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本校數學課使用的教材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是李廣全和李尚志教授主編、數學基礎模塊上冊。簡單說基本上學生如果能把課本上的例題都能理解并掌握,那么后面的練習習題也就很容易了。比如說課本上的集合的交集、并集、補集的運算,指數函數的單調性的判斷等。關于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對數的運算法則等方面的學習也都是熟能生巧的過程。本文對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學生數學教學質量,輕松有效地把這門學科的內容清晰透徹地傳遞給學生并使之熟練掌握做以下幾點分析: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
一、 預習環節
每次下課之前,我都會布置預習下節課要上課的內容。上新課之前,我也還會留1到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瀏覽一下要上課的新內容。預習是很重要的,但怎樣預習,預習絕不是瀏覽、翻閱,那么應該怎么預習呢?對相應內容逐字逐句的看,逐字逐句預習完后,整理預習筆記,預習中不懂的內容標注好,因為這是上課要重點聽講的內容。然后,我叫學生嘗試做書后的練習和習題,學生做的時候發現有不會做的,讓學生再看看預習的內容,看看書上的概念和例題究竟是怎么講的,如果看了依然沒有思路,就要做好標注。
二、 上課
上課一定要積極投入到老師講課的過程中,老師的講解是學生快速準確理解所學內容的保證,對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通過老師的講解你就可以弄明白。我跟學生說過,你認真聽老師講兩節課所學的知識,你自己自學可能要4節課的時間。如何聽好課呢?課堂筆記是學生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重要依據,課堂筆記一般有兩部分:一是跟隨老師授課的順序,老師在黑板上寫的大小標題部分和重要內容;二是老師講解的例題,例題是幫你理解和運用所學內容的重要范例,例題一定要做筆記,課后練習幾乎都可以通過研讀例題而解決。老師講解的例題步驟和方法,有時候和課本上講解的有出入,課本上講的文字要多一些,有時也要繁瑣一些。怎樣記筆記,雖因人而異,但一定不能為筆記而筆記,應為學習而筆記,為理解而筆記,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發現一些同學筆記做得很好,但數學成績卻不好,在女同學中這種現象更為突出。課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抄書上的描述在筆記上,這樣會加深你對概念的理解,而不是為學習而筆記,為理解而筆記。課堂提問,老師的講解,你在預習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可能被解決,也可能沒有被解決,要及時提問,也有可能自己沒聽懂老師講解的問題,遇到此種情況要及時提問,如果沒有及時提問,自己也要快速標記問題,并跟上老師的講解,此時原則上不能自己停在問題處思考,而放棄聽老師的講解其他問題。
三、 整理課堂筆記
及時整理課堂筆記,其作用是快速回顧課堂學習內容。及時復習不僅可防止遺忘、加深理解、熟練技能,而且還可診斷、彌補學習上的知識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由此得到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以要及時復習和經常復習加強記憶,若發現有不會的、不清楚的問題要問老師,可以課后問,課間問都可以。
四、 布置課后作業
課后作業是學生理解和鞏固所學內容的重要學習活動,是學懂與否的重要檢測手段。每次上完課我都會布置一定量的作業。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因為每天都在向前學習新內容,所以及時完成作業顯得非常重要,不能及時完成作業是許多學生淪為“后進生”“潛能生”的根源。
一定的題量訓練:要大量做題才能準確理解數學概念,比如集合的運算,只有大量的做題,才能正確地理解交集,并集,補集的概念,也才能區分它們,掌握它們的特點,抓住它們的本質,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題型都迎刃而解。實數指數,冪的運算法則,對數的運算法則,就只是幾個公式的應用,就像初中學的《賣油翁》,賣油翁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濕。于是賣油翁說,我也沒有什么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
這些公式的運用也是大量的練習,才能熟練運用數學公式。一定的題量訓練,也才會依葫蘆畫瓢,熟能生巧。
五、 交流與討論
每一個學生因成長環境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對同一問題觀察和思考的角度不一樣,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特別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同學們掌握處理問題的方法更加多樣化,更加靈活。有時我叫學生做題,有些學生做的方法就和我講的不一樣,有時還更好。
學習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有方法,但沒有捷徑,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只有端正學習態度,持之以恒。當然學習又不只是學生的事,同一個學生不同的老師,學生的成績也會不一樣。中職學校的學生,數學基礎差異性比較大,有的學生小學數學就沒有學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慢慢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因此同時上幾個班時,每個班上課的方法有時也會不同,內容的側重也會有所不同,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教學工作任重而道遠,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作者簡介:
郝瓊,云南省玉溪市,云南省玉溪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