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嬋藝
(肇慶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廣東 肇慶 526000)
確定圖文消息閱讀視覺體驗的影響元素, 準確把握學習者圖文消息閱讀的視覺習慣和偏好, 對視覺體驗元素的設計制作提出建議, 以期數字化資源更能滿足學習者需求,更能有效輔助學習者學習。
為保證樣本多樣性和質量, 問卷發放采用兩種方式:一種是將鏈接網址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和QQ 空間,被調查者打開鏈接填寫;另一種是在校園、公園、商場等不同場所隨機選擇調查對象, 通過筆者手機上的問卷星軟件現場填答;兩種方式共收集有效問卷100 份。
問卷共分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學習或者工作背景、最高學歷文理科情況以及是否有特殊眼疾; 第二部分調查公眾對圖文消息配色的偏好; 第三部分是被調查者對文字的字體、字號、字符樣式的選擇;第四部分是對文字排版的設計需求; 第五部分是被調查者對圖文消息引導部分的設計要求; 最后一部分是其他元素對圖文消息閱讀的影響。
此次參加問卷調查的對象共計150 人, 其中通過鏈接填寫問卷的有120 人,通過現場填寫問卷共計30人,受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如表1 所示。
被調查者中,3 人中學在讀,75 人大學在讀,24 人研究生在讀,6 人博士在讀,42 人處于就業階段。 其中男生占38%,女生占62%。 從以上數據可得出,此次受調查者是處于不同教育階段和工作背景的人群, 沒有人患特殊眼疾, 因此問卷樣本多樣化且數據均有效。通過對比數據發現, 此群體中大部分是處于大學或研究生階段的高學歷的女生, 并且多數最高學歷是理科。

表1 受調查者基本情況
受調查者對微信圖文消息閱讀視覺體驗元素中的配色表現出明顯的偏好,70%的人覺得無色系配色方案更適合圖文消息閱讀,24%和68%的人分別選擇了白底黑字和米黃底黑字。 對以上數據分析得出, 受傳統紙質媒介閱讀習慣的影響, 讀者在微信圖文消息閱讀中偏向于選擇類似紙質書籍的顏色, 因此筆者建議, 可以將米黃色背景黑色字體作為首選配色方案,其次是白底黑字搭配。
我回頭,那個大腦袋的人站起來,他沖我笑。是他,他不但腦袋大,嘴也大。門牙也大。這三個特點疊加在一起,我便確認,他就是李大頭。
2.3.1 字體
在圖文消息的字體調查中,72%的調查對象認為默認字體更適合閱讀, 這與之前對文獻資料研究的結果一致。 默認字體通常為不同字庫的黑體, 由于沒有襯線和其他裝飾性因素的影響, 在視覺上更加直觀明了、整齊易看,因此是較為理想的字體選擇。
2.3.2 字號
對字號的選擇結果相差不大, 這與手持設備顯示屏有一定關系, 加上字號的微調本身差別不大, 人眼的視力情況也不同, 因此對字號沒有太明顯的要求,通常把16px 作為默認字體大小, 范圍建議在14-16px之間。
2.3.3 字符樣式
字符樣式中44%的人選擇了改變字體顏色,34%的人喜歡加粗文字。 列舉的選項中, 下劃線是打字機時代的產物, 用其進行強調易會喧兵奪主, 對閱讀形成干擾。 英文從文藝復興時期就有了用斜體作為強調的排版規則, 但中文不同, 中文經過計算機程序變形成斜體后, 會失去原有的結構和美感。 因此在突出強調時, 建議使用加粗或改變字體顏色, 顏色可優先考慮紅色系和流行色系。
2.4.1 字距、行距
調查結果中,60%的人選擇1 倍字距和1.5 倍行距,22%選擇了2 倍字距和1.7 倍行距。 針對文本而言,字號越小間距就要越大,以便更易于辨認。 相反,如果字號調大, 則緊湊一些的字符間距不會顯得松垮, 會更易于閱讀。 字距行距作為影響文字識別功能的一個較大因素, 在版式設計時建議使用1-2 倍字距,1.5-1.7 倍行距,更有助于閱讀行為的發生。
2.4.2 段間距、頁邊距
段間距中,58%的被調查者認為段間距可以適當留白,36%認為選擇不留白。 頁邊距方面,80%的人中意數值24,另有10%選擇了44。 排版中文字的覆蓋面會影響頁面邊距, 進而影響讀者的閱讀空間。 文章的行數會因左右邊距的變化而不同, 在轉行后能否順利快速找到下一行的位置, 準確定位信息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并且這會影響讀者閱讀時眼部、頭部的動作,進而影響其后續的閱讀行為。 因此建議在排版時要綜合利弊,將長、中、短段落合理搭配,為讀者提供良好舒適的閱讀體驗。
2.4.3 對齊
38%的調查對象在對齊方式上選擇左對齊,40%的人喜歡兩端對齊。在首行縮進兩個字符問題上,76%的人表示有必要。 故建議排版時首行縮進兩個字符,優先考慮兩端對齊和左對齊, 不同的對齊方式盡量避免混淆使用, 以免打破視覺統一。 另要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例如中文的標點應為全角符號等。
2.5.1 標題、開場、結束語
一段引人入勝的開場和結語是很重要的,84%的被調查者喜歡有生活氣息、給人親切感的設計語,62%的人青睞幽默風趣的設計語言,48%和44%的人認為一個有吸引力標題是重要和非常重要的。 由此可見,文字是有召喚力的, 有助于吸引讀者的興趣, 提升頁面的“代入感”,増強用戶的“沉浸感”[3]。 建議寫作時精心設計圖文消息的標題、開場語、結束語等。 開場語盡量做到 “招耳”, 能快速引入主題并與讀者建立感情;結尾可根據具體情境,使用總結式、號召式、幽默式等;標題巧用雙關語、俏皮話增加趣味,或可改編詩句名言,例如“青青字衿,悠悠我心”、“We are 一群好色之徒”等,如圖1 和圖2 所示。
2.5.2 知識點熱點結合、細節標注、二維碼設計
在將知識點與熱點結合的問題上, 得到了90%的支持率, 由于知識的科學嚴謹性, 關于學習類的圖文消息難免會枯燥無味, 因此, 受眾認為知識點結合當下熱點學習,更具吸引力。
關于標注一些細節問題,例如文章字數、耗時、耗費流量等,72%被調查者人為此舉是有意義的。通常將閱讀時間、所耗流量、文章字數、音頻等作為頂部元素出現,可以起到對文章信息進行補充說明的作用。
72%的調查對象認為精心設計二維碼是非常有用的, 良好的設計會增加內容的可信任感, 一味套用重三疊四、比比皆是的模板,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降低讀者對公眾號的評價; 在各大二維碼編輯器中, 都有多種二維碼樣式供選擇設計, 以便于與用戶建立閱讀情感、引導分享與關注,提高圖文轉化率。
2.6.1 媒體呈現形式
新媒體下的閱讀資源擁有了更多的媒體呈現形式,包括音頻、視頻、圖片、H5 等,被調查者對于圖文消息的媒體呈現形式偏好,如圖3 所示。

圖1 “We are 一群好色之徒” 圖2 “青青字衿,悠悠我心”

圖3 圖文消息的媒體呈現形式偏好
從圖3 可看出, 調查對象對媒體呈現形式的喜愛程度依次是文本、視頻、靜態圖片、動態圖片、音頻和H5。 因此對多媒體素材的選取和處理要謹記“內容為王”的定律,達到“珠簾合璧”的效果。 例如使用一些幽默的表情包、 搞笑的GIF 動圖跟讀者進行情感上的娛樂互動; 對于過于復雜, 難以用文字解釋清楚的問題可用視頻輔助講解, 有助于學習者從自身角度形成科學 認 知[4]。 圖 文 消 息 封 皮 尺 寸 是 固 定 的:900×500 和200×200,以此設計規劃圖片內容,以便呈現更佳的視覺效果。
2.6.2 推送系列化
94%的調查者認為圖文消息內容系列化 “非常有意義”,48%的人覺得此舉“有意義”。 圖文消息內容系列化, 既可以擴充知識內容, 又可以實現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 同時舉一反三, 實現知識的遷移和內容整理, 因而建議將圖文消息內容進行系列化處理, 體現內容的時序性和完整連貫。
2.6.3 推送時間
50%的被調查者喜歡在21-23 點之間接收推送,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主要在于此時間段處于晚飯后睡覺前, 基本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學習和各種任務,處于休息狀態。 另外, 夜深人靜比較適合通過閱讀消磨時間或者學習思考。 因此建議在21-23 點期間進行推送,有助于提高圖文轉化率,發揮圖文消息價值。
托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數字媒體技術的支持,教育類微信公眾號圖文消息閱讀在人們閱讀習慣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 并一躍成為民眾學習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一種勢在必行的閱讀趨勢[5]。 本文在對大量文獻以及眾多公眾號圖文消息視覺設計進行研究后, 歸納整理出教育類微信圖文消息閱讀視覺體驗影響元素, 并通過問卷調查對視覺元素的合理性進行驗證, 進而提出可行性設計建議, 對教育類微信圖文消息以及其他新媒體學習資源的視覺體驗設計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