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倩娜
(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江蘇 無錫 214000)
妊娠期高血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妊娠期合并癥。該病患者可在妊娠20周后出現血壓升高、水腫、輕微頭暈及排蛋白尿等癥狀,病情嚴重者可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血壓明顯升高、蛋白尿增多、抽搐及昏迷等癥狀,可嚴重威脅母嬰的健康與生命安全[1]。妊娠期高血壓是導致孕產婦及胎兒死亡的重要原因。有研究結果證實,對該病患者在進行降壓、利尿等治療的基礎上實施科學的飲食管理與用藥指導可有效地控制其血壓的水平,降低其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2]。為了進一步證實這一點,本文對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14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選擇無錫市人民醫院產科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間收治的140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研究獲得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2)在妊娠前無糖尿病的病史。3)具有血壓升高、水腫及排蛋白尿等典型癥狀。4)為初產婦。5)為單胎妊娠。6)不存在意識障礙。7)未患有精神疾病。其排除標準為:1)存在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2)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3)患有惡性腫瘤。4)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將這14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70例患者。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24~39歲,平均年齡為(31.53±4.21)歲;其孕周為24~33周,平均孕周為(28.94±2.65)周。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25~38歲,平均年齡為(32.05±4.23)歲;其孕周為25~32周,平均孕周為(29.17±2.59)周。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使用硫酸鎂注射液及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同時對其進行健康知識宣教及飲食指導等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加強對觀察組患者進行飲食管理與用藥指導。具體的護理方法為:1)成立妊娠期高血壓??谱o理小組,由護士長任組長,由4名臨床經驗豐富、責任心和溝通能力強的護士作為組員。由小組成員根據患者的身高、體質量等體檢指標,結合其飲食習慣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對其進行營養狀況評估,根據評估的結果為其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2)進行飲食管理。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進行飲食管理和控制孕期體重的重要性,告知其妊娠期高血壓對妊娠結局的不良影響,以提高其對自身病情的重視程度。告知患者將整個孕期體質量的增長幅度控制住10~12 kg之間。根據患者的體質量計算其每日所需要的總能量。對于體質量正常的患者,將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控制在126 KJ/kg左右。對于體質量較低的患者,將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控制在167 KJ/kg左右。對于體質量超標的患者,將其每日攝入的總能量控制在100 KJ/kg左右。確保在患者每日攝入的食物中,脂肪的占比在20%左右、碳水化合物的占比在60%左右。減少患者飲食中精白米、面的攝入量,保證全麥等谷物的攝入量。保證患者每日攝入魚肉、蝦肉或禽類肉的量不低于20 g,攝入新鮮水果的量不低于100 g。指導患者適量補充鈣和鐵(可每日飲用300~500 ml的純牛奶,遵醫囑每日服用適量的補鐵口服液)。囑患者堅持少食多餐(6~8餐/d)的進食原則。告知患者攝入過量鈉鹽的危害,將其每日鈉鹽的總攝入量控制在4 g以下。3)進行用藥指導。護理人員向患者講解硫酸鎂注射液和硝苯地平控釋片等藥物的作用、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告知其自行中斷用藥的危害,從而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在患者靜脈滴注硫酸鎂注射液的過程中,嚴格控制其藥液的滴速及24 h內的總用藥量。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可隨意改變藥液的滴速,如出現不適應及時告知醫護人員進行處理。在患者出院前,囑其每日定時測量血壓,密切監測血壓水平的變化情況,嚴格遵醫囑服用降壓藥,定期回醫院進行復診。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隨訪,了解其血壓的控制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其用藥方案。
治護結束后,觀察對比接受治護前和接受治護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血壓水平。在兩組患者分娩后,對比其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娩出巨大兒、早產兒、發生胎兒宮內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護前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相比,P>0.05。接受治護1個月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接受治護前,其中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的對比 (mmHg,±s)

表1 接受治護前后兩組患者血壓水平的對比 (mmHg,±s)
組別 例數 收縮壓舒張壓接受治護前 接受治護1個月后 接受治護前 接受治護1個月后對照組 70 168.06±10.23 152.41±6.54 116.21±8.72 98.04±5.62觀察組 70 167.12±10.25 138.19±6.01 114.17±8.70 82.26±5.98 t值 0.543 13.395 1.386 16.088 P值 0.588 0.000 0.168 0.000
分娩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總發生率較低,P<0.05。詳見表2。

表2 分娩后兩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的對比 [n(%)]
妊娠期高血壓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第二大原因[3]。有調查研究顯示,該病的發生可能與孕婦較肥胖、其年齡較大、缺鈣及其機體的免疫系統失衡等因素有關。目前,臨床上治療妊娠期高血壓尚無特別有效的方法。臨床實踐證明,對該病患者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飲食管理和用藥指導對于控制其血壓的水平,改善其妊娠結局具有重要的意義[4-5]。
有研究報道指出,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為其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對其一日三餐進行合理的搭配,并科學地分配其三餐的熱量,可有效地控制其體重和血壓,充分發揮進行飲食管理的效果[6]。指導患者攝入含鈣及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有利于促進胎兒骨骼的發育,并保持其血壓水平的穩定[7-8]。對患者進行用藥指導可幫助其認識到合理用藥對于控制疾病的重要性[9]。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隨訪,了解其飲食、體重控制、用藥及血壓控制等情況,有利于及時調整其飲食和用藥的方案,幫助其將孕期體重的增長幅度和血壓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從而有利于改善其妊娠結局[10]。
綜上所述,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進行飲食管理與用藥指導可有效地控制其血壓的水平,降低其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