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英語是我國的基礎教育學科,也是一門語言性質學科,本質教育方向在于交流實踐,如果僅僅進行知識實踐很難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為了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性,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育,教師應當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了解學生學習英語存在的主要問題,然后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科學有效性。
關鍵詞:教師;學生;心理溝通
小學階段的英語本身較為容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非常高,但是在近些年的小學英語教育當中,我們卻明顯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學生的英語口語交流能力非常薄弱。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本質原因在于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直接傳授,反而忽略了學生口語交流實踐的重要性,導致學生的英語卷面成績較高,但是聽力和口語卻整體較低。教師在整個小學英語教學當中,大多數時候都是從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考慮的,忽略了英語學習的本質性,實際的英語學習存在較多的問題。在新時期的教學優化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模式,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溝通,發現學生在英語交流實踐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幫助或者引導學生進行解決。學生只有解決心理障礙,才能夠正確對待英語這一學科,實際的學習質量也會得到本質上的提升。
一、 引導學生突破英語口語交流心理障礙
通過現階段的研究證實,很多學生雖然對于英語交流有一定的興趣,但是在大量英語單詞的沖擊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明顯的下跌趨勢,有些時候甚至低于學生的實際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英語口語交流能力的提高。而學生在大量英語口語交流內容的壓力下,開始變得不愿意表達,一部分學生甚至不敢應用英語進行表達,本質原因在于內心產生了一定的畏懼,害怕表達錯誤。對于這一狀況,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加以科學地解決。如一部分學生不敢于邁出第一步,主要原因在于怕其他同學嘲笑,教師可以在這樣的狀況下,鼓勵這些學生進行課堂表達,并帶領其他學生給予這部分學生一定的掌聲,讓他們感受到英語口語表達的獨特魅力,持續獲得較高的自信心。比如,在學習《hello》的時候,這一章節的內容主要在于英語式的打招呼,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同桌合作,相互進行英語表達,將這些簡單的英語大膽地表達出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為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 重點解決學生英語心理交流問題
很多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也想要積極表達自己的英語,但是并沒有多少同學配合自己的英語交流,因而他們往往會變得非常沮喪,失去英語交流的積極性。面對這種狀況,教師需要從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當中出發,了解學生日常英語交流表達的主要障礙,尤其是伙伴之間的英語交流表達。教師可以提倡或者鼓勵學生在課堂下進行積極的英語交流,也可以將這一內容作為學生的日常作業來要求學生完成,在長期的實踐下,學生會很自然地形成一定的英語交流習慣,英語交流氛圍也會在這樣的狀況下不斷延伸,變得更加合理。英語交流也從個別交流轉化成為了一種很自然的習慣,學生能夠從這樣的氛圍當中感受到英語學習和英語交流的快樂。英語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為了積極融入這個集體,也會不斷加強自己的學習,展開完善的學習流程,提高學習成效。比如,在學習《My friends》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英語的方式對他們的朋友進行介紹,強化學生的英語日常交流認知,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也能夠形成良好的英語交流習慣,不斷提高學生英語交流學習質量。
三、 培育學生的健康英語學習認知
在很多小學生的眼里,雖然英語學習和交流是非常有趣的,但是并不是“有用”的,不像其他學科,可以真實地應用到生活當中,因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會很自然地表現出漫不經心的狀況。久而久之,英語學習興趣不斷下降,實際的英語素質培育也變得沒有可能性。對于這一狀況,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心理認知培育出發,努力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發現學生英語錯誤學習認知,尤其需要帶領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對他們成長的幫助,并針對英語學習進行積極優化,為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培育形成基礎。比如,在學習《My home》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認識到,英語知識與他們的生活有直接的聯系,并且可以幫助他們在以后進行英語交流和合作。同時,當前社會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招收英語水平較高的人員,英語交流水平在這個時候也成了人才衡量的重要標準,教師應當將這些認知傳遞給學生,糾正學生的錯誤學習認知。
總體而言,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存在非常多的問題,在新時期的教學優化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角度進行思考,了解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然后加以正確地應對,提高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科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穎.小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6).
[2]蔣淑麗.計算機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8(1).
作者簡介:馬麗娟,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馬集中心小學。