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要培養高中生具備以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我們要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此外,還要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應用。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語文核心素養;高中
一、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內容
20世紀90年代以來,核心素養逐漸成為全球教育關注的重要議題,許多國家相繼出臺符合世界教育發展趨勢和本國國情的核心素養框架。核心素養是從人的全面發展及適應社會需要出發,回答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教育目標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我國于2016年9月發布了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標準,將核心素養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具體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渠道,學科課堂教學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陣地。為建立核心素養與學科教學的內在聯系,2017年版課標基于語文學科的母語功能提出了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核心要素。其中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最核心的,是其他要素的基礎。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高級階段,二者都是通過語言思維來實現的。
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學科中最具學科本質的、最能體現語文學科價值的關鍵素養。為了培養高中生具備以上所述的語文核心素養,高中生的語文學習方式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實現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機械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個體學習向合作學習轉變。此外,還要注重語文知識的應用。
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新舊經驗之間是一個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途徑來實現意義的建構。此外,學習是需要個體進行反思的智慧活動,通過反思,學習者能夠應用原有經驗來理解當前所處的學習狀態,從而影響未來的學習,形成新的知識,由此可見,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促進知識建構的要素有以下三點。第一,課堂經驗的意義。第二,做中學。通過做中學,獲得知識之間的聯系。第三,要具備知識加工的要素。具體包括以下三點: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反思當前的經驗;將學習成果運用到未來的學習中去。因此,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視野下,學習過程包括三方面內容:學習——反思——應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指南。
三、 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一) 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建構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因為與外在動機相比,內在動機更能產生有效的學習效果,內在動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習者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進而達到學習目標。因此,在培養高中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過程中,高中生要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語文閱讀學習中,學生要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進而培養語篇理解能力和語篇評價能力。在寫作中,學生要學會運用記敘、說明、描寫、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通過文字準確地表情達意。在口語學習中,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的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此外,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隨時進行反思,反思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進行下一步的學習。
(二) 注重學生的探究學習
學習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對原有知識進行質疑、探求、建構和協商的過程,高中語文素養的培養也離不開具體情景。我國的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文質兼美。因此,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在具體學習情景下的主動探究學習。因為探究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和語文思維。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生要主動探究課文中的文學形象,構建自己心目中的文學形象,提高自己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 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具有社會性,即知識不僅存在于個體的大腦中,更存在于學習共同體中。知識是通過個人與社會之間互動構建獲得的。學習是在真實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實現隱性知識與人、情境產生互動和增長的過程。因此,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學習者不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學習,還需要同伴和教師的指導和幫助。
基于此,在高中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合作學習,建立交流協商、知識建構和知識協作的學習共同體。共同體中的交流能夠改變學習者的知識、信念和學習伙伴的關系,使得學習者之間相互影響,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在高中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合作學習,共同交流自己的學習心得及學習經驗,分享自己學到的文學知識、探究到的文學形象,分享體會到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四) 注重語文知識的應用
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語文知識的掌握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要注重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因為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實現語文知識的內化,最終升華成能力。語文知識的運用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語言運用。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積累語言材料和言語經驗,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及規律,在具體的語境中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與溝通。語言的運用能力需要通過閱讀、寫作及交流等各個方面來培養。
總之,高中語文核心素養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我們應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進而培養出具有語文知識和語文思維,能夠欣賞美、創造美,將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的全面發展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千秋,董小玉.國際視野下高中語文課標的新變化[J].語文建設,2018,7.
[2]胡勤.高中語文課程內容結構性重組[J].語文建設,2018,2.
[3]王沛,康廷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述評[J].教師教育研究,2004,9.
[4]鐘志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6,5.
[5]楊若男.語文核心素養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6.
作者簡介:
王文璇,山東省濰坊市,濰坊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