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慧
在如今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要想長足發展,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收獲可觀的經濟效益,留住人才是關鍵。如果人才大量流失,不僅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還會影響企業的凝聚力和社會形象,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當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才資源流動越發頻繁,企業必須加以重視,深入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積極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
1.薪資福利。對于企業而言,薪資福利的好壞是拴住人心、留住人才最根本的元素。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為了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在薪資福利上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優勢,員工工資每年浮動不大,甚至幾年才根據員工的表現進行小幅度調整。因此,對于一些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才而言,為了追求更高的薪資、更好的福利待遇,一旦競爭企業提供高薪職位,就會選擇跳槽。還有一部分技術型人才,由于對企業薪資福利不滿意,認為自己的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尤其是經濟水平的提升,為了滿足生存需求,多數人都會離職,選擇薪資福利更好的企業。
2.缺乏人才保留制度。首先,是人才管理制度制定不合理。對于企業而言,如果管理過嚴會使員工感到壓抑,進而產生抵觸情緒,影響員工對企業歸屬感的建立,不僅無法提高工作效率,還會消磨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但反之如果管理過于松散,又會使得員工不受紀律約束,缺乏安全感,在工作中表現懶散。當前,很多企業都提倡“人性化”管理,針對不同的人才實施差異性的管理方式,但是更多的企業只是將“以人為本”理念建立在口頭上,并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其次,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訓制度。員工入職后如果企業不對其進行系統的崗前培訓,那么員工對于崗位職責、工作流程不熟悉,在工作中也就難以很好地融入,久而久之,就會對企業工作環境感到厭煩,最后致使其選擇離職跳槽;對于一些經驗豐富的人才,如果長期缺乏與職業發展相關的培訓,就會感到自己缺乏學習機會,沒有上升的空間,最終也會選擇謀取更好的發展。

3.激勵機制不完善。對于企業人才而言,適當的物質和精神激勵是激勵員工保持工作興趣的催化劑,同時也是留住人才的內動力。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個人價值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員工的工作動機已經不僅是局限于薪酬的高低,而是會更多考慮自身發展空間,如是否有職業上升空間、是否能參與決策等。故而,以往企業傳統的激勵機制顯然已經無法滿足所有人才的需求,也無法獲得人才的認可,難以實現留住人才的目的。此外,對于人才而言,工作不僅是謀取生存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人生自我價值的平臺,企業單一的激勵機制如果不能讓員工產生足夠的“優越感”,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就會因此而選擇離開企業,到其他公司去獲得更高的自我滿足,進一步實現自我價值。
4.缺乏人才職業規劃。當前很多企業組織架構多為扁平化的直線型組織架構,在企業內部管理職位相對集中,如果對人才發展缺乏有效指導,沒有科學合理的晉升路線,那么很多技術型、管理型人才就會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整日渾渾噩噩、無所事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對自我要求高,具有強烈上進心的人才就無法制定出符合自我發展的職業規劃,從而會產生擔憂、茫然的心理狀態,在此壓力下,如果繼續留在企業也難以看到今后的發展空間,只能選擇離開重新尋找工作機遇。
1.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首先,在崗位薪酬設定時,必須充分調研行業現有的薪酬水平,嚴格遵循“對外具有競爭力,對內具有公平性,對人才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原則,制定出符合企業實際的薪酬策略;其次,就目前我國各行各業市場發展可知,對于高層管理人才很多企業多采取年薪制,雖然從以往普通的月薪制轉變到年薪制,其待遇并未大幅度提升,但是從人才心理發展需求而言,年薪制代表著一種社會地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才工作的積極性。此外,企業也可以從員工福利方面入手,多組織員工開展拓展活動,定期組織優秀員工國內國外旅游,同時給予員工活動一定的經濟支持等,切實提高企業的凝聚力,將人心緊緊拴牢;最后,重視非經濟性薪酬制度的建設。當前經濟利益的追求在人才發展中并不占絕對地位,他們更加傾向于追求事業成就感,對此,企業要想留住人才可以從非經濟性薪酬入手,如針對技術型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采取工作不定時制度,不受限于常規工作時間的限制,發揮出人才的最大價值。
2.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對于一些追求事業成就感,追求個人價值實現的人才而言,如果一味地通過提高薪水來留住他們,反而會產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應當重視長效、多層次激勵機制的建立,不斷完善企業績效指標,在績效考評的基礎上,根據每位員工的表現作出積極的評價。例如,根據員工不同需求,采取有的放矢的激勵方式,如股權激勵、彈性工作制、適當授權等物質、非物質激勵。此外,每位員工在年終需要對自己本部門本崗位工作績效進行自評,然后交由直屬領導復核,再交由部門經理進行最終打分,最后交由行政人事部門統計存檔。通過有層次的考評,確保員工績效評估的公正性與精準性。同時,員工的績效評估與工資、獎金、晉升直接掛鉤,這樣通過績效考評也能夠間接提高員工的收入,進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企業產生強烈的歸屬感。
3.完善培訓體制。企業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須構建完善的培訓體系,根據企業發展規劃以及員工實際需求,定期對員工開展培訓活動,培訓內容包括:職業培訓、技能培訓、思想培訓、認知培訓等。同時根據不同部門、不同崗位、不同等級的員工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使員工能夠更好地了解企業發展,也有利于新進員工更快地融入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而對于老員工通過培訓也能夠幫助其不斷拓展業務領域,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員工的忠誠感。此外,在培訓系統的制定過程中,需要對培訓流程進行全面衡量,明確培訓需求、培訓目標、培訓對象,制定培訓方案、培訓考核等。在每一個環節都要從企業與員工兩方面進行考慮,確保員工通過培訓能夠獲得提升,不僅是技能上的提升,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發展。
4.重視人才發展及職業規劃。企業應當重視員工的人力開發,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人力資源規劃和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相結合,建立起職業發展階梯,根據員工個人情況和背景,制定其在企業中的職業發展計劃和路線,并據此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就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方面,企業可能懼怕投入培訓成本后員工流失、擔心員工培訓后技能提高會不斷要求加薪造成人力成本增加、擔心培訓會耽誤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等,這些都是極其錯誤的認知,企業應意識到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只有通過培訓員工,讓員工自身知識技能不斷提高,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同時,企業應當建立內部優選與流動機制,為企業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平臺,從而加強企業與人才之間溝通交流,掃清障礙阻撓,使員工在企業工作中獲得歸屬感,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對于日常工作中表現出色的人才,公司可以通過內部提拔渠道,通過升職加薪來滿足其對自我價值的實現。尤其是企業出現崗位空缺時,要優先考慮從內部進行提拔,讓員工感受到可以從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人才流失對企業發展有著消極的影響,如何留住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大的財富與價值,成為當前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從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制度、建立科學有效的人才激勵機制、完善培訓體制、重視人才發展及職業規劃等方面挽留人心,留住人才,助力企業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