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揚陽
(浙江外國語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學生干部是學生組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在學校中除了關注自己的學業, 在學有余力時也在學校各級學生組織中擔任一定的職位, 肩負著管理執行各項學生活動的職責。 他們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橋梁。 他們來源于學生團體之中, 深切地體會到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各種關切, 積極地提出意見建議, 同時也及時地傳達來自學生或老師甚至其他團體組織中的訴求與設想, 有效地起到協調統一、 組織安排的作用, 是學校發展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集中代表了一個學校的學生風貌, 生動體現了一個學校的教育理念, 他們引領了學校學生團體的發展方向。 由此可見, 學生干部的領導力培養對于學生組織的團隊建設尤為關鍵。
關于什么是領導力,相關學者眾說紛紜。 在《卓越領導力——十種經典領導模式》 中給出了這樣的一種定義:“領導力就是某一個體影響帶動一組個體實現某一目標的過程。 ”[1]由此可見,領導力的主體是某一個體, 而客體是其他個體。 整個領導力是在一個活動過程中或者理解為一定環境中體現出來的, 整個活動的進行發展是以實現某一具體目標為前提的。 在這個過程中, 發揮主體作用的個體起到了帶頭引領甚至指導的作用, 因而該個體的思想集中體現了整個團體的思想。 該個體必須具有較高的組織能力、 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較好的道德素養, 從而才能引領整個團隊組織實現既定目標。 具體來說, 為了實現整個學生組織的良性發展, 充分助力學生干部的領導力培養, 至少需要為其創造以下條件。
首先, 需要有專業的老師或者專業的相關文件為指導, 依托學校的教育理念和既定培養目標, 充分發揮學生干部在學生團體中的影響力。 學生團隊主要是在學校組織這個大環境下建立、 成長與發展起來的,并且是為了服務學生、 學校發展而生的, 因而必須與學校的發展理念相適應相匹配。 在學生干部領導力的培養過程中, 需要努力提高學生干部開展學生工作的熱情,調動其積極性,賦予其部分管理領導職權。 在其工作范圍內充分信任其工作能力, 給予其一定的工作自由, 指引其在學校的教育思想引領之下, 充分開動腦筋,發揮創造力,發掘自身潛能。 主動引導學生干部在學生工作中努力實踐其所學理論知識, 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充分培養其在學生團體中的號召力與引導力,起到積極向上的帶頭作用。
其次,需要為其創造一定的團隊發展環境,給予其團隊發展的必要土壤。 例如, 支持一些正能量的社團發展, 給予其活動場地及適當的資金支持。 在學生組織的發展中, 有了基本的發展根基, 學生干部才能充分施展拳腳, 帶領整個組織積極應對團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具體事件的決策處理過程來建立威信, 獲取團隊其他成員的支持,從而更好地引領整個團隊的正向發展。
第一,服務型領導力。 與其他組織領導力相比,學生干部領導力是一種更加純粹的服務性質領導力。 他們擁有的不是一種絕對的權利, 而是一種較為間接的力量。 他們通過自身的影響力、 工作能力來吸引其他成員的加入, 幫助團隊成員提高自身能力, 以便更好地為集體發展貢獻力量。 通過不斷加強團隊凝聚力來團結團隊, 從而使團隊成員為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他們提供幫助的團體不僅是學生群體, 還包括老師以及學校相關行政組織。 他們需要擁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并能充分貫徹學校發展思想; 他們需要擁有奉獻精神, 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工作的開展中,義務性地為學生工作獻計獻策; 他們需要通過學生團隊的建設工作來獲得自我能力的認可與提升, 這個過程是非功利性的。
第二,合作型領導力。 學生組織的正常運作,不是依靠個體就能完全進行的, 它與其他組織一樣, 需要一個擁有相同理念和奮斗目標的團隊來操盤。 在這個小的管理團隊中, 需要各個負責人緊密團結, 相互合作,各司其職,共同實現既定目標。 因而學生干部領導力的培養, 也需要加強各個學生干部的協作能力及溝通能力。 整個學生組織的進步與發展需要依靠團隊的緊密配合, 而不是僅僅依靠某個個體的突出貢獻就能實現團隊發展的。
第三,學習型領導力。 學生干部在學生工作的開展中, 雖然是義務性的付出, 但在學生組織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培養歷練了各項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統籌能力、 策劃能力等。 這些能力都是在學生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培養與發展的, 而對于其個體的發展, 這些能力也至關重要。 相較于沒有參與學生管理工作的學生個體, 他們擁有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機會, 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應對各種挑戰, 從問題中去學習自身發展及學生工作中所需的各種能力。 這些在學生階段培養出來的工作能力將有助于他們畢業后的個人發展, 幫助他們在走向工作崗位后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以及個人思想境界的提升。
第一,學生干部選拔管理機制混亂。 目前,在部分高校中存在學生干部選拔與管理機制不健全的現象,導致學生組織的管理工作混亂或受阻。 沒有一套較為完善的機制來選拔學生干部, 通常傾向于通過自薦、學長學姐推薦等類似形式進行選拔。 缺乏公開公正的選拔過程, 部分不具備相關能力的學生得到提拔,導致學生工作開展困難重重, 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對學生干部持消極態度, 學生干部的領導處于真空狀態。 學生干部的工作能力沒有一個界定標準, 導致部分學生干部盲目無目標地開展無意義活動, 甚至將整個團隊帶上錯誤方向, 浪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學生干部的優勝劣汰直接關系著整個團隊的發展方向與發展進程, 對于缺乏領導力的學生干部應當重新考慮其任用。
第二,學生干部領導力培訓缺失。 部分高校的學生干部只是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工作, 缺乏完整系統的學生領導力培訓。 人不是生來就具有領導能力,后天的系統化培訓有助于學生干部制定計劃、 開展工作。 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各項工作需要學生干部接受專業化、 系統化的能力培訓。 不定期的培訓與及時的工作指導是學生干部培養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第三,學生干部工作過程中缺少適當的自由度,導致領導力的發揮受阻。 學生干部在崗位上開展工作,需要擁有部分的自由空間, 以實現其價值, 增強其自信心,建立威信,以便更好地發揮領導帶頭作用。 但目前的實際情況是, 部分學生干部只是指導老師的傳話筒, 無權實際參與到學生工作的策劃與管理中去,無法充分發揮其領導作用, 這將會打擊其自信心, 無益于學生干部領導力的培養。 部分決策判斷權的下放,有助于學生干部的成長, 而指導老師除了給予相關指導建議外,也肩負著培養學生干部領導力的職責。
就強化學生干部領導力培養,有以下幾點思考:
第一,學校應當建立較為完善、明晰的學生干部選拔管理制度。 在學生干部的換屆選拔過程中做到公正公平公開, 利用選舉或者投票方式, 選拔出真正可以在學生群體中有影響力、 領導力的學生干部。 對于學生干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各類失誤失職現象進行相應處理,對于表現優異的學生干部進行表彰,獎懲分明,使學生干部在工作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得到學生群體的擁護與認可,以便其更好地開展學生工作。
第二,開展學生干部領導力培訓工作。 通過講座、素質拓展活動等專業培訓來增強學生干部的領導力培養意識。 通過校際合作等方式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充分培養學生干部的策劃統籌、 動員號召能力, 在實戰中檢驗培訓成果。 邀請往屆優秀學生組織指導老師對學生干部的能力進行考評, 樹立榜樣標桿, 發揮朋輩引領作用, 培育學生干部優秀典型, 從而激勵其他學生干部向優秀榜樣看齊。
第三,給予學生干部適當的自由度,使其擁有部分學生組織管理的決策權。 在日常工作中, 指導老師無法面面俱到, 而事事上報又會拖慢事情的解決進度。適當將部分權利讓渡給學生干部, 讓其充分發揮領導力,帶領團隊,開拓思維,發揮主觀能動性,依托團隊的力量來解決事務, 在具體事例中鍛煉其能力, 增強團隊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