過度用力或大幅度地旋轉手臂。禁止其洗盆浴,告知其衣服的袖口不宜過緊,以防止其PICC導管發(fā)生脫出、移位和彎折。5)在對患者進行輸液期間,注意觀察其是否出現(xiàn)導管堵塞。在為患者使用高粘度、大分子化療藥物后,應及時對其PICC導管進行沖管。完成化療后,使用低分子肝素對PICC導管進行封管。6)患者在咳嗽或排便用力時可能造成其PICC導管回血。護理人員應告知其在發(fā)生導管回血后,應及時到醫(yī)院接受相應的處理,以防止其導管發(fā)生堵塞。
1)采用自制的治護依從性評分表評價患者對治護的依從性。該評分表包括按時維護PICC導管、每日進行自我觀察、正常地活動置管側肢體、使用導管保護套、做好導管的日常防水防護等評分項,總分為12分。患者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對治護的依從性越高。2)采用自制的護理質量評分表評價兩組患者所接受護理的質量。該評分表包括患者PICC導管留置時間的評分(分值為0~100分)、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評分(分值為0~100分)、PICC導管維護效果的評分(分值為0~100分)和PICC導管對患者日常生活影響的評分(分值為0~100分)。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越高,表示其所接受護理的質量越高。3)統(tǒng)計患者接受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6.0軟件對本文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循證護理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平均為(11.21±0.23)分,對照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平均為(7.18±0.35)分;循證護理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評分的對比(±s)

表1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評分的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循證護理組 52 11.21±0.23對照組 53 7.18±0.35 χ2值 69.8510 P值 0.0000
循證護理組患者PICC導管留置時間的評分、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評分、PICC導管維護效果的評分、PICC導管對其日常生活影響的評分分別為(92.7±5.9)分、(97.4±1.5)分、(98.7±0.8)分、(95.8±1.3)分,對照組患者PICC導管留置時間的評分、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評分、PICC導管維護效果的評分、PICC導管對其日常生活影響的評分分別為(81.7±6.7)分、(81.7±2.9)分、(75.5±1.2)分、(80.6±0.5)分。循證護理組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質量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例數(shù) PICC導管留置時間的評分 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的評分 PICC導管維護效果的評分 PICC導管對日常生活影響的評分循證護理組 52 92.7±5.9 97.4±1.5 98.7±0.8 95.8±1.3對照組 53 81.7±6.7 81.7±2.9 75.5±1.2 80.6±0.5 t值/χ2 值 8.9328 34.9365 116.7651 27.1458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在接受護理期間,循證護理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fā)生導管破損,有2例患者發(fā)生靜脈炎;對照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發(fā)生導管阻塞,有3例患者發(fā)生置管部位感染,有2例患者發(fā)生導管破損,有3例患者發(fā)生導管脫出,有2例患者發(fā)生靜脈炎;循證護理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5.4%)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22.64%),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接受護理期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對腫瘤患者而言,對其進行PICC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和生活質量[3]。對接受PICC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又被稱為實證護理或求證護理,即“遵循證據(jù)的護理”。此護理模式強調結合患者的實際需求、科研結論及臨床經(jīng)驗為其制定護理方案。為了探討對接受PICC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筆者對在盱眙縣人民醫(yī)院進行PICC治療的105例腫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患者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接受護理后,循證護理組患者對治護依從性的評分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接受護理期間,循證護理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對接受PICC治療的腫瘤患者進行循證護理的效果較好,可有效地提高其對治護的依從性,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