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為為 趙明敬
九州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省徐州市 221000
校企合作,顧名思義,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通過校企合作使企業得到人才,學生得到技能,學校得到發展;從而實現學校與企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雙贏結果。校企合作是當今國內外高等職業院校的主要教育模式,也是企業獲取新的發展和參與社會競爭的主要選擇,在科技與經濟關系的日益密切的時代中各高職院校在發展中十分重視與企業的合作。
教育部門在實施教育體制改革的過程中,要求職業院校必須將創新創業的教育內容與現有教學體系緊密的融合。在培養汽車類專業人才時,也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要求。我國的汽車行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發展瓶頸期,只有創新驅動,將新思維、新能力作為推動產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才能確保我國汽車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占據有利地位。校企合作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就是由企業負責為學校提供專業經驗以及實踐場地。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企業擁有優先選擇、吸納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權利。這些人才在加入企業后,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思想和思路,幫助企業迅速的完成優化轉型和升級。所以,如果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分析的話,應該充分發揮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勢,而企業的優化轉型提供充足的動力。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是技術技能型人才,強調技術技能型的傳授和掌握,高職院校根據這一要求,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素材,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汽車專業人才,滿足汽車企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另外,高職院校應該積極的利用校企合作模式,與企業共享相關專業設備,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指導,采取技術經驗共享的方式,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穩步提升。
由于實踐課程是汽車專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所以為了滿足實踐教學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在專業基地內開展實踐教學。高校在開展實踐教學時,因為受到自身專業經驗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很難在自行管理的狀態下,構建出功能完善且專業性特點突出的實踐場地。高職院校應該在校企合作模式的引導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共同協商,構建實踐基地。隨著專業實踐基地建設的完成,汽車類專業學生不僅有了專業實踐的基地,同時通過高職院校通過該實踐基地為企業技術研發、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提供了便利,促進了高職汽車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
目前,有一些職業院校采用的仍然是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分離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只是進行理論知識的傳授,不要求學生參加實踐訓練,忽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還是按照常規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的進行。正是因為教師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的傳授上,忽略了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很多學生雖然牢牢的掌握了理論知識,但卻因無法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訓練中,影響了學生技能掌握水平的提高。
教學計劃的制定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標準存在這很大差距,按照我們的教學計劃培養的人才只能是大眾化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通過實地觀察高職院校汽車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后發現,一些教師在開展實踐教學時,采用的是帶領教導的教學方式,教師按照某一技術的要求,進行技術指導和示范,學生觀察,然后再自行操作。由于課堂教學中,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教師開展的實踐教學環節只能點到為止,無法滿足學生實踐學習的要求,學生實踐技能和水平的提高受到限制。
校企合作符合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應用,因某些原因,校企合作只是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發揮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應有效力。首先企業與院校之間缺乏深度融合,多數企業對與校企合作缺乏戰略性的思考和實踐經驗,處于被動狀態;其次,缺少校企合作國家及地方政府的法律保障措施,企業的責任利益沒有得到保障,影響了校企合作項目企業的積極性。
職業院校在與企業協商快簽訂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協議,確定人才培養要求,以校企合作為基礎,學生進入企業實習后,企業的技術人員指導學生在學習基礎專業知識的同時,熟悉汽車產業的內部結構等相關知識。經過實訓使學生可以獨立從事崗位工作,能夠掌握汽車維護、故障檢測、維修等相關技術。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都得到提升,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不斷得到培養,真實體驗和感受到現代企業的生產流程及各種先進的理念、管理方法和書讀那,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職業發展基礎,能夠從容面對即將到來的頂崗實習及畢業后的職業生涯。
教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高低,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關鍵。所以,高職院校在開展職業教育時,必須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應掌握專業技術技能。作為高職院校,利用校企合作為廣大教師搭建良好的發展機遇,提供專業訓練的平臺,幫助教師了解當前汽車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完善教師自身的技術技能和對新技術的掌握,提高教育教學能力。
學校在合作中挑選合作伙伴,在企業資質、技術力量、硬件條件、社會聲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考察,雙方多次深入交流合作事宜,達成共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后,雙方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做到雙方之間經驗的共享,人員的互聘,同時還應按照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原則,為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全面的支持,確保學生經過學習,能夠真正的成為企業需求的專業人才,促進職業學校及企業的加速發展。
高職院校在優化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時,應該以就業為導向采取將專業課程設置為訂單模式的方式,將學生的就業與企業的生產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加強與企業管理層之間溝通的力度,掌握企業生產運轉的流程,制定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的有效提升。高職院校在運用訂單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應該采取由學生完成相關的工作,并在學生完成任務后,由企業對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進行評定,與教師一起定期交流,理論與實踐知識點,相互促進,形成校企良性互動。
為了促進高職學生在企業工作能力的有效提升,避免出現所學知識與行業脫軌的現象,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取證工作,學歷證書與職業證書對接,為學生頂崗實踐以及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校企合作培養汽車類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途徑是有效的,同時也是因校企合作企業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合作模式,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和汽車合作企業共同探索,深度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的內涵,力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汽車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