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碩 鄭 璐 康若心
如何強化人才創新、創業能力是增強高校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基礎,是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高水平創新人才的發展需要。作為高等教育主體的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人才培養的實踐中,Bateman(1993)在探討組織行為中的主動性時,首次提出了主動性人格的概念,即個體采取主動行為影響周圍環境的一種穩定的傾向,主動性個體較少受環境的約束,而是主動改變環境。劉密(2007)提出主動性人格與獨立的大五人格不同,是一種穩定的主動行為傾向,對個體工作績效、職業生涯成功、團隊績效、創業意向產生積極影響,在中國情境下擴大且深化了主動性人格內涵。
創新是一種高不確定性和高風險的投資,沒有堅強的意志、堅定的毅力,沒有樂觀的心態,沒有對創新充滿希望的人格是難以完成的。已有研究表明,主動性人格與創新行為密切相關,但受早期創造力研究的影響,多聚焦于個體層面的創造力研究。本文側重分析創新行為的二級維度,從外部環境因素著手,發現其環境因素的影響機制,進而推進創新行為。
Thompson(2005)從社會資本角度提出,主動性個體為達到工作上的成功,會采取一些措施來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最為有效的措施就是關系建構,即主動性個體傾向于尋找同盟來支持其個人主動性,并且與擁有較高權力、較多信息資源的人建立關系。王炳成、張士強(2016)得出創新行為和創新合法性對工作績效的顯著正相關。關系建構不僅表現為關系的形成、加深及利用,還會在互動雙方形成“共識”,強調共同參與、共同關注及共同建構的特性。汪麗(2006)提出共同愿景可以增強一個組織的凝聚力,組織成員在共同愿景的引導下能夠加強將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協調的能力和意愿。因此,在校園背景下,具有主動性的學生會主動與教師建立聯系,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設定特定的任務目標,有目的地使學生感知并關注到教師的引導,使學生與教師形成共同愿景,推動創新行為。個體創新行為不僅依賴于認知風格、內在激勵和心理資本,也取決于外部環境有效刺激,特別是上級的支持和激發。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形成具有長久影響力的校園文化體系,對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產生積極作用。蘇國紅(2009)提出大學校園文化借由其外化的多種形式,如:在辦學理念、創新精神、學術氛圍等方面發揮其強大的滲透力,對以學生為主體有較大影響[11]。校園文化背景下的組織關系,主要表現為師生關系,教師在傳道授業過程中扮演“支持”角色,提高師生關系建構的質量,有助于推動大學生采取主動行動,增強大學生的整體創新能力。
本文運用NVIVO10質性研究軟件對資料進行分析、編碼和模型構建。以河北省地方高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個案研究的基礎上不斷修正,通過部分到整體、從經驗事實到理論的路徑進行研究與模型搭建,最終得出分析結果。首先根據已有文獻,對“薈萃”后的影響大學生主動創新的因素初步分析,對H大學的學生分層后隨機抽樣,選取樣本30人。根據子節點參考點數得出,修訂結構后,刪除少提及的“身心適應”維度并增加“年級結構”維度。第二階段正式測量將樣本擴大為河北地方高校,通過對預檢測結果的普適性進行再次檢驗。通過對問卷整理、錄入、編碼、分析與導出,對照預測評結果進行匹配分析,總體樣本落在子節點和相對應的樹節點上,理論構建的檢測效度良好。

主動性人格對大學生創新行為的影響:校園文化的調節作用
通過調查語境的分析、語言內在邏輯順序的辨析得到主動性人格對大學生創新行為影響各因素的內部邏輯關系,根據Thompson(2005)社會資本角度模型,結合高校大學生主動創新結構數據模型,通過分析“主動行為”樹節點中各個子節點的關系,得出“關系建構”“共同愿景”在大學生主動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嵌入到整體框架中。同時,將“校園氛圍”“外部環境”總結整理為“校園文化”維度,具體細化為“師生關系”與“關系輔助”兩大重要維度,擬定關系建構機制模型,見上圖。一方面,“主動性人格”與“校園人文環境”交互作用于“主動行為”,進而影響了“創新行為”水平;另一方面,“創新行為”對“校園文化”又有重要的反哺作用,集中體現在對于校園創新氛圍及學校基礎設施的影響,從而形成一個螺旋式影響的過程。
1.重視關系建構,把握共同愿景。關系建構中的共同愿景需要經歷模糊初顯、遠景傳播與明晰、執行及共同微調三個階段,所以,在初始階段,要注意推動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統一,形成統一的情境,進而有效地根據情境指導關系建構。同時,在愿景明晰階段,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在溝通中校、師、生之間的聯系會更加緊密,進而形成一種共同的“合作”關系,這是關系建構的一個關鍵過程。共同愿景明確后,就是執行階段,學生在共同愿景的方向指引下,在師生“合作”的情境下,主動地進行學習,主動地采取行動,進而有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推動創新行為的產生。
2.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營造良好創新氛圍。校園文化主要由師生關系、關系輔助兩大維度構成。學校政策、校園生活學習環境等輔助類設施建設都是為了構建更好的校園人文環境。為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必須重視師生關系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中教師素質因素很重要,尤其是優秀教師主動的引導行為是培養學生主動創新的重要影響因素。學校要加強教師培訓與考核,打破傳統的“說教式”模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討論、分享的環節,加強學生創新思維的鍛煉,有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學校要鼓勵學生主動與老師建立聯系、學生與學生加強合作,通過政策支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例如,關注班主任隊伍建設,鼓勵教師指導本科生科研,明確大學生創新成果的界定及獎勵措施,加強對團隊型創新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大學生跨專業合作,增加校內創新創業支持軟硬件環境的建設。總之,發揮新生代大學生創新主動性強的時代優勢,加強鼓勵創新的宣傳,營造尊重傳統、鼓勵創新的文化氛圍。在此基礎上,增設開放式課堂、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創新創業活動,推動創新行為。同時發揮主動性人格強的大學生的優勢,在學生之間營造一種創新氛圍,同時,大學生創新氛圍也必反哺校園人文環境的進一步完善與提升。
綜上所述,主動性人格與大學生的創新行為關系顯著,具有主動性人格的個體在進行創新活動過程中,會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在個體進行關系建構及共同愿景建立的過程中,校園氛圍及外部環境發揮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大學生創新行為的引導是一件長期的工作,需要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校方的氛圍營造,尤其是教師在師生關系建構中的主觀引導,當然,學生的主動性是基本決定因素之一。發揮新生代大學生創新主動性強的時代優勢,營造尊重傳統、鼓勵創新的氛圍,促進在校大學生整體創新能力的提高,推動大學生更多地采取創新行為,為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出合理化建議。本文的建議與結論是基于河北省部分高校樣本的探索性構建,還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